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轩冕(軒冕)  拼音:xuān miǎn
古代卿大夫的车服。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乘轩服冕。后借指官位爵禄或显贵的人。《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是白公脱屣尘埃,投弃轩冕,一种非凡光景,岂不是个谪仙人?」
《國語辭典》:冕旒  拼音:miǎn liú
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穿玉丝绳。冕旒是古代最尊贵的一种礼帽,平顶。天子的礼帽有十二旒,诸侯以下递减。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则索向东南地浇杯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旒。」
《國語辭典》:冠冕  拼音:guān miǎn
1.冠帽的总称。也作「冠絻」。
2.仕宦,又指高官高位。《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
3.领袖。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4.堂皇大方。《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生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
《漢語大詞典》:冠珥
(1).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周礼·春官·眡祲“四曰监” 汉 郑玄 注:“监,冠珥也。” 贾公彦 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犹谓之日珥。”晋书·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迭次序,在于日旁也。”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
(2).指首饰与耳饰。 唐 司空图 《山居记》:“亦犹人之秀发,必见於眉宇之间,故五峯頍然,为其冠珥。”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见数妇人各买冠珥以入。”
《漢語大詞典》:露冕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 唐 包佶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 春秋。”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参阅后汉书·郭贺传
《國語辭典》:衮冕(袞冕)  拼音:gǔn miǎn
1.衮服和冠冕。
2.著衮服所用的冕。古代天子祭宗庙时戴用。《仪礼。觐礼》:「天子衮冕,负斧依。」
《國語辭典》:冕服  拼音:miǎn fú
古代大夫以上所穿的礼服。《尚书。太甲》:「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南朝齐。王融〈赠族叔卫军俭诗〉:「逶迤冕服,有锵璁珩。」
《國語辭典》:旒冕  拼音:liú miǎn
古帝王戴的帽子。帽子前后垂有用丝绳串成的玉穗。借指帝王。《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穆穆旒冕,蕴诚毕敬。」《聊斋志异。卷七。小翠》:「忽见公子衮衣旒冕,有女子自门内推之以出。大骇;已而笑抚之,脱其服冕而去。」
《國語辭典》:冕旒  拼音:miǎn liú
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穿玉丝绳。冕旒是古代最尊贵的一种礼帽,平顶。天子的礼帽有十二旒,诸侯以下递减。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则索向东南地浇杯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旒。」
《漢語大詞典》:端冕
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贵族的礼服。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 卫 之音,则不知倦。” 郑玄 注:“端,玄衣也。” 孔颖达 疏:“云‘端,玄衣也’者,谓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称端也。”国语·楚语下:“圣王正端冕,以其不违心,帅其羣臣精物以临监享祀,无有苛慝於神者,谓之一纯。” 韦昭 注:“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杨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诗:“称觴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唐 黄滔 《白日上昇赋》:“挥毫而金简初载,端冕而玉皇有佇。”
《國語辭典》:绂冕(紱冕)  拼音:fú miǎn
古时礼服及礼冠。《列子。杨朱》:「禹…受舜禅,卑宫室,美绂冕,戚戚然以至于死。」
《漢語大詞典》:蝉冕(蟬冕)
即蝉冠。 晋 潘岳 《秋兴赋》序:“珥蝉冕而袭紈綺之士,此焉游处。”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频作二守,竝加蝉冕,政以礼成,民是以息。”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头似秃鶖巾裹懒,最不宜蝉冕宜僧帽,林中物,直须釂。”参见“ 蝉冠 ”。
分類:蝉冠
《國語辭典》:蝉冠(蟬冠)  拼音:chán guān
古时显贵者所戴的帽子,上有蝉饰,并插貂尾。唐。刘长卿〈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诗:「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唐。钱起〈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诗:「一从解蕙带,三入偶蝉冠。」也称为「貂蝉冠」、「蝉冕」。
《國語辭典》:黻冕  拼音:fú miǎn
古代的一种祭服。《论语。泰伯》:「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五三。列传。薛奎传》:「章献谒太庙,欲被天子黻冕,臣下依违不决。」
分類:时祭祭服
《漢語大詞典》:服冕
穿着冕服。指做大官。左传·哀公十五年:“苟使我入获国,服冕乘轩,三死无与。” 杜预 注:“冕,大夫服。” 南朝 梁 沈约 《舍身愿疏》:“遂乃服冕荣国,裂土承家。”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金印示殊藩之宠,银簪增服冕之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男登服冕之位,女获乘龙之匹。”
《漢語大詞典》:缨冕(纓冕)
仕宦的代称。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王源 ﹞忝籍世资,得参缨冕。”北史·李谔传:“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参厠缨冕。”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自古缨冕无丑士,酸寒一洗朱颜酡。”
分類:仕宦
《國語辭典》:弁冕  拼音:biàn miǎn
1.古代男子所戴的礼帽。《礼记。杂记下》:「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尸必式,必有前驱。』」唐。元稹〈和乐天赠吴丹〉诗:「弁冕徒挂身,身外非所宝。」
2.比喻魁首。如:「弁冕群英」《清史稿。卷四○七。列传。罗泽南》:「此大将风规,不第为楚材之弁冕已。」
《漢語大詞典》:玄冕
(1).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的礼服。《周礼·春官·司服》:“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玄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谓玄焉。”礼记·郊特牲:“玄冕齐戒,鬼神阴阳也。” 郑玄 注:“玄冕,祭服也。”新唐书·车服志:“玄冕者,蜡祭百神、朝日、夕月之服也。五旒,裳刺黻一章。”
(2).泛指黑色官冕。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若此终年,无益国朝……上惭玄冕,俯愧朱紱。” 唐 姚合 《冬夜书事寄两省阁老》诗:“髮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