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相质(相質)
彼此质询;对质。新唐书·百官志一:“诸司相质,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刺,三曰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妾今始得与阿姨面相质。”
《國語辭典》:对勘(對勘)  拼音:duì kān
1.核对校勘。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八。象数》:「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清。徐珂《清稗类钞。经术类。朱竹君教人读注疏》:「谓法言注疏,惟《葩经》最博,先阅此经以为纲领,如其中徵引何经,即检原经注疏对勘,读竟此经,诸经之大概已得。」
2.拼合。元。乔吉〈一枝花。云髫金雀翘套。尾〉:「从今将凤凰巢鸳鸯殿遮笼教暗,将金缝锁玉连环对勘的严。」
3.对质。《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当堂对勘,席所言皆不妄。」清。徐珂《清稗类钞。狱讼类。淄川无首尸案》:「既散,阴以状报邑,费祎祉拘胡对勘,胡言其实,问郑及产主,不讹,乃共验诸眢井,一役缒下,则果有无首之尸在焉。」
分類:对照对质
《漢語大詞典》:对事(對事)
(1).犹对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孙咸 ﹞梦至一处,如王者所居,仪卫甚严,有吏引与一僧对事。”《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 应祥 还家,白昼闲坐,忽见二鬼使至前曰:‘地府屈君对事。’即挽其臂以往。”
(2).合适;相称。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娘笑着说,‘这么兵荒马乱,有个对事的人家,我还想早些打发你出去,省的担惊受怕哩!’”
《國語辭典》:质对(質對)  拼音:zhí duì
对质、辩證。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菊花,你近前与他质对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我家中还有亲兄杨大,又有妻张氏,有二男二女,俱远在蓟州不及前来执命,可怜!可怜!故此自来要与大郊质对,务要当官报仇。」也作「质證」、「折辩」、「折对」、「折證」。
《國語辭典》:对理(對理)  拼音:duì lǐ
对證、对质。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左右,押这厮去寻那先生来对理。」《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我不管閒帐,只是你家里有杀人公事,你须回去对理。」
《國語辭典》:对词(對詞)  拼音:duì cí
1.打官司时,原告与被告当面对證。《红楼梦》第六八回:「察院坐堂看状,见是告贾琏的事,上面有『家人旺儿』一人,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
2.在广播或电视节目中,演出者作初次排演时,只顺序读脚本中的台词,称为「对词」。
《國語辭典》:招对(招對)  拼音:zhāo duì
对證、辩證。元。无名氏《替杀妻》第四折:「哥哥万剐我不后悔,这里便死呵无招对。」《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这怎么是笑话?见在翰林院对门子住,是翰林院承差家,有招对的话。」
分類:对证对质
《國語辭典》:契勘  拼音:qì kān
1.按查、考核。宋。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臣近契勘杭州自承上件指挥以来,以产当酒者,计一千四百三十三户」。
2.当面对质。《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似你这般人,留之何用?若五七日,闻知盖天大王,共你契勘这一场公事。」
《國語辭典》:单辞(單辭)  拼音:dān cí
单方无从对證的言辞。《书经。吕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
《漢語大詞典》:待对(待對)
(1).等待对答。韩非子·六反:“世主眩其辩、滥其高而尊贵之,是不须视而定明也,不待对而定辩也,喑盲者不得矣。”
(2).等候批覆。宋书·周朗传:“初为 南平王 鑠 冠军行参军,太子舍人,司徒主簿,坐请急不待对,除名。”
(3).指拘留等待对质。《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罪犯从本路拟定申省,将 任闰儿 锁收听候, 梁娥儿 别无待对事理,先行摘断。”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三年:“原告逃百日不出,则释待对者。”
《国语辞典》:折證  拼音:zhé zhèng
对质、辩白。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谁无一个信行?谁无一个志诚?您两个今夜亲折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只望神明将阎神追来,与老汉折證一个明白。」也作「质对」。
《漢語大詞典》:向服(嚮服)
仰慕佩服。 汉 袁康 越绝书·吴内传:“ 管仲 张弓射 桓公 ,中其带鉤, 桓公 受之,赦其大罪,立为 齐 相,天下莫不向服慕义。”
(1).谓对质其事。《楚辞·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嚮服。” 王逸 注:“嚮,对也;服,事也。言己愿復令六宗之神对听己言事可行与否也。”
(2).归向顺服。晋书·索綝传:“ 綝 有威恩,华夷嚮服。”明史·杨宁传:“暇则询民疾苦,境内嚮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达赖三世 ﹞名益著, 青海 河套 诸 蒙古 罔不嚮服。”
《漢語大詞典》:理对(理對)
公堂对质。后汉书·文苑传下·郦炎:“妻始产而惊死,妻家讼之,收繫狱。 炎 病不能理对。 熹平 六年,遂死狱中。”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今后两学士人,因事到官,合行理对;或因干连,合行追证。”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舒嫩四》:“﹝ 黄中立 ﹞临病篤,言为黄衣卒来追,理对 九疑 醮事,随语而殂。”
《国语辞典》:质證(质證)  拼音:zhí zhèng
对质、辩證。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社长,适才我那媳妇,你也看见的,到官去你与我做个质證。」《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诸城的百姓也实在刁的很,这样事都会平空捏造诬告得人么?我也没工夫去合他质證真假。」也作「质对」。
《漢語大詞典》:追对(追對)
审讯对质。宋史·刑法志三:“官吏旁午於道,逮繫者困於追对。”《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吏入,少顷復出,曰:‘得旨追对。’即见吏士数人,腾空而去。”
分類:审讯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