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口舌
(1).口和舌。说话的器官。易·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孔颖达 疏:“取口舌为言语之具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诸生闒茸无行……乃安得鼓口舌,申颜眉,预前议论是非国家之事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加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牘。”
(2).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辞、言语。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閒,虽臣等百餘人何益。’ 吕泽 彊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 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明 王琼 《双溪杂记》:“都御史 杨善 使虏,不恃一繒,以口舌晓譬,国威不屈。”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説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晋 人尚清谈,讲标格,常以寥寥数言,立致通显,所以那时的小说,多是记载畸行隽语的《世说》一类,其实是借口舌取名位的入门书。”
(3).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杂五行书》:“舍西种梓楸各五根,令子孙孝顺,口舌消灭也。”《水浒传》第二四回:“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她宁愿话不投机,招丈夫对她发怒,也不愿看着他们兄弟之间起了口舌。”
(4).议论、谈论。 宋 苏轼 《书游汤泉诗后》:“惟 驪山 当往来之衝,华堂玉甃,独为胜絶,然坐 明皇 之累,为 杨 李 禄山 所污,使口舌之士,援笔唾駡,以为亡国之餘,辱莫大焉。”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浄,省得旁人口舌。”
(5).争吵;争执。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漢語大詞典》:错见(錯見)
(1).犹误会。《水浒传》第二四回:“叔叔,不知怎地错见了,好几日并不上门,教奴心里没理会处。”《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你一片好心,都是为我的。一向错见了,丢冷了你的心,到今悔之晚矣。”
(2).杂见。 罗淳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惟道言错见羣籍,乃有朴辞,意者简直易传,或未尽依託。”
分類:误会
《漢語大詞典》:躄躠
犹误会。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何玉凤 ﹞早把一腔怒气撇在九霄云外,心中只有暗暗的佩服,却又一时不好改口;无奈何,倒合人家闹了个躄躠。”
分類:误会
《漢語大詞典》:冰释(冰釋)
(1).原谓冰溶化消失。后用以喻指涣散或离散。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儼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是以耕者释耒而不勤,百姓冰释而懈怠。何者?己为之而彼取之。”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託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 伯奇 所以流离, 比干 所以横分也。” 颜师古 注:“冰释,言销散也。”
(2).常以喻疑点、隔阂、误会等完全消除。 唐 张说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七岁属文,邈有高致。十四通五经大旨,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览冰释。” 明 李贽 《寄答留都》:“我但不敢害人,勿管彼之説我害人。则处己处彼,两得其当,纷纷之言,自然冰释。” 清 李渔 《怜香伴·强媒》:“老舅与他原是夙好,又受新知,虽有嫌疑,自然冰释。” 郭沫若 《创造十年》九:“原稿我寄还了 寿昌 ,他的疑团也就冰释了。”
《漢語大詞典》:错疑(錯疑)
因误会而生疑。红楼梦第二八回:“话説 林黛玉 只因昨夜 晴雯 不开门一事,错疑在 宝玉 身上。”
分類:误会生疑
《漢語大詞典》:疑相
犹误会或差错。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公子见那女子这光景,自己也知道这两弔钱又弄疑相了。”
分類:误会差错
《漢語大詞典》:错怪(錯怪)
因误会而错误地责备或抱怨。《西游记》第五九回:“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 老孙 。” 茅盾 《创造》三:“他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是对的,她觉得实在错怪了 李小姐 。”
《漢語大詞典》:辨白
(1).辨析明白,分辨清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釐者: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2).表白。辨,通“ 辩 ”。 宋 梅尧臣 《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诗:“一一夜眠头向南, 越 鸟心肠谁辨白?” 明 李贽 《与友人书》:“此事只可一辨白各人心事而已,安可久也?”
(3).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辨,通“ 辩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纵严刑拷打,诬伏莫伸,到底有个辨白的日子。” 叶圣陶 《未厌集·一包东西》:“就是事情幸而能辨白,学校也不能办了。”
《漢語大詞典》:误会(誤會)
错误地理解。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上命之曰:‘改几处,俱依汝。惟《大鐘歌》中云“ 道衍 儼被 荣将 命”,汝改“ 荣国 ”,因 道衍 封 荣国公 也,“ 荣将 ”本 黄帝 时铸鐘人,汝偶然误会。’”《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那位在行朋友晓得他是误会。”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七:“至于辞类是用以达意的,用得不适合,就要被人误会,我们自已的本意也就因而失去了。”
《漢語大詞典》:辩白(辯白)
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蔡 於五诗中辩白,引证 甑山公 事尤苦,卒不能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个甲科与 闻参将 辩白前事,世间情面那有不让縉绅的,逐件赃罪得以开释,只处得他革任回卫。”一本作“ 辨白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你既然寃枉,我原该替你辩白。”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你叫我辩白什么?有什么可辩白的?我心里是亮堂的,‘水清石自见’。”
《漢語大詞典》:是非口舌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乾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分類:误会纠纷
《漢語大詞典》:杨虎围匡(楊虎圍匡)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将适 陈 ,过 匡 …… 匡 人闻之,以为 鲁 之 阳虎 。 阳虎 尝暴 匡 人, 匡 人於是遂止 孔子 。 孔子 状类 阳虎 ,拘焉五日。”杨,通“ 阳 ”。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三折:“你见鬼了,是什么 崔千牛 与你家 红綃 ,那些似 杨虎 围 匡 ,空省识 明妃 画像……你可也敢错认 红綃 样,试开取鏤金箱。”
《漢語大詞典》:不虞之隙
意外的误会。红楼梦第五回:“﹝ 宝玉 ﹞与 黛玉 同处 贾母 房中……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
分類:意外误会
《漢語大詞典》:大水冲了龙王庙(大水冲了龍王廟)
比喻自己人之间发生了误会。龙王在传说中司雨水,故云。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你瞧,‘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咧!”
《漢語大詞典》:疑心生暗鬼
亦作“ 疑心生闇鬼 ”。
(1).谓疑虑之心易致误会,每以常态为怪异。 宋 吕本中 《师友杂志》:“尝闻人説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闇鬼,最是要切议论。”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韩氏放鬼》:“谚谓疑心生暗鬼,殆此类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道是,疑心生暗鬼,未必不是阳命将絶,自家心上的事发,眼花灯花上头起来的。”
(2).犹疑神疑鬼。 邹韬奋 《经历》五五:“最糟的是在登记的时候,他们如果已在疑心生暗鬼,便要干脆地不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