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离散(離散)
(1).分离;分散。逸周书·时训:“鸿雁不来,远人背叛;玄鸟不归,室家离散。”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蹈清漺之危跡兮,躡离散之轻微。”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或行役不已,而父母兄弟离散,则有《陟岵》之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 李大钊 《大哀篇》:“农失其田,工失其业,商失其源,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2).涣散。尉缭子·兵令上:“专一则胜,离散则败。” 唐 柳宗元 《非国语·黄熊》:“凡人之疾,魄动而气荡,视听离散,于是寐而有怪梦。”明史·太祖纪一:“时 元 守兵单弱,且闻中原乱,人心离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朱忠庄公遗疏:“我国家金甌全盛,不谓人心离散,财用困穷,一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放散
(1).犹挥霍。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四》:“ 延寿 字 长公 , 燕 人也。先是为 东郡 太守,放散官钱,奢僭逾制。” 汉 蔡邕 《黄钺铭》:“而经用省息,官有餘资,执事无放散之尤,簿书有进入之赢。”
(2).分散。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胁 训 斩 虞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瓚 部曲放散在外,自惧败,掘东城门欲走。”
(3).消散;散歇。 唐 白居易 《宿灵岩寺上院》诗:“荤血屏除唯对酒,歌鐘放散秪留琴。”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
(4).解散。 宋 苏辙 《乞罢修河司札子》:“因旱灾令权罢修 河 ,放散夫役。”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其 刘忠 、 李宏 、 杨华 、 雷进 、 杨么 、 钟相 残党,皆负固自若, 马友 之徒,亦未曾放散。”
(5).涣散。 宋 叶适 《觉斋记》:“頽弛放散,而谓之得本心。”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九:“因为罢课为的是国难,原没有放散精神。”
(6).散发,扩散。 沙汀 《航线》:“身上放散出汗气和霉熏气。” 萧红 《小城三月》:“草和牛粪都横在道上,放散着强烈的气味。”
《漢語大詞典》:离沮(離沮)
(1).分崩离析;涣散。《楚辞·刘向〈九叹·怨思〉》:“思国家之离沮矣,躬获愆而结难。” 王逸 注:“言己思念国家纲纪将以离坏,而竭忠言,身以得过,结为患难也。”宋书·袁粲传:“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新唐书·王宰传:“进取 天井关 ,贼党离沮。”明史·袁应泰传:“诸监司 高出 、 牛维曜 、 胡嘉栋 及督餉郎中 傅国 并踰城遁,人心离沮。”
(2).阻止,挫败。新唐书·李抱真传:“ 抱真 独以数州截然横絶溃叛中,离沮其姦,为羣盗所惮。”
《漢語大詞典》:崩弛
(1).塌毁。 宋 王安石 《原过》:“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
(2).涣散;败坏。管子·版法:“故曰:费怨起而不復反,众劳而不得息,必有崩弛堵坏之心。”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故观 阮籍 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 宋 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方 周 之衰,礼乐崩弛,天下大坏。”
分類:涣散败坏
《漢語大詞典》:挺解
涣散;松散。 汉 枚乘 《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鑠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 汉 枚乘 《七发》:“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
分類:涣散松散
《漢語大詞典》:涣弛
涣散。 清 林则徐 《楚省查拿烟贩收缴烟具情形折》:“可见民情非不畏法,习俗大可转移,全赖功令之森严,始免众心之涣弛。”
分類:涣散
《漢語大詞典》:松垮垮(鬆垮垮)
散漫;涣散。 叶君健 《曙光》十:“但是要把它绝对保守秘密,在这个松垮垮的队伍内也是不可能的事。”
分類:散漫涣散
《漢語大詞典》:离懈(離懈)
犹涣散。宋书·王镇恶传:“众并知 高祖 自来,人情离懈。”
分類:涣散
《漢語大詞典》:离涣(離涣)
犹涣散。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众心离涣,国势渐衰。”
分類:涣散
《漢語大詞典》:冰泮
亦作“ 冰冸 ”。
(1).冰冻融解。 晋 左思 《蜀都赋》:“晨鳬旦至,候鴈衔芦。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石勒:“ 勒 统步骑四万赴 金墉 ,济自 大碣 。先是流澌风猛,军至冰泮,清和。济毕,流澌大至。 勒 以为神灵之助,命曰 灵昌津 。” 唐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作》诗:“遥怜上林雁,冰泮已回翔。”
(2).冰融的时期,指农历仲春二月。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止。”《孔子家语·本命解》:“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於此。” 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天结良缘,花凝瑞靄,佳期正当冰泮。”
(3).比喻涣散、消失。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太尉帅师,甫下 滎阳 ,则七国之军,瓦解冰冸。”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四海波振而冰泮,五岳尘飞而土崩。踞积薪以待然,钳聚口而寄坐。” 鲁迅 《坟·人之历史》:“ 黑氏 著书至多,輒明斯旨,且立种族发生学,使与个体发生学并,远稽人类由来,及其曼衍之跡,羣疑冰泮,大閟犁然。”
(4).比喻险境。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漢語大詞典》:冰释(冰釋)
(1).原谓冰溶化消失。后用以喻指涣散或离散。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儼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是以耕者释耒而不勤,百姓冰释而懈怠。何者?己为之而彼取之。”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託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 伯奇 所以流离, 比干 所以横分也。” 颜师古 注:“冰释,言销散也。”
(2).常以喻疑点、隔阂、误会等完全消除。 唐 张说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七岁属文,邈有高致。十四通五经大旨,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览冰释。” 明 李贽 《寄答留都》:“我但不敢害人,勿管彼之説我害人。则处己处彼,两得其当,纷纷之言,自然冰释。” 清 李渔 《怜香伴·强媒》:“老舅与他原是夙好,又受新知,虽有嫌疑,自然冰释。” 郭沫若 《创造十年》九:“原稿我寄还了 寿昌 ,他的疑团也就冰释了。”
《漢語大詞典》:泮涣
(1).融解;分散;涣散。《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王廙 《春可乐》:“春可乐兮,乐孟月之初阳,冰泮涣以微流,土冒橛而解刚。” 唐 卢照邻 《释疾文·粤若》:“鬱律崛岉兮,似 崑陵 之玉石;泮涣粲烂兮,象星汉之昭回。”明史·刘宗周传:“发政施仁,收天下泮涣之人心。”
(2).自由放纵,无拘束。 南朝 梁元帝 《又答齐国双马书》:“泮涣而驰,可以及日;踌蹰而蹀,可以追风。” 明 冯惟敏 《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庆团圆,喜成就,傲尽朱门万户侯,泮涣优游。”
《漢語大詞典》:冗散
亦作“冗散”。
(1).闲散,无固定职守。后汉书·蔡邕传:“而今在任无復能省,及其还者,多召拜议郎、郎中。若器用优美,不宜处之冗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及既得之,终不能拔,或纳谗而诛之,或放之乎冗散。” 宋 陆游 《辞免赐出身状》:“欲望敷奏,特赐追寝,以安冗散之分。” 明 王世贞 《辛日之郊外小饮河亭即事》诗:“所欣居冗散,况此乐游年。”
(2).指闲散的人。 明 文徵明 《送周君振之宰高安叙》:“乡贡率起自冗散,其得邑往往鄙小。”
(3).疲沓涣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兵在精不在众,宂散坐食,非计也。”
(4).谓文章拖沓松散。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书》:“今往近作数篇,宂散无可采。”
《漢語大詞典》:维系(維繫)
见“ 维繫 ”。
(1).亦作“ 维係 ”。牵绊。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輒优文答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羈绊於世绳,维繫於禄位。” 明 刘基 《项伯高诗序》:“ 项君 虽不用於世,而得以放意林泉,耕田钓水,无所维係。”《四游记·铁拐修真求道》:“人生自有乐境,何必维係俗情,羈延岁月。”
(2).保持不使涣散。 明 史可法 《复摄政睿亲王书》:“中原鼎沸,仓猝出师,将何以维繫人心,号召忠义!” 清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吾因是知古封建世及之法,当乎人心,由之足以维繫后世,畔散乖异之羣,而使之不忍去,其道亦犹是也。” 清 谭嗣同 《仁学》一:“由一身而有家有国有天下,而相维系不散去者,曰惟以太。”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政治想维系现状使它统一,文艺催促社会进化使它渐渐分离。”
《漢語大詞典》:荡志(蕩志)
(1).谓涤净忧虑,恣逞情怀。《楚辞·九章·思美人》:“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 江 夏 以娱忧。” 王逸 注:“涤我忧愁,弘佚豫也。” 三国 魏 曹植 《感婚赋》:“登清臺以荡志,伏高轩以游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郡东山望溟海》诗:“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
(2).放纵之情。 三国 魏 嵇康 《酒会》诗之四:“实惟龙化,荡志浩然。” 宋 苏轼 《和陶拟古》之四:“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 明 陈子龙 《白紵舞歌》:“流光逸艳心所倾,盛年荡志欢纵横。”
(3).动摇、涣散意志。 唐 柳公绰 《大医箴》:“畋游恣乐,流情荡志。”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 沈桂 ﹞綰时髻,被金翠,罗綺芬芳,争妍献媚,入其室者往往荡志迷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