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抹鎗  拼音:mǒ qiāng
用色粉涂抹在脸上。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百官酒,舞三台,蹴毬人争胜负。且谓:『乐送流星度彩门,东西胜负各分番,胜赐银碗拜䌽缎,负击麻鞭又抹鎗。』」也作「抹抢」、「抹跄」。
分类:涂抹脸上
《国语辞典》:把脸一板(把脸一板)  拼音:bǎ liǎn yī bǎn
将脸上笑容收起,紧绷著一张脸。《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媛媛到台面上一问,是假外国人叫的局。把脸一板,离著还有二尺多远,老远的就坐下了。」
《国语辞典》:不形于色(不形于色)  拼音:bù xíng yú sè
内心的感觉不在脸上表现出来。《三国演义》第一回:「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
《国语辞典》:羞羞脸(羞羞脸)  拼音:xiū xiū liǎn
用手指头在脸上比划,讥笑别人不知羞耻。如:「她对小玩伴羞羞脸的模样,十分可爱。」也作「刮脸皮」。
《國語辭典》:痘子  拼音:dòu zi
1.天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三岁的女儿,出起极重的痘子来,求神问卜,请医调治,百无一灵。」
2.青春痘。如:「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最容易长痘子。」
《國語辭典》:天花  拼音:tiān huā
1.病名。天花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类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而人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天花可以在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其致死率约1~30%,发病时会发疹,是在脸、手臂与腿出现浓密的疹子,这些疹子圆、紧绷并深深的包埋在皮肤,且在1~2天内产生,而后遍布全身。病变会转变成脓泡,在出疹的第2周,病变处开始变乾,约3~4周结痂处会剥离脱落。其他症状包括高烧、疲劳、头痛与背痛等。世界卫生组织于西元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已经从地球上根除,并全面停止施打牛痘疫苗,天花成为第一个由人類从自然界根除之疾病。
2.雪花。宋。陆游〈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也作「天华」。
《國語辭典》:刮脸(刮臉)  拼音:guā liǎn
1.用剃刀或刮胡刀刮去脸上的须毛,使面容光洁。如:「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浴室刷牙、漱口、刮脸,以保持仪容的整洁。」也作「刮胡子」。
2.责备、训斥。如:「今天开会时,几乎每位同仁都被刮脸了。」也作「刮胡子」。
《國語辭典》:扮鬼脸(扮鬼臉)  拼音:bàn guǐ liǎn
面部表情故意装出诙谐可笑的模样,如吊眼睛、吐舌头等,以表示嘲讽或无奈。如:「才叫儿子写作业,他冲著我扮鬼脸,便一溜烟地跑了。」
分類:脸上上装
《漢語大詞典》:倒靥(倒靨)
天花患者疮毒外发时身上脸上长的疱疹。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儿疮痘:“其孙方三岁,发热七日,疮出而倒靨色黑,脣口冰冷。”《医宗金鉴·面部吉凶论·倒靥》:“倒靨浆清陷不红,痘壳皮皱痂不成。”
《国语辞典》:春风满面(春风满面)  拼音:chūn fēng mǎn miàn
形容脸上充满笑容,情态和悦。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四折:「春风满面乐醄醄,一声长笑海山高。」《三侠五义》第九回:「谁知包公不但不怒,将单一一看明,不由春风满面,口中急急称赞。」
《國語辭典》:怒形于色(怒形於色)  拼音:nù xíng yú sè
内心的愤怒显现在脸上。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七。子夏蹴酒》:「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曹沬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國語辭典》:神采飞扬(神采飛揚)  拼音:shén cǎi fēi yáng
活力充沛,神色自得的样子。如:「她的企画书得到上司的肯定,露出神采飞扬、得意之色。」
《國語辭典》:耍脸子(耍臉子)  拼音:shuǎ liǎn zi
在脸上表现出不悦的情绪,给人脸色看。如:「有话好说,别尽耍脸子!」
《國語辭典》:寿斑(壽斑)  拼音:shòu bān
老年人皮肤上所出现的黑褐色斑点。
《國語辭典》:容光焕发(容光煥發)  拼音:róng guāng huàn fā
脸上呈现闪耀的光彩。形容人精神饱满,生气蓬勃。《聊斋志异。卷七。阿绣》:「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漢語大詞典》:哭丧着脸(哭喪着臉)
心里不痛快,脸上流露出沮丧或不高兴的样子。红楼梦第三五回:“ 宝玉 见他还是哭丧着脸,便知他是为 金釧儿 的原故。” 茅盾 《林家铺子》二:“ 林先生 哭丧着脸,走回‘内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