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决议
现量
取向
独裁
主定
决胜负
裁可
定案
订议
清定
速决
筹决
存疑
推定
行茶
《國語辭典》:决议(決議)  拼音:jué yì
1.对议论做决定。唐。常衮〈授崔圆左仆射制〉:「尝决议于庙堂,早书勋于王府。」
2.凡议案经主席提付表决者,不论可否,即称为「决议」。
《漢語大詞典》:现量(現量)
古 印度 因明学和佛教用语。量为度量决定之意,现量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犹直觉。 明 袁中道 《心律》:“参禪有从现量入者,有从此量入者。从现量入者,其力强,故一得而不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禪家所谓现量也。”
《國語辭典》:取向  拼音:qǔ xiàng
推行事物时所选择的方向。如:「有氧运动取向的减肥方法,最近颇为盛行。」
《國語辭典》:独裁(獨裁)  拼音:dú cái
政治上的决定,取决一个人或极少数人的专制统治,称为「独裁」。
《漢語大詞典》:主定
主张,决定。《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该送他多少,姥姥,你主定就是了。”
分類:主张决定
《国语辞典》:决胜负(决胜负)  拼音:jué shèng fù
决定胜负、成败。如:「这是一场决胜负的比赛,大家无不全力以赴。」
《國語辭典》:裁可  拼音:cái kě
裁定许可,即准许之意。《新唐书。卷一五一。董晋传》:「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
《國語辭典》:定案  拼音:dìng àn
1.对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确定。如:「这件事最好及早定案,以免夜长梦多。」
2.对案件、方案等所做的最后决定。如:「这件事既然成了定案,就毋须再做争辩了!」
《國語辭典》:订议(訂議)  拼音:dìng yì
商量、议定。《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既是嫂嫂改适他人,只得教媒人与婚主订议,挈取成保自随,乃为便当。」
《漢語大詞典》:清定
(1).清平安定;使安定。后汉书·张奂传:“ 奂 遣司马 尹端 、 董卓 并击,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餘人,三州清定。”《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 彰 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北齐书·李浑传:“未明,达城下,贼徒惊散,生擒 社客 ,斩首送 洛 。海隅清定。”
(2).指对官吏进行清理考核,决定进退升降。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魏 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些人任官时,政府按照他们的品第,分别除授;已经入仕的人,也要三年清定一次。”
《國語辭典》:速决(速決)  拼音:sù jué
尽快决定、解决。《三国演义》第三回:「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漢語大詞典》:筹决(籌決)
筹划决定。魏书·崔光传:“始领军 于忠 以 光 旧德,甚信重焉,每事筹决, 光 亦倾身事之。”
分類:筹划决定
《國語辭典》:存疑  拼音:cún yí
对尚有疑点的问题,暂时保留不加论定。如:「目前證据不足,只能存疑,等待进一步调查。」
《國語辭典》:推定  拼音:tuī dìng
推测判定。如:「天文家推定这是本世纪最后一次日全蚀。」「这件古物的年代现在还无法推定。」
《漢語大詞典》:行茶
(1).递送茶水。 唐 白居易 《春尽劝客酒》诗:“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石氏女》:“京师民 石 氏,开茶肆,令幼女行茶。”
(2).旧指婚约决定后男方送定礼。 明杨柔胜《玉环记·提领央媒》:“下礼行茶都莫提,我自有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