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2,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跨水
脚步
流速
离开
隔门槛儿
离距
百里
咫尺
不远
近日
深山
一段
中心
遥遥
长短
《漢語大詞典》:跨水
(1).指跨越水上两支点之间的距离。 唐 杜宝 《大业杂记》:“至 洛水 ,有 天津浮桥 ,跨水长一百三十步。”引申指桥梁。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临 閶门 之跨水,耸重闕而开都。”
(2).跨踞河的两岸。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小桥低跨水,危槛半依巖。”
《國語辭典》:脚步(腳步)  拼音:jiǎo bù
1.行走时所移动的步伐。《红楼梦》第二三回:「宝玉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
2.前人所留下,可以作为后世模范的行谊、事迹。如:「踏著先烈的脚步前进。」
3.立场。如:「你的脚步要立稳,不要畏惧外来的閒话。」
《國語辭典》:流速  拼音:liú sù
流体运动时的瞬时速率。
《國語辭典》:离开(離開)  拼音:lí kāi
分散、分开。如:「他们又离开了。」
《国语辞典》:隔门槛儿(隔门槛儿)  拼音:gé mén kǎn ér
比喻有很大的距离或根本截然不同。《儿女英雄传》第一一回:「安公子是宦门,你我是绿林,隔著一道门槛儿呢!」
《漢語大詞典》:离距(離距)
距离。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程度之离距为何如,决之不待智者。”
分類:距离
《國語辭典》:百里  拼音:bǎi lǐ
1.一百里。比喻距离的遥远。《诗经。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2.古时一县的辖区约百里,后转称县宰为「百里」。《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仇览传》:「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3.泛指面积广大。《庄子。盗蹠》:「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4.城市名。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
5.洲名。在今湖北省枝江县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县左右有数十洲,槃布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
6.复姓。如春秋时秦国有百里傒。
《漢語大詞典》:百里之命
指国君的政令。百里,指诸侯国。《论语·泰伯》:“ 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平敌将军 庞萌 ,为人逊顺,帝信爱之。常称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 庞萌 是也。’”
《國語辭典》:咫尺  拼音:zhǐ chǐ
形容距离很近。如:「近在咫尺」。《文选。扬雄。长杨赋》:「且盲者不见咫尺,而离娄烛千里之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须臾大雪,咫尺昏黑。」
《国语辞典》:不远(不远)  拼音:bù yuǎn
1.时间或距离上相距短。晋。陆机〈君子行〉:「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文选。李康。运命论》:「前监不远,覆车继轨。」
2.不辞路途遥远。如:「不远千里而来。」
《國語辭典》:近日  拼音:jìn rì
离现在不远的过去几天。《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红楼梦》第六○回:「宝玉虽是依允,只是近日病著,又见事多,尚未说得。」
《國語辭典》:深山  拼音:shēn shān
幽深僻远的山壑。《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张英弃了牛渚,望深山而逃。」
《国语辞典》:一段  拼音:yī duàn
1.一节。如:「一段文章」。
2.指称某个长度的距离。如:「这一段路不属于那个警察的管辖范围。」
3.事情的前后合成一件的。如:「一段姻缘」。《红楼梦》第一回:「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便郁结著一段谗绵不尽之意。」
《漢語大詞典》:中心
犹称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随你左看右看,无不中心像意的。”
《國語辭典》:遥遥(遙遙)  拼音:yáo yáo
1.悠久的时间。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之一:「苕苕历千载,遥遥播清尘。」
2.长远的距离。晋。傅玄 车遥遥篇:「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國語辭典》:长短(長短)  拼音:cháng duǎn
1.长度。《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是非、善恶。《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3.意外的变故。《儒林外史》第五回:「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这两个小孩子谁来抚养。」
4.内情、秘密。《西游记》第三七回:「只恐他母子相见,闲中论出长短,怕走了消息。」
《國語辭典》:长短句(長短句)  拼音:cháng duǎn jù
词因句法多长短不一,故又称为「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