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陆政策(大陆政策)  拼音:dà lù zhèng cè
为因应中国大陆地区财经、政治、交通等各方面的发展,政府所订定之适合彼此沟通交流的相应政策。
《分类字锦》:鸿原大陆(鸿原大陆)
扬雄冀州牧箴洋洋冀州鸿原大陆
分类:州郡
《國語辭典》:大陆边缘(大陸邊緣)  拼音:dà lù biān yuán
介于大陆与海洋盆底之间的海床,包括大陆棚、大陆斜坡与大陆隆起。
《國語辭典》:大陆冰川(大陸冰川)  拼音:dà lù bīng chuān
两极地区的冰河,覆盖范围很广,因为冰河之间的挤压作用而移动,称为「大陆冰川」。目前以北极、格陵兰与南极为代表。也称为「大陆冰河」。
《漢語大詞典》:大陆岛
地质构造同邻近大陆相似或相联系的岛。一般分布于大陆附近,原为大陆的一部分,后因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与大陆分开而成为岛屿。如中国的台湾岛。
《漢語大詞典》:大陆封锁政策
法国拿破仑实行的反对英国的经济政治措施。1806年拿破仑多次颁令,禁止隶属于法国的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一律没收。这一政策造成法国及其盟国经济日益恶化,引起广泛不满,而英国经济并未瘫痪。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大陆封锁政策被取消。
《國語辭典》:大陆会议(大陸會議)  拼音:dà lù huì yì
西元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代表所召开的会议。会中发表了独立宣言,决定与英国作战,脱离英国而独立,成立一个新的美利坚合众国,并订七月四日为国庆日。
《國語辭典》:大陆架(大陸架)  拼音:dà lù jià
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为陆地向海的延伸,通常指水深二百公尺以内的海床。坡度平缓,平均坡度约为一比一千。也称为「大陆棚」、「大陆礁层」、「陆棚」、「陆架」。
《漢語大詞典》:大陆理性派
17-18世纪欧洲大陆上唯理论者的统称。主要代表有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他们都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理性知识才最可靠。有唯物的和唯心的之分。
《國語辭典》:大陆坡(大陸坡)  拼音:dà lù pō
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大陆棚以下、大陆隆起以上的区域,水深约从二百公尺到三、四千公尺,平均坡度约三至六度。也称为「大陆斜坡」。
《漢語大詞典》:大陆桥运输
以陆路为桥梁,连接大陆两端的海洋,形成自海洋一岸横跨大陆到达另一岸再出海的运输方式。如西伯利亚大陆桥,是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作为陆路桥梁,连接太平洋远东地区至波罗的海、里海沿岸以及西北欧大西洋口岸的运输路线。这条大陆桥运输全程,比海运全程缩短近一半之多。
《國語辭典》:大陆性气候(大陸性氣候)  拼音:dà lù xìng qì hòu
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较小的气候类型。特徵为夏热冬冷,年温差、日温差大,雨量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平均,大多集中在夏季。
《國語辭典》:大陆漂移说(大陸漂移說)  拼音:dà lù piāo yí shuō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Wegener)所提出,他透过比对各大陆之间古气候、古生物、岩层、地质构造以及大陆边缘形状,认为现今的大陆在二亿五千万年前是连在一起的古大陆,后来因大规模相对运动而分裂成数块,成为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
《國語辭典》:次大陆(次大陸)  拼音:cì dà lù
面积比洲小,在地理或政治上又自成格局的陆地。如印度半岛常被称为「印度次大陆」。
《国语辞典》:欧亚大陆(欧亚大陆)  拼音:ōu yà dà lù
欧洲和亚洲的合称。
分类:欧洲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