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牍(遺牘)
指前人遗留下来的信件。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安南阮氏遗牍》:“此上 两广 制军 福文襄 函也,又一纸是致 粤 西中丞之牘…… 董司农 恂 为题‘安南阮氏遗牘’六大字。”
《國語辭典》:函牍(函牘)  拼音:hán dú
放置于匣中的书简。后泛指一般的书籍。
《漢語大詞典》:青泥信
信件。古代信件以青泥封口,故称。 宋 王安石 《寄余温卿》诗:“空驰上国青泥信,谁和 南山 白石 音?”
《漢語大詞典》:函片
信件。 孙中山 《致王子匡函》:“ 子匡 我兄鉴:得读致 蘅兄 函片,敬悉一切。”
分類:信件
《漢語大詞典》:函柬
信件。 孙中山 《答谢武汉各团体布告》:“尚有函柬相邀,而以时间迫促,未获一一领教者,有负期望,实在歉甚,尚希鉴谅为盼。”
分類:信件
《國語辭典》:函件  拼音:hán jiàn
书信、信件。如:「往来函件」、「挂号函件」、「这是私人函件,他人不可随便开启。」
分類:函件信件
《國語辭典》:知悉  拼音:zhī xī
知道。唐。白居易 与王承宗诏:「卿即条录闻奏,其官健等,亦宜量加伏赏,想宜知悉。」《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有能擒吕布来献,或献其首级者,重加官赏。为此榜谕,各宜知悉。」
《國語辭典》:荐书(薦書)  拼音:jiàn shū
推荐的书函。《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官府封了五钱银子,又写了一封荐书,荐在那新升通政司范大人家。」《红楼梦》第三回:「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旋协佐。」
《國語辭典》:过重(過重)  拼音:guò zhòng
超过规定的重量。如:「你的体重已过重了,实在应该开始减肥。」
《國語辭典》:邮筒(郵筒)  拼音:yóu tǒng
1.邮局在路旁设立供人投信的筒子。也称为「信筒」。
2.信件、信函。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王浪仙》:「须臾,邮筒到,发封见书,果召赴阙。」
《國語辭典》:抬头(抬頭)  拼音:tái tóu
1.举起头来。如:「抬头挺胸」。《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抬头,先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甚好。」
2.传统书写表示礼貌的格式。遇值得尊敬的对象,有关其称谓、身体、行为等词原行空一格再写,称为「挪抬」,或换行顶格再写,称为「平抬」。《孽海花》第一九回:「只见榻上枕边,拖出一幅长笺,满纸都是些抬头,那抬头却奇怪,不是阁下台端,也非长者左右,一叠连三全是『妄人』两字。」
3.支票、统一发票上指来往户头的户名。
《漢語大詞典》:书邮(書郵)
(1).传送信件的人。语本晋书·殷浩传:“父 羡 ,字 洪乔 ,为 豫章 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餘函,行次 石头 ,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为致书邮。’其资性介立如此”。 宋 杨万里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之三:“归鸿欲下还飞去,不作书邮有底忙?”
(2).指信札。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之七:“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金 元好问 《和白枢判》:“书邮但觉浮沉久,诗卷何缘唱和曾。”
《國語辭典》:投书(投書)  拼音:tóu shū
寄信至报社或有关单位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如:「读者投书」。
《國語辭典》:来信(來信)  拼音:lái xìn
1.寄来或送来的信。南朝晋。陆云〈南衡〉诗五首之三:「我之怀矣,有客来信。」《梁书。卷三四。张缅传》:「羡还丹其何术,伫一丸于来信。」也作「来函」、「来鸿」、「来简」、「来札」、「来书」。
2.寄信或送信。如:「欢迎来信指正。」也作「来函」、「来鸿」、「来简」、「来札」、「来书」。
《國語辭典》:发函(發函)  拼音:fā hán
发寄书信。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发函伸纸,朗若披云。」也作「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