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睽迸
离散。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溯曩岁盇簪之盛,既皆睽迸, 王先生 復之官 山东 ,于兹朝发。居今谈昔,相与不欢而罢。”
分類:离散
《國語辭典》:流离(流離)  拼音:liú lí
1.流亡离散。《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汉。李陵〈答苏武书〉:「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2.光采绚烂的样子。《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曳红采之流离兮,飏翠气之冤延。」汉。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彤彩之饰,徒何为乎?浩浩涆涆,流离烂漫。」
3.眼泪、汗水、血等液体滴流的样子。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三国魏。嵇康 养生论:「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关羽》:「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4.一种青色宝石。明。周婴《卮林。卷六。通焦。离有十六义》:「〈西域传〉曰:『罽宾国出珊瑚、虎魄、流离。孟康曰:『流离,青色如玉。』」也作「璧流离」、「琉璃」。
5.鸟名。枭鸟。《诗经。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汉。毛亨。传:「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唐。孔颖达。疏:「陆玑云:『流离,枭也。』」《正字通。木部》:「枭,鸟生炎州,母妪子百日,羽翼长,从母索食,食母而飞。关西名流离。」也称为「角鸱」、「猫头鹰」、「鸺鹠」、「鸱鸺」。
《國語辭典》:缱绻(繾綣)  拼音:qiǎn quǎn
情意缠绵不忍分离的样子。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两个解衣就枕,鱼水欢情,极其缱绻。」
《國語辭典》:消魂  拼音:xiāo hún
为情所惑而心神迷乱。宋。陆游〈浪淘沙。绿树暗长亭〉词:「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又不知归期定准,只落的无语闇消魂。」也作「销魂」。
《漢語大詞典》:生灭(生滅)
(1).佛教语。依因缘和合而有,谓之“生”;依因缘离散而无,谓之“灭”。 南朝 宋 谢灵运 《〈维摩经〉十譬赞·电》:“倏烁惊电过,可见不可逐。恆物生灭后,谁復覈迟速。”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清 陈维嵩 《念奴娇·春日同纬云南畊遍历南岳诸园林》词:“何限向来哀乐事,一笑浮沤生灭。”
(2).犹生死。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宋 范成大 《太师陈文恭公挽词》:“梦已 商 人奠,身犹 汉 相朝;古来贤达意,生灭两消摇。”
《漢語大詞典》:雨散
(1).雨水普降。 晋 曹毗 《晋江左宗庙歌·歌中宗元皇帝》:“化若风行,泽犹雨散。”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迴流映流,则十仞洞底;肤寸云合,必千里雨散。”
(2).如雨布散。众多貌。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云动风偃,雾集雨散。” 李善 注:“言众瑞之多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骆驛纵横,烟霏雨散。” 李周翰 注:“烟霏雨散,众多貌。”
(3).比喻朋友离散。 南朝 齐 谢朓 《和刘中书絵入琵琶峡望积布矶诗》:“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登车上马,倏忽雨散。” 清 谭嗣同 《报刘淞芙书》一:“亲知雨散,益復无聊。”
(4).指男女欢会已毕。 宋 程垓 《意难忘》词:“似云收 楚 峡,雨散 巫 阳。”参见“ 雨散云收 ”。
(5).谓雨过天晴。 唐 皇甫曾 《张芬见访郊居作》诗:“林中雨散早凉生,已有迎秋促织声。” 唐 张乔 《题湖上友人居》诗:“野白梅繁后,山明雨散初。”
《國語辭典》:雨散云收(雨散雲收)  拼音:yǔ sàn yún shōu
1.雨后天气转晴。亦用以比喻离散。元。高明〈二郎神。从别后套。前腔〉曲:「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争奈话别匆匆,雨散云收。」《精忠岳传》第一八回:「不多时候,忽然雨散云收,浴出一轮红日,顷刻黄河解冻。」
2.比喻房事已毕。也作「云收雨散」。
《國語辭典》:散地  拼音:sǎn dì
1.閒散的地位。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谏官争上言:『时未偃兵,度有将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
2.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
分類:闲散官职
《漢語大詞典》:起灭(起滅)
(1).佛教语。指因缘和合而产生与因缘离散而消灭。 宋 范成大 《请佛阁晚望雪中数十峰如烂银晃耀暑光中》诗:“垒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 清 黄遵宪 《游潘园感赋》诗:“弹指须臾千载后,几人起灭好楼臺。” 钱仲联 笺注:“《楞严经》:‘起灭无从。’”
(2).时隐时现;时有时无。 唐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诗:“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宋 道潜 《次黄子理韵》:“寒炉燃豆萁,光焰时起灭。” 明 沈谦《二郎神》词:“关山参差,宫闕起灭,长空烟雾。”
(3).谓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书吏》:“县吏暗分乡都,州吏分县,府吏分州,起灭词讼,久占衙门,败坏官事,残害良民。” 明 高攀龙 《三时记》:“止有凶人名 陈所藴 者,工于刀笔,以起灭为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
《國語辭典》:放心  拼音:fàng xīn
1.放恣、放散之心。《孟子。告子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2.开拓胸襟。唐。王维〈瓜园〉诗:「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
3.安心。《水浒传》第八回:「官人放心,多是五跍路,少便两程,便有分晓。」《英烈传》第二二回:「半月之内,救兵必到,尔辈皆宜放心。」
《漢語大詞典》:放心解体(放心解體)
指人心离散、瓦解。墨子·尚贤下:“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体。”放,一本作“ 攸 ”。
《國語辭典》:别鹤(別鶴)  拼音:bié hè
1.失去配偶的鹤。比喻分离的夫妇。南朝宋。鲍照〈行路难〉一八首之三:「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唐。杨尚〈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鸾别鹤之哀;竹死城崩,杞妇湘妃之怨。」
2.别鹤操的简称。参见「别鹤操」条。《文选。嵇康。琴赋》:「王昭楚妃,千里别鹤。」晋。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之五:「上弦惊别鹤,小弦操孤鸾。」
分類:离散夫妇
《國語辭典》:解体(解體)  拼音:jiě tǐ
1.把整体拆卸成零碎。如:「这些都是等待解体的废船。」
2.比喻人心离散或组织瓦解。《左传。成公八年》:「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墨子。尚贤下》:「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体。」
《漢語大詞典》:散亡
(1).离散逃亡。管子·宙合:“百姓不养,则众散亡。”史记·高祖功臣候者年表:“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粮餉莫继,士卒散亡。”
(2).指散亡之众。北齐书·魏兰根传:“ 宝寅 至 雍州 ,收辑散亡,兵威復振。”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师墓文》:“收拾散亡,息于海隅。”
(3).散失。史记·儒林列传:“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 宋 苏轼 《郊祀奏议》:“ 秦 燔,经籍散亡。” 鲁迅 《三闲集·〈世界近代短篇小说集〉小引》:“将零星的小品,聚在一本里,可以较不容易于散亡。”
《漢語大詞典》:远心(遠心)
深远的心机。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远心旷度,赡智宏材。”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傅嘏 字 兰石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嘏 友人 荀粲 ,有清识远心,然犹怪之。”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玉振金声,笔有餘力,远心天授,高兴生知。” 明 许三阶《节侠记·侠晤》:“看他远心旷度,翩翩豪举, 刘生 一腔热血,今番有用处了。”
离散之心。国语·楚语上:“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 韦昭 注:“远心,叛离。”
《國語辭典》:冰释(冰釋)  拼音:bīng shì
像冰溶解消散,不留痕迹。比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失。如:「他们之间的误会已冰释,握手言欢了。」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宋。苏轼答王定国〉三首之一:「得此佳作,终日喜快,滞闷冰释。」
《國語辭典》:疏散  拼音:shū sàn
1.把密集的人员、物质、装备分散开。如:「大楼突然发生火警,警方紧急疏散人群。」
2.不受拘羁。南朝宋。谢灵运〈过白岸亭〉诗:「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董西厢》卷一:「携一壶儿酒,戴一枝儿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每日价疏散不曾著家。」
3.疏远离散。唐。李白〈东武吟〉:「宾友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4.驱散。《红楼梦》第一九回:「不过偶感风寒,吃一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