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负薪救火(負薪救火)  拼音:fù xīn jiù huǒ
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错误,以致虽有心消除灾祸,反使祸害扩大。《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也作「抱薪救焚」。
《漢語大詞典》:高鸟尽良弓藏(高鳥盡良弓藏)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晋书·刘牢之传:“鄙语有之:‘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殫,猎犬烹。’故 文种 诛於 句践 , 韩 白 戮於 秦 汉 。”
《國語辭典》:恩将仇报(恩將仇報)  拼音:ēn jiāng chóu bào
为了私利,反以仇恨的举动对待爱顾自己的人。《西游记》第三○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也作「恩将雠报」。
《國語辭典》:放虎自卫(放虎自衛)  拼音:fàng hǔ zì wèi
放出老虎来保护自己。比喻本想自卫,反而招来灾祸。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刘主至巴郡。巴郡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漢語大詞典》:反常膨胀
少数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缩小的现象。如水在0~4°c范围内当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缩小。即在4°c时水的密度最大。冬天0°c的水浮于水面凝结成冰,而4°c的水却沉于水底。锑、铋等少数物质在熔点以上的某一温度范围内也有反常膨胀现象。
《國語辭典》:画蛇添足(畫蛇添足)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战国时有楚人以比赛画蛇决定谁可以喝酒,有人画好后又添画四只脚,此时第二个人也已画成,第一个人则因为多画了根本不存在的蛇足,反而失去本已赢得的酒。典出《战国策。齐策二》。后比喻多此一举而于事无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也作「画蛇著足」、「为蛇添足」、「为蛇画足」。
《漢語大詞典》:鸡肥不下蛋
比喻条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绩
许多小厂条件比我们差得多,都有利润上缴;我们这个大厂反而年年赔本,真是鸡肥不下蛋!
《漢語大詞典》: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鷰)
比喻无自知之明,反而嘲笑他人。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裴勛 质貌么么,而性尤率易。尝与父 坦 会饮, 坦 令飞盏,每属其人,輒目诸状。 坦 付 勛 曰:‘矮人饶舌,破车绕楔, 裴勛 十分。’ 勛 饮讫而復盏曰:‘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鷰,十一郎十分。’ 坦 第十一也, 坦 怒笞之。”亦作“ 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戚帅惧内:“然 汪 之怕妇,亦与 戚 相伯仲,即 汪 长君为其妇所阉,亦母夫人导之也。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自古然矣。”
《漢語大詞典》: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成事不足)
谓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茅盾 《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馀,成事不足!”参见“ 成事不足,败事有餘 ”。
《國語辭典》:百巧千穷(百巧千窮)  拼音:bǎi qiǎo qiān qióng
比喻虽有好才能,却没有好环境和机运。宋。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也作「百巧成穷」。
《國語辭典》:坌鸟先飞(坌鳥先飛)  拼音:bèn niǎo xiān fēi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唯恐落后,故比别人先行动。今多用作谦词。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鸟先飞。」也作「笨鸟先飞」、「笨雀先飞」。
《国语辞典》:帮倒忙(帮倒忙)  拼音:bāng dào máng
本是善意帮助他人,却反而增添对方的麻烦。如:「他虽然很热心,但总是帮倒忙。」
《國語辭典》:抱薪救火  拼音:bào xīn jiù huǒ
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错误,以致虽有心消弭祸害,却反使祸害扩大。《淮南子。说山》:「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而救火。」《史记。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也作「抱薪救焚」、「负薪救火」。
《國語辭典》:当局者迷(當局者迷)  拼音:dāng jú zhě mí
当事人往往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孟东野。贾浪仙》:「当局者迷,固人情之通患。」宋。辛弃疾恋绣衾。长夜偏冷〉词:「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分類:反而糊涂
《國語辭典》:倒反  拼音:dào fǎn
1.反倒、反而。《红楼梦》第七二回:「连你还这样开恩操心呢!我倒反袖手旁观不成!」
2.指「文辞表面的意义和作者内心的真意相反」的修辞方法,如文辞赞赏,实则责骂;文辞贬抑,实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