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违农(違農)
违背农时。 元 虞集 《大龙翔集庆寺碑》:“财自内出,不涉经费。工以佣给,役弗违农。”
分類:违背农时
《漢語大詞典》:违指(違指)
违背意旨。 宋 王安石 《与程公辟书》:“平字韵诗,不敢违指,聊供一笑。集古句亦勉副来喻,不足传示也。”
分類:违背意旨
《國語辭典》:违抗(違抗)  拼音:wéi kàng
违背抗拒。如:「违抗法令」。《老残游记》第七回:「再想写信,那笔砚竟违抗万分,不遵调度。」
《漢語大詞典》:邪物
(1).指违背礼法的邪秽之物。礼记·祭统:“及其将齐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
(2).旧指能造成灾祸的妖邪之物。《西游记》第六二回:“ 行者 道:‘怪哉!怪哉!这早晚有三更时分,怎么得有人在这顶上言语?断乎是邪物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作‘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
《漢語大詞典》:咈心
违背心意。旧唐书·马燧传:“求贤惟广,辩理惟精,逆耳咈心,必嘉乃诚。”
《漢語大詞典》:负违(負違)
违背,违反。 前蜀 杜光庭 《三会为弟子醮词》:“或噉食荤血,秽乱正真;或嗜欲繁华,负违禁戒。”
分類:违背违反
《漢語大詞典》:勃乱(勃亂)
违背事理,举止错乱。勃,通“ 悖 ”。荀子·修身:“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后汉书·吴汉传:“帝闻大惊,让 汉 曰:‘比勑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 唐 白居易 《议封建论郡县策》:“鴟张瓦解,以至於勃乱也。”
《漢語大詞典》:私违(私違)
私自违背。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郡臣惕慄奉职,命材登良,不敢私违。”
分類:私自违背
《國語辭典》:剌谬(剌謬)  拼音:là miù
乖误。《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分類:违背悖谬
《漢語大詞典》:违爽(違爽)
违背,差失。魏书·世祖纪下:“命将出师,指授节度,从命者无不制胜,违爽者率多败失。”隋书·天文志上:“ 焯 ( 刘焯 )以愚管,留情推测,见其数制,莫不违爽。失之千里,差若毫釐,大象一乖,餘何可验?”
分類:违背差失
《漢語大詞典》:犯节(犯節)
违背礼节。礼记·乐记:“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 孔颖达 疏:“朋淫於家,是慢易以犯礼节也。”一说,无节奏谓之“犯节”。见史记·乐书 张守节 正义。
《漢語大詞典》:乖易
违背,改变。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先王既殁,德法乖易。”
分類:违背
《漢語大詞典》:负誓(負誓)
犹负诺。违背誓诺。 明 冯梦龙 《情史·情报·王魁》:“ 英 曰:‘君轻恩薄义,负誓渝盟,使我至此。’”
分類:违背
《漢語大詞典》:逆令
违背命令。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记录功罪诏》:“逆令退缩,则画交叉以记其罪。”
分類:违背命令
《漢語大詞典》:辱举(辱舉)
谓违背自然法则而行事。管子·侈靡:“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 尹知章 注:“辱,犹逆也;逆地天以举事则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