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羞红(羞紅)  拼音:xiū hóng
娇羞的样子。宋。范成大 酒边二绝诗二首之一:「团扇香中袅袅风,断肠声里看羞红。」宋。高观国〈杏花天。霁烟消处寒犹嫩〉词:「小桃也自知人恨,满脸羞红难问。」
《漢語大詞典》:两脸(兩臉)
脸上两颧附近的部位。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姪名 阿宜 ,未得三尺长,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唐 李洞 《赠庞炼师》诗:“两脸酒醺红杏妬,半胸酥嫩白云饶。” 宋 程垓 《浣溪沙》词:“笑挽清风归玉枕,懒随缺月傍窗纱,羞红两脸上娇霞。”
分類:脸上附近
《漢語大詞典》:酣红(酣紅)
因酒醉而脸上呈现的红色。 宋 范成大 《州宅堂前荷花》诗:“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粧。”
《漢語大詞典》:缬纹(纈紋)
亦作“ 纈文 ”。
(1).酒后脸上呈现的红晕。 宋 苏轼 《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2).彩色花纹。 金 祝简 《杂诗》:“榴花娇欲鬭罗裙,石竹开成碎纈文。”
《漢語大詞典》:泪脸(淚臉)
脸上的泪;带泪的脸。 南朝 陈 张正见 《有所思》诗:“相思日日度,泪脸年年流。” 唐 杜甫 《月》诗之三:“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分類:脸上
《漢語大詞典》:面热(面熱)
(1).因紧张或吃力而脸上发热。晋书·周顗传:“ 敦 素惮 顗 ,每见 顗 輒面热,虽復冬月,扇面手不得休。”
(2).形容羞惭。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戒子:“何故与轻薄通,使人心震面热?”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婢持向 章 ,且读曰:‘织女星辰永相睽,且一年两会。’…… 章 不解所云。辗转间面热如火。”
《漢語大詞典》:黥配
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宋 王铚 默记卷上:“居民 繁用 者,迎马首连呼曰:‘亏你太尉!’ 茂实 皇恐,执诣有司,以为狂人而黥配之,其实非狂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改春州为县》:“ 春州 瘴毒可畏,凡窜逐黥配者必死。”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下:“ 淳熙 十一年, 溧阳 仓斗子坐盗官米,黥配而籍其家。”
《漢語大詞典》:霞晕(霞暈)
(1).彩霞。 宋 黄大受 《早作》诗:“星光欲没晓光连,霞晕红浮一角天。”
(2).脸上的红晕。 宋 陆游 《饮石洞酒戏作》诗:“酣酣霞晕力通神,淡淡鹅雏色可人。”
《漢語大詞典》:刺填
征召军士以补军额。因 宋 时在军士脸上刺字,故称。宋史·兵志七:“﹝ 广西 都鈐司奏﹞今兵闕六分,欲乞本路、邻路有犯徒并杖以下情重之人,除配 沙门岛 、 广南 远恶并犯强盗兇恶、杀人放火、事干化外并依法外,餘并免决刺填。” 宋 李纲 《条陈防冬利害事件札子》:“朝廷近降指挥,令招充闕额禁军,诚为得策。然必令刺填 洪州 军额。”
《漢語大詞典》:酒潮
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随园诗话卷一引 宋 郑思肖 《雪》诗:“拇战素手白相敌,酒潮上脸红不鲜。”
《國語辭典》:扑粉(撲粉)  拼音:pū fěn
拍上香粉。唐。韩偓 昼寝诗:「扑粉更添香体滑,解衣唯见下裳红。」宋。陆游 浣沙溪。浴罢华清第二汤词:「浴罢华清第二汤,红绵扑粉玉肌凉。」
《漢語大詞典》:脸潮(臉潮)
脸上泛起的红晕。 清 陈维嵩 《五福降中天·甲寅元旦》词:“拜罢胜常,脸潮红似醉。” 清 陈维嵩 《宴清都·咏杨妃山茶》词:“总输伊,睡足春酥,脸潮分外娇嫮。”
《國語辭典》:露脸(露臉)  拼音:lòu liǎn
1.露出脸庞。如:「他对警察说:『刚才布幕后面有人露脸,好像就是你们要抓的小偷。』」
2.比喻光荣、很有面子。如:「他这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备受好评,真是露脸极了!」《文明小史》第四二回:「黄知府这个提调,本是康太尊替他在制台面前求得来的,如今老同年托他此事,岂有不出力之理?而且自己也好借著这个露脸。」
3.现身。如:「他一露脸,警方马上向前逮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又是二少也吓慌了咧,我不知是什么事,所以不敢叫他露脸。」
《国语辞典》:展颜(展颜)  拼音:zhǎn yán
脸上露出笑容。如:「在大家劝慰下,她终于展颜,不再愁眉苦脸了。」
《漢語大詞典》:酒艳(酒豔)
酒后脸上泛出的红艳之色。 宋 张先 《河满子·陪杭守泛湖夜归》词:“人面新生酒艳,日痕更欲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