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法
亦作“ 九灋 ”。
(1). 周 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詰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以小事大,以和邦国。”
(2).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
(3).指 汉 《九章律》汉书·叙传下:“ 汉 章九法, 太宗 改作。”参见“ 九章 ”。
(4).指道家修仙之法。 南朝 宋 鲍照 《谢赐药启》:“臣卫躬不谨,养命无术。情沦五难,妙谢九法。” 钱振伦 注引列仙传:“ 涓子 隐於 宕山 ,受 伯阳 九仙法。”
《國語辭典》:九章  拼音:jiǔ zhāng
1.古代天子冕服上的九种图饰。即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九种图案。见《书经。益稷》唐。孔颖达。正义。
2.泛指多种图案。明。瞿佑《剪灯新话。卷四。鉴湖夜泛记》:「戴翠凤步摇之冠,蹑琼纹九章之履。」
3.《九章算术》的简称。参见「九章算术」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4.九章律的简称。参见「九章律」条。汉。王充《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5.楚辞篇名。王逸以为乃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野,因思念君国,忧心罔极所作。分〈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
《漢語大詞典》:雅拜
古代九种跪拜仪式之一。跪拜时先屈一膝,再屈一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朱文公 云:‘古者男子拜,两膝齐屈,如今之道拜。 杜子春 注周礼奇拜,以为先屈一膝,如今之雅拜,即今拜也。’”
《漢語大詞典》:九色
(1).九种颜色。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论 裴松之 注引《魏略·西戎传》:“﹝ 大秦国 ﹞山出九色次玉石,一曰青,二曰赤,三曰黄,四曰白,五曰黑,六曰緑,七曰紫,八曰红,九曰紺。今 伊吾山 中有九色石,即其类。”
(2).泛指多种色彩。 唐 张籍 《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藻近有仙过》诗:“九色云中紫凤车,寻仙来到洞仙家。” 元 虞集 《记梦中》诗:“出海云霞九色芒,金容滉漾水中央。”
《漢語大詞典》:九仪(九儀)
(1).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周礼·秋官·大行人:“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 郑玄 注:“九仪,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公、卿、大夫、士也。”后称朝见天子之礼为九仪。 唐 李纾 《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2). 周 代对九种命官的授命仪式。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3).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毛 传:“九十其仪,言多仪也。”后因以“九仪”指聘嫁的仪节。 北周 庾信 《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百两言归,九仪从聘。”
《漢語大詞典》:九界
(1).佛教语。谓“十法界”中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九界相对佛界而言,均为迷界。《法华玄义·二上》:“己身他身,微妙寂絶,皆非权非实,而能应於九界之权,一界之实。” 清 龚自珍 《最录三千有门颂》:“佛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九界性,我知之;佛具九界性,独未之闻。”
(2). 康有为 所谓产生世间诸苦的九种界别。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业界、乱界、类界和苦界。见《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漢語大詞典》:九文
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九种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杜预 注:“九文谓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也。”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漢語大詞典》:玄夷
(1).我国古代东夷九种之一。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 畎夷 , 于夷 , 方夷 , 黄夷 , 白夷 , 赤夷 , 玄夷 , 风夷 , 阳夷 。”
(2).指东夷的君长。 唐 宋之问 《谒禹庙》诗:“ 玄夷 届瑶席,玉女侍清都。” 明 刘基 《会稽》诗:“ 玄夷 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
(3).谓与道同而无形。 晋 郗超 《奉法要》:“虽復福踰山河,贵极三界,倚伏旋还,终坠罪苦,岂获寧神大造,泊然玄夷哉!”
《漢語大詞典》:九种(九種)
春秋《乐》论语孝经及小学(其名目说法不一,此据汉书·艺文志)等九种儒家经典。汉书·艺文志:“序六艺为九种。” 宋 欧阳修 《唐书艺文志序》:“自 汉 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为六艺、九种、七略。”
《漢語大詞典》:九风(九風)
指有关国运的九种社会动向。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察九风,以定国常。一曰治,二曰衰,三曰弱,四曰乖,五曰乱,六曰荒,七曰叛,八曰危,九曰亡。”
《漢語大詞典》:九职(九職)
(1). 尧 设置的九种官职。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禹 为司空, 后稷 为田畴, 夔 为乐正, 倕 为工师, 伯夷 为秩宗, 皋陶 为大理, 益 掌敺禽…… 尧 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
(2). 周 时的九种职业。周礼·天官·大宰:“﹝ 周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穀;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藪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嬪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歛疏材;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唐 杜佑 通典·食货三:“ 周 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九职既分,则劬劳者可见,勤惰者可闻也。”
《漢語大詞典》:九能
古指大夫应当具备的九种才能。《诗·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 毛 传:“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説,丧纪能誄,祭祀能语,君子能此九者,可谓有德音,可以为大夫。”旧唐书·魏玄同传:“今使百行九能,折之於一面,具僚庶品;专断於一司,不亦难矣。” 清 龚自珍 《商周彝器文录叙》:“制器能铭,居九能之一,其人皆中大夫之材者也。”
《漢語大詞典》:九旗(九旂)
以不同徽号表示不同等级和用途的常、旂、旜、物、旗、旟、旐、旞、旌等九种旗帜。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晋 潘岳 《藉田赋》:“玉輅鸣鸞,九旗扬旆。” 唐 张荐 《唐享文太子庙乐章·送神》:“三献具举,九旗将旋。”
九旂:指各式军旗。 南朝 梁元帝 《次建业诏》:“先次 建业 ,行实京师,然后六军遄征,九旂扬斾。”参见“ 九旗 ”。
《漢語大詞典》:九拜
(1).古代祭祀时的九种礼拜形式。
(2).九次礼拜。黄庭内景经·常念“存漱五牙不飢渴” 唐 梁丘子 注:“常以立春之日鸡鸣时入室,东向礼九拜,平坐,叩齿九通。”
《漢語大詞典》:九贡(九貢)
周 代征收贡物的九种类别。亦泛指进贡。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嬪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九曰物贡。”晋书·食货志:“昔 周 姬公 制以六典,职方陈其九贡,颁财内府,永为不刊。”《旧唐书·昭宗纪》:“且四海之内,创痏犹殷,九贡之邦,纲条未理。” 章炳麟 《封建考》:“邦国既有九贡,其诸侯所未食者,附庸蕞猥,宫简事希。”
《漢語大詞典》:九过(九過)
九种过失。
分類:九种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