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指攀  拼音:zhǐ pān
检举告发。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三折:「这小贱人,连我也指攀著。」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恰才拿住这贼,他道这妇人是他浑家,指攀你杀了来。」
《漢語大詞典》:辞伏(辭伏)
招供伏罪。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元贞二年:“御史臺言:‘官吏受赂,初既辞伏,继以审覈,而有司徇情,致令异辞者,宜加等论罪。’”
分類:招供伏罪
《漢語大詞典》:情招
指应招供的事实。《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遂将情招一一供明,把奶子毙於杖下。”
分類:招供事实
《漢語大詞典》:首款
伏罪招供。宋书·范晔传:“ 曄 仓卒怖惧,不即首款。”
分類:伏罪招供
《漢語大詞典》:指供
审讯人员指定被告按主观性审判意图招供
证人指出案犯特征,提供有关证据。例如:指供是审判的一个重要环节。
《漢語大詞典》:招称(招稱)
招认,招供。 明 李贽 《寄答留都书》:“然其中字字句句皆切中我之病,非但我时时供状招称,虽与我相处者亦洞然知我所患之癥候如此也。”《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那强盗一一招称,只有五个,并无别人。”
分類:招认招供
《漢語大詞典》:质供(質供)
对质、招供。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温将军:“其家人从窗外聚俟,静以听之。更餘作声,皆质供语也。”
分類:对质招供
《國語辭典》:招解  拼音:zhāo jiè
古时各州县将死囚录供后,解往省城交官复审,称为「招解」。《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八四四。刑部。刑律断狱》:「凡各省州县招解逆匪凶盗,罪应斩枭立决。」
《漢語大詞典》:招证(招證)
招供对证。《元典章·刑部四·戏杀》:“为争私和物折钞店舍,事发到官,捕到一干人,招证完备。”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 铁旛竿 白正 ,你今对吾神招证明白。”
分類:招供对证
《漢語大詞典》:诬攀(誣攀)
亦作“ 诬扳 ”。
(1).招供的时候凭空牵扯别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今日有个下处主人 江溶 ,被海贼诬扳,吏典熟知他是良善人户,必是仇家所陷。”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一则以犯者太多,有不可胜诛之势,若议刑过重,则弄法滋姦,恐訐告诬攀,贿纵索诈之风,因而愈炽。”
(2).泛指凭空攀扯。 鲁迅 《且介亭杂文·儒术》:“经其推勘,已知前出的《王若虚传》文,上半据 元好问 《内翰王公墓表》,后半却全取 刘祁 自作的归潜志,被诬攀之说所蒙蔽了。”
《国语辞典》:跪锁子(跪锁子)  拼音:guì suǒ zi
古代的酷刑。在膝下置铁链,使罪犯痛苦而招供。也称为「跪链子」。
《漢語大詞典》:伏词(伏詞)
招供之词。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今自 云南 回,臣与省臣閲其伏词,为罪甚微,宜復其妻子。”
分類:招供
《國語辭典》:逼供  拼音:bī gōng
强迫嫌犯招认。如:「侦讯刑案,要讲求證据,不可逼供。」
《漢語大詞典》:逼供信
谓用酷刑或威胁等手段强迫招供,一有供词即信以为真,据以定案。 巴金 《要有个艺术民主的局面》:“他们搞武斗,搞逼供信,搞打砸抢,制造冤案、假案。” 老鬼 《血色黄昏》二五:“以上材料,内容属实,全系我自己交代。办案人员不存在逼供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