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过(文過)  拼音:wèn guò
掩饰过失。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平。」
《漢語大詞典》:归过(歸過)
谓将过错归于他方。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 傅尧俞 等﹞既挠权而示众,復归过以取名。”《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 蔡侯 见诸军解散,大失所望,归过 沈国 。”
《漢語大詞典》:弹文(彈文)
文体名。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有造游士之狱者,索其楮中,得公弹文,检御史所上,不差一字。”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弹文固目中之一,而其辞要核实风轨,所谓气流墨中、声动简外可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我记得里面就有一篇弹文,所弹的乃是一个败落的世家。”
《漢語大詞典》:分过(分過)
分担过失、过错。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 庄宗 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巵谢 承业 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王卫尉:“ 卫尉 曰:‘ 秦 以不闻其过亡天下, 李斯 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清 卢文弨 《〈履斋示儿编〉跋》:“若更以我所校益之,惧将为之分过。”
《漢語大詞典》:赦过(赦過)
谓赦免过错。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旌贤赦过,惟新之命屡覃;念功简劳,惟旧之恩累洽。”
分類:赦免过错
《漢語大詞典》:寡尤
(1).少犯过错。论语·为政:“子曰:‘多闻闕疑,慎言其餘,则寡尤。’”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尤,过也。疑则闕之,其餘不疑,犹慎言之,则少过。” 明 陈子龙 《五言杂诗》之十:“履绳思寡尤,超方鲜奇策。”
(2).缺点很少。 晋 陆机 《文赋》:“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
《国语辞典》:怙终(怙终)  拼音:hù zhōng
有过错却始终不知悔改。《书经。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漢語大詞典》:显过(顯過)
明显的过错。 宋 秦观 《人材策》:“随群而入,逐队而趋,既无善最之可记,又无显过之可绳,摄空承乏,取位而已,此散材者也。” 宋 秦观 《官制上》:“而仕甞再为通判者,苟无大恶显过,有保任人,亦必至於郡守。”
分類:明显过错
《國語辭典》:记过(記過)  拼音:jì guò
记载过失,以示惩儆。《三国演义》第五一回:「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漢語大詞典》:大咎
(1).非常的灾祸。左传·僖公十四年:“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国语·晋语八:“非死逮之,必有大咎。” 韦昭 注:“非常之祸。”
(2).大的过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察下情:“僕曰:‘汝数年无大咎,吾亦入京面圣,以为汝先容地。’”
分類:过错灾祸
《漢語大詞典》:全宥
宽赦过错或罪行,保全其生命。后汉书·方术传下·华陀:“ 佗 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若命有司穷究,则 廷美 罪不容诛。朕止令居守 西洛 ,而 廷美 益怨望,出不逊语,始命迁 房陵 以全宥之。”
《漢語大詞典》:首露
指承认过错或坦白罪行。《唐律疏议·名例·盗诈取人财物首露》:“诸盗诈取人财物而於财主首露者,与经官司自首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初, 元昊 反,阴诱属 羌 为助, 环庆 酋长六百人约与贼为乡导,后虽首露,犹怀去就。”
《漢語大詞典》:讳过(諱過)
隐瞒过错或失误。《穀梁传·成公九年》:“ 晋 欒书 帅师伐 郑 ,不言战,以 郑伯 也……为贤者讳过。” 明 海瑞 《治安疏》:“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愈徵 文肃 之贤,而先生之不讳过也。”
《國語辭典》:瑕谪(瑕謫)  拼音:xiá zhé
比喻过失。《老子》第二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宋。苏轼〈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何时旷荡洗瑕谪?与君归驾相追攀。」也作「瑕谪」。
《漢語大詞典》:瑕适(瑕適)
亦作“ 瑕謫 ”。 玉上的斑痕。比喻人的缺点、过错。管子·水地:“夫玉,温润以泽,仁也……瑕适皆见,精也。” 尹知章 注:“瑕适,玉病也。” 晋 道安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序》:“幸我同好,饰其瑕讁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洞然浑朴絶瑕謫,甲子一终反玄宅。” 宋 苏轼 《追钱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何时旷荡洗瑕謫,与君归驾相追攀。”
《國語辭典》:懊悔  拼音:ào huǐ
悔恨。《三国演义》第七回:「馥懊悔无及,遂弃下家小,匹马往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只是由著他弄出事来,后日懊悔迟了。」
分類:懊悔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