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遗训遐宣(遗训遐宣)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分类:经典
《漢語大詞典》:依经傍注(依經傍註)
依照经典及其注释。谓说话有根有据。《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世上説谎的也儘多,少不得依经傍註,有个边际,从没有见你恁样説瞒天谎的祖师。”
《國語辭典》:一本正经(一本正經)  拼音:yī běn zhèng jīng
一部正规的经典。形容人态度庄重认真。如:「看他说得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
《分类字锦》:向竺僧求
司空曙 赠衡岳隐禅师诗 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
分类:经典
《分类字锦》:仙人夜唱
王建 霓裳词 一声声向天头落,疑是仙人夜唱经。
分类:经典
《国语辞典》:木版印刷  拼音:mù bǎn yìn shuā
在木材上雕刻文字、图形、佛像、经典或纸币,制成模板的印刷方法,称为「木版印刷」。
《国语辞典》:六朝写经(六朝写经)  拼音:liù cháo xiě jīng
六朝佛、道经典的写本。
《国语辞典》:攻乎异端(攻乎异端)  拼音:gōng hū yì duān
原指攻读六籍经典以外的杂学。语出《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后称专治于非正道的事、物。
分类:攻读经典
《国语辞典》:黎俱吠陀  拼音:lí jù fèi tuó
书名。婆罗门教的经典,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以赞神诗歌为主,从其内容中可得知古印度人的生活、社会情形、思想及文化等。
《国语辞典》:上篇上论的(上篇上论的)  拼音:shàng piān shàng lùn de
有根据,见于经典的。《红楼梦》第八五回:「老祖宗说句话儿都是上篇上论的,怎么怨得有这么大福气呢?」
分类:有根经典
《国语辞典》: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拼音:guān wú liàng shòu jīng
佛教典籍。一卷。南朝宋畺良耶舍译。此经典主要教导十六种观法。是净土宗的修行者修观法的主要依据之一。简称为「观经」。也称为「观无量寿佛经」。
《国语辞典》:言不谙典(言不谙典)  拼音:yán bù ān diǎn
说话遣词不熟悉经典。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三折:「则见他一时半刻,使尽了千方百计,吃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谙典。」
《国语辞典》:易图明辨(易图明辨)  拼音:yì tú míng biàn
书名。清胡渭撰,十卷。其书引经典以辨證《河图》、《洛书》、《五行》、《九宫》,于易学颇有阐发。
《國語辭典》:子曰行  拼音:zǐ yuē háng
因论语中常参见「子曰」一语,故旧时以「子曰行」称以读书为业的儒道之人。多含有讽刺意味。《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先生,你一个『子曰行』的人,怎这样没主意?」
《国语辞典》:阿吠斯陀  拼音:ā fèi sī tuó
祆教的经典。为英语Avesta的音译。部分经典迄今仍为教徒所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