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磨盾之暇  拼音:mó dùn zhī xiá
交战时的空閒时间。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四。王兰泉》:「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分类:交战时间
《国语辞典》:矛盾相向  拼音:máo dùn xiāng xiàng
拿矛与盾相互敌对。比喻针锋相对。「盾」文献异文作「楯」。宋。钱易《南部新书。乙集》:「诏儒官与缁黄讲论。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
《国语辞典》:潜盾工法(潜盾工法)  拼音:qián dùn gōng fǎ
一种工程开挖技术。此法是以潜盾机深入地表挖掘隧道,并立即以钢筋混凝土组立成弓形坑道,一直到另一个工作井为止。其优点是可以不去破坏路面,对周遭环境及交通影响最小。都市中的捷运工程大多使用此法。也作「潜盾工程法」。
《国语辞典》:矛盾方程式  拼音:máo dùn fāng chéng shì
两个以上联立方程式无共同的解答,称为「矛盾方程式」。由于设题的不合理或运算上的错误而产生。
《国语辞典》:银盾(银盾)  拼音:yín dùn
一种银装盾形器物。上刻文字,作为奖品或纪念品之用。
《骈字类编》:左盾
元史舆服志见右刀下
《國語辭典》:自相矛盾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语本《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魏书。卷八八。良吏传。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国语辞典》:大相矛盾  拼音:dà xiāng máo dùn
事件的原委相违背,或人的言行相左,彼此冲突。如:「此人言行大相矛盾,实在讨厌。」《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据此论之,竟大相矛盾了。」
《分类字锦》:钩盾弄田(钩盾弄田)
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己亥上耕于钩盾弄田注应劭曰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藉钩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也臣瓒曰西京故事弄田在未央宫中师古曰弄田谓宴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非为昭帝年幼创有此名
分类:藉田
《韵府拾遗 轸韵》:革盾
淮南子夫括淇卫箘簬载以银锡虽有薄缟之蟾腐荷之矰然犹不能独射也假之䈥角之力弓弩之势则贯兕甲而径于革盾矣
《漢語大詞典》:对抗性矛盾(對抗性矛盾)
采取外部冲突形式才能解决的矛盾。
《骈字类编》:盾脊
左传注见上
《漢語大詞典》:盾卤(盾鹵)
见“ 盾櫓 ”。
《漢語大詞典》:盾橹(盾櫓)
亦作“ 盾卤 ”。 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櫓,大盾。管子·禁藏:“被蓑以当鎧襦,沮笠以当盾櫓。”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建:“ 茂贞 虽常才,然名望宿素,与 朱公 力争不足,守境有餘。 韩生 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國語辭典》:盾牌  拼音:dùn pái
1.古代用来抵禦刀刃、矢石的防护武器。
2.推托的藉口。如:「一说到付钱,老王总是找盾牌来推托、拖延。」
《骈字类编》:盾瓦
左传师及齐师战于炊鼻齐子渊捷从泄声子射之中盾瓦繇胊汰辀七入者三寸 炊鼻鲁地瓦楯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