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凭证(憑證)
证据。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且 李氏 未详处,将欲下笔,宜明有凭证,细而观之,无非率尔。”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三折:“分明那白纸上教我画着黑字儿,是怎生倒留做他家凭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他带来了一件棉布袈裟来,说是历代传法的凭证。”
《漢語大詞典》:左验(左驗)
证人;证据。汉书·杨恽传:“事下廷尉。廷尉 定国 考问,左验明白。” 颜师古 注:“左,证左也。言当时在其左右见此事者也。”新唐书·侯君集传:“帝曰:‘卿与 君集 皆功臣,今独相语而无左验,奈何?’” 宋 叶适 《郑仲酋墓志铭》:“然无左验,有司疑之。” 明 归有光 《魏悼王》:“论曰, 太宗 以呪咀不足以服天下,而更甚以 西池 之变,此谁为之左验哉!”
分類:证人证据
《漢語大詞典》:见证(見證)
(1).证明;证据。《淮南子·缪称训》:“仁者,积恩之见证也。”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有红绢褡膊便是见证。”《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还没有吃,就出了这件案子,説是月饼有毒,所以就没敢再吃,留着做个见证。”
(2).亲眼目睹可以作证。亦指见证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见有两箇轿番见证,乞叫来问。”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上》:“听讼之事,派以陪审,而肆威作福之弊袪;列以见证,而妄指诬陷之弊絶。” 郭小川 《长江组歌》:“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有严明的赏罚。”
《漢語大詞典》:徵验(徵驗)
1.证据;事实根据。 汉 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钟会 《檄蜀》,徵验甚明; 桓公 《檄胡》,观衅尤切。”
2.应验;证实。 宋 徐铉 稽神录·建州狂僧:“ 建州 有僧,不知其名,常如狂人,其所言动,多有徵验。” 清 张惠言 《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余往尝疑 郑君 笺,以婚期尽仲夏以前,於经无所徵验。” 黄人 《〈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
《漢語大詞典》:质证(質證)
(1).凭据;证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 履 曾於 绍圣 初録奏。比三省又令 履 録私藳以为质证。”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不知他杀坏您父子之时,有甚么赃仗质证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唐才常汉口起义清方档案》:“票匪大头目 沈克諴 咨行通缉有案,近经步军统领在京城捕获,刑部审讯,坚称并非 沈克諴 ,恃无质证,任意狡展。”
(2).质疑论证。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读书:“院中肄业生,亦欣欣向荣,日以诗文相质证。”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承示高论,实获我心。猥辱明问,相与质证。”
(3).对质证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听旨: 柳状元 质证, 丽娘 所言真假?因何预名 梦梅 ?”红楼梦第九五回:“又不好与他质证他会扶乩的话。”
(4).核实验证。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近见后生小子,皆喜读《毛西河集》。其所称引,未足为据,必须搜讨源头,字字质证,慎勿为悬河之口所谩。”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印本上虽有可疑之处,也无从质证,而且连小引也恐怕和初稿未必完全一样了。”
《漢語大詞典》:事验(事驗)
犹证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其书节印图及他逆无道事验明白,甚大逆无道,当伏其法。”晋书·陆云传:“令事验显然,暴之万姓,然后加 云 等之诛。”
分類:证据
《漢語大詞典》:证验(證驗)
(1).验证。汉书·薛宣传:“证验以明白,欲遣吏考案,恐负举者,耻辱儒士。”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中央要我们考虑往 湘 东或 湘 南,实行起来都很危险, 湘 东之议虽未实现, 湘 南则已有证验。”
(2).证据;用来验证的凭据。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士夫或有以五行试其术,答云:‘此人必已食禄,异时官至五马。’咸强其笔于楮,以为它日证验。” 唐 柳宗元 《与崔饶州论石锺乳书》:“再获书辞,辱徵引地理证验多过数百言。”
(3).效验。 汉 班固 《白虎通·辟雍》:“天子所以有灵臺者何?所以考天人之心,察阴阳之会,揆星辰之证验,为万物获福无方之元。”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天道昭昭,歷有证验。”
《漢語大詞典》:左证(左證)
(1).证实。新唐书·刘子玄传:“尝议《孝经郑氏学》非 康成 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
(2).证人;证据。宋史·奸臣传·曾布:“ 京 ( 蔡京 )积憾未已,加 布 以赃贿,令 开封 吕嘉问 逮捕其诸子,锻鍊讯鞫,诱左证使自诬而贷其罪。” 清 薛福成 《复许大臣书》:“万一係数十百年旧设之卡伦,即此可为我地之左证,似宜先与辩明以留餘地,否则恐 俄 人得步进步。”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其他诸经,有所论赞,往往援引名言,断章取义,輒假一二古诗,以为左证。”
《漢語大詞典》:据证(據證)
证据。 清 刘大櫆 《江先生传》:“其於古之制度名物,必参互而得其据证。”
分類:证据
《漢語大詞典》:佐证(佐證)
(1).证据。《朱子语录》卷一一○:“或旁无佐证,各执两説。”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怀马果报:“汝官人素不信此,苟无佐证,亦徒言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伯言:“鞫之,佐证不诬。”
(2).谓以材料证明。 章炳麟 《无神论》:“今有一人,自谓未生以前本是山中白石。夫未生以前,非其见量、自证之所知,即他人亦无由为之佐证。” 郭沫若 《略论汉代政权的本质》二:“他还引用了后代‘耕当问奴,织当访婢’的话来佐证。”
《漢語大詞典》:信验(信驗)
证据;凭证。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常欲誑耀 淮阳王 ,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 淮阳王 以为信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且赐以公凭,俟官军渡 河 以为信验,人令持数百本去。”
分類:证据凭证
《漢語大詞典》:徵据(徵據)
犹证据。宋书·范晔传:“卿与 谢综 , 徐湛之 、 孔熙先 谋逆,并已答款,犹尚未死,徵据见存,何不依实。”旧唐书·卢藏用传:“附会前史,变易旧经,依记空文,以为徵据。”
分類:证据
《漢語大詞典》:证见(證見)
(1).证人。《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阿耶驱来作证见,阿孃也交作保知。”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山神,你便是证见,我两隻手便还他,也是好勾当。”《醒世姻缘传》第十回:“且是那告的妇女多有诡名,证见 禹承先 又往院里上班去了,所以耽搁了投文。”
(2).证据。红楼梦第七六回:“告诉我,拿了磁瓦去交,好作证见,不然,又説偷起来了。”
分類:证据证人
《漢語大詞典》:证信(證信)
证据;凭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即以平 方腊 接招安之后,如《宣和遗事》所记者,于事理始为密合,然而证信尚缺,未能定也。” 唐弢 《〈点滴集〉序言》:“我怕写回忆,因为自己的记性太坏了,没有片纸只字足资证信的材料,不愿贸然动笔。”
分類:证据凭据
《漢語大詞典》:把凭(把憑)
凭证;证据。 郭沫若 《卷耳集·郑风女曰鸡鸣》:“我知道你是不会失信的,我把这荷包做把凭。” 高缨 《达吉和她的父亲》:“ 沙马 说:‘这怎么算把凭!’”
分類:凭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