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露冕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 唐 包佶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 春秋。”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参阅后汉书·郭贺传
《國語辭典》:四象  拼音:sì xiàng
1.金、木、水、火。《易经。系辞上》:「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唐。孔颖达。正义:「两仪生四象者,谓金、木、水、火。」
2.春、夏、秋、冬。体现于卦象则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战国汉唐诸子》:「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
3.易卦四象:实象、假象、义象、用象。
4.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漢語大詞典》:无政(無政)
治政无方,没有政绩。《诗·小雅·十月之交》:“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后汉书·李燮传》:“ 续 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 唐 李翱 《平原郡王柏公碑》:“ 李道昌 无政,宜速得人以代之。” 章炳麟 《訄书·订文》:“国无政者,其出话不然,其为犹不远,官事民志,日以啙媮。”
《漢語大詞典》:德声(德聲)
(1).仁德的声誉。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李善 注:“德声,谓 太祖 令德之声也。”隋书·百官志下:“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摄 大冶县 ,慕其德声,不言而化。”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武虚谷:“﹝ 武虚谷 ﹞任 山东 博山县 县令,有德声。”
(2).指美好的声誉。 晋 张华 《励志诗》之七:“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锺:“帝以 钟 有德声,敕令酬对,往復移时,言无失厝。”
(3).合乎仁德的言谈。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诲余以义,復我以诚。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漢語大詞典》:办治(辦治)
(1).谓治政有方。新唐书·李元紘传:“改 好畤 令,迁 润州 司马,以办治得名。”宋史·沈立传:“居职办治,加赐金,数詔嘉之。” 宋 周必大 《跋临江军任诏盘园高风堂记》:“ 任侯 子 严 ,出于名家,少年已负雋声,下笔輒数百言,涖官所至办治。”
(2).指事情办成,办好。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事以办治。”
《漢語大詞典》:理体(理體)
(1).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2).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 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3).论说体裁。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 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
《漢語大詞典》:体当(體當)
谓治政得当。《宋书·徐湛之传》:“令僕治务所寄,不共求体当,而互相推委,纠之是也。”
犹体会。 宋 司马光 《乞进呈文字第三札子》:“臣自体当近日以来,病势亦似更减,步履比嚮时稍轻。”朱子语类卷九五:“详此一段意,只是体当这箇实理。虽説出有许多般,其实一理也。”
《漢語大詞典》:借秦
借 秦 朝乱亡为喻,以论治政之道。语出汉书·贾山传:“ 贾山 , 潁川 人也…… 孝文 时,言治乱之道,借 秦 为諭,名曰《至言》。”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之一:“曲无和者应思 郢 ,论少卑之且借 秦 。”
《漢語大詞典》:遗政(遺政)
谓治政失误。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然后朝无遗政,物无遁情,虽有佞人邪謨,莫得而进也。”
分類:治政失误
《漢語大詞典》:兼政
兼治政事。旧指士人为官。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论:“古之为士,将以兼政。可则进,不可则止,量分受官,分极则身退矣。”
《国语辞典》:秘密警察(秘密警察)  拼音:mì mì jǐng chá
一种隐密身分的警察制度。在极权统治政权中,为了监控人民的言行、思想,设有此一制度。由警察假扮平民,进行暗中侦查、搜證、逮捕,往往造成恐怖的气氛。
《漢語大詞典》:抚世酬物(撫世酬物)
谓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穷而讲道明理,达而抚世酬物,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自是抚世酬物,一出于正,而异端无实之説,了若不经意。”
《漢語大詞典》:抚字催科(撫字催科)
韩愈 《顺宗实录四》:“﹝ 阳城 ﹞出为 道州 刺史……一不以簿书介意,税赋不登,观察使数誚让。上考功第, 城 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徵科政拙,考下下。’”后以“抚字催科”指地方官吏的治政。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愧的是署中考不曾居下, 阳城 事终须让他。念抚字催科,难分高亚。”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观其颇有声名、素称才能之员,一一考其实迹。有差委奔走之事则长于办理,而抚字催科无一可取者;有长于吏治而疏于出纳,以致钱粮亏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