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包装(包裝)  拼音:bāo zhuāng
1.包扎装饰。如:「麻烦你把礼品包装一下。」
2.泛指一切外在形式上的修饰、塑造。如:「只注重外表包装,而忽视内在的涵养是现代人的通病。」
《国语辞典》:真空包装(真空包装)  拼音:zhēn kōng bāo zhuāng
一种物品的包装法。即抽掉包装袋中的空气,使其完全处于无空气的真空状态。其目的在防止物品腐败、变质,以保存新鲜度。
《国语辞典》:包装纸(包装纸)  拼音:bāo zhuāng zhǐ
用来包装物品具有装饰功能的纸张。
《国语辞典》:包装水(包装水)  拼音:bāo zhuāng shuǐ
经容器包装出售的水。如矿泉水。
《国语辞典》:包装设计(包装设计)  拼音:bāo zhuāng shè jì
为了商品的保护、输送、美观及广告起见,对容器、包装纸、包装盒等所从事的设计。如:「那家厂商的产品,包装设计美观大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国语辞典》:软包装(软包装)  拼音:ruǎn bāo zhuāng
大陆地区指利乐包、铝箔包。如:「软包装牛奶」。
《國語辭典》:包裹  拼音:bāo guǒ
1.用布包扎的行李。《西游记》第八回:「菩萨遂将锦襕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只不做声,一手提了包裹,往岸上就走。」
2.泛指包扎成件的东西。如:「邮寄包裹」。
3.收拾、包扎起来。《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一面令人将张约并诸葛恪尸首,用芦席包裹,以小车载出。」
4.包容。《淮南子。原道》:「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國語辭典》:打包  拼音:dǎ bāo
1.整理并包扎物品。如:「搬家时,最好先将这些书打包。」《金瓶梅》第六六回:「客夥中标船几时起身?咱好收拾打包。」
2.行脚僧所背负的包裹。引申为行脚僧到处云游的意思。宋。陆游 感事诗:「老夫看尽人间事,欲向山僧学打包。」
3.客人在餐厅用餐完毕后,请服务生将剩馀的菜肴包好带走,俗称「打包」。
《国语辞典》:拆封  拼音:chāi fēng
拆开信件或物品包装的封口。如:「袋装食品在拆封后应尽快食用,或放在冰箱中保存。」
《漢語大詞典》:诗帙(詩帙)
包装诗稿的封套。 宋 邵雍 《小车六言吟》:“軫边更掛诗帙,辕畔仍悬酒缸。”
《漢語大詞典》:系带
主要用于捆扎包装物的窄形织品(如粘贴在带状物之上的薄纸或纺织纤维)
海员吊床上的几根系绳之一,可用它将吊床捆成一卷;泛指各种绳索
一种作为支持或限制用的连接性的膜皱襞(例如舌下面的)
将两个边(如服装的或机器皮带的)系结在一起的细索或线带
《國語辭典》:封皮  拼音:fēng pí
1.物件或书函的外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唐制,……其表章略举事目与日月道理,见于前及封皮者,又谓之引黄。」
2.封闭房屋或器物的字条。《水浒传》第一回:「门上使著胳膊大锁锁著,交叉上面贴著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著朱印。」也称为「封条」。
《國語辭典》:改装(改裝)  拼音:gǎi zhuāng
1.改变服装。《文明小史》第一六回:「还是你们洋装好,我明天也要学你改装了。」
2.改变原来的装潢。如:「这家百货公司正在大改装,准备以全新的门面开张。」
3.改换商品的包装。如:「厂商预定投入大笔资金,为新改装的口香糖做广告。」
4.改变装置。如:「机车改装」。
《漢語大詞典》:裹包
(1).包裹;行李。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民之襦緼,为贼裹包;民之货钱,充贼囊橐。”
(2).包,包装。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生]如今安葬了未曾?[旦]把坟自造,土泥尽是我麻裙裹包。”
(3).包围。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听军声远号,看旌旗裹包,气昂昂,知是么么到。”
《漢語大詞典》:分装
作为一个运输单位而包装的一定量物资,有时有特殊规格或安排。例如:一个…玻璃瓶中分装五十个小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