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十二监(十二監)
明 代所设管理皇室内务的十二个衙门,各有掌印太监一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皇 明 祖训所载,设立内府衙门,职掌品级,立法垂后,亦尽善尽美……按内府十二监:曰司礼、曰御用、曰内官、曰御马、曰司设、曰尚宝、曰神宫、曰尚膳、曰尚衣、曰印綬、曰直殿、曰都知。”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漢語大詞典》:事在萧墙(事在蕭墻)
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语出论语·季氏:“吾恐 季孙 之忧,不在 顓臾 ,而在萧墻之内也。”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衅起他族,事在萧墻。”
《漢語大詞典》: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魏书·阳固传:“﹝ 固 ﹞居官清洁,家无餘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歛焉。”
《漢語大詞典》:日射病
即中暑。由长时间受烈日的照射或室内温度过高、不通风引起。症状是头痛,耳鸣;严重时昏睡,痉挛,血压下降。
《漢語大詞典》:热水汀(熱水汀)
增高室内温度的暖气装置。 瞿秋白 《“矛盾”的继续》:“只有到了行里,在烧着热水汀的办公室里,才渐渐觉得四肢舒泰起来。”参见“ 暖气 ”。
《國語辭典》:暖气(暖氣)  拼音:nuǎn qì
1.暖和的气体。如:「暖气袭人」。
2.能产生暖气的设备。如:「因为暖气坏了,屋子里冷得要命!」
《漢語大詞典》:热水管(熱水管)
即暖气管。输送蒸汽或热水使室内气温增高的管道。 孙中山 《女子为什么要明白三民主义》:“如果房内太冷了,像今天的天气一样,便开热水管或者电炉,马上就可以把房内的温度变热。”参见“ 暖气管 ”。
《漢語大詞典》:暖气管(暖氣管)
输送锅炉烧出的蒸汽或热水用以取暖的管道。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二章:“里面的房子,全要安上暖气管,冬天用不着烧煤炉。”
《漢語大詞典》:夹箔幛(夾箔幛)
方言。指用高粱秆为原料作墙壁,把室内区分成里外间。箔幛,篱笆。
《国语辞典》:落地罩  拼音:lào di zhào
类似隔断两个房间的纸壁或板墙的室内装置。《老残游记》第九回:「西面墙上是个大圆月洞窗子,正中镶了一块玻璃,窗前设了一张书案。中堂虽未隔断,却是一个大落地罩。」
《國語辭典》:明窗净几(明窗淨几)  拼音:míng chuāng jìng jī
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形容居室明亮洁净。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但见明窗净几,铺陈玩物。」也作「窗明几净」。
《國語辭典》:苗床  拼音:miáo chuáng
利用水田或旱田的一部分,作为培育幼苗的场所,称为「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