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呜呼(嗚呼)
亦作“ 呜乎 ”。亦作“ 呜虖 ”。
(1).叹词。表示悲伤。《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2).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书·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 颜师古 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呜呼孝廉谁可比!”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呜乎!此先王之所以为平天下之要道也歟!” 冰心 《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3).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宋 张镃 《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箇得,后来争免呜呼。”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街上人纷纷而过,多有説这老和尚,可怜半月前还听得他念经之声,今早呜呼了。” 叶君健 《火花》一:“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4).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 三国 魏 曹植 《平原懿公主诔》:“帝用吁嗟,呜呼失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郡有 叶榆县 ,县西北八十里有 弔鸟山 ,众鸟千百为羣,甚会呜呼啁哳。” 宋 文天祥 《六歌》之五:“风花飞坠鸟呜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漢語大詞典》:祠堂
(1).旧时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汉书·循吏传·文翁:“ 文翁 终於 蜀 ,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絶。” 唐 杜甫 《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 外柏森森。”此谓祀先贤之庙堂。 宋 司马光 《文潞公家庙碑》:“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师皆有庙……﹝ 秦 ﹞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 汉 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於墓所。”此谓祀祖宗之庙堂。
(2).后世宗族宗祠亦通称祠堂。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 臧三爷 的廪,是少爷替他补,公中看祠堂的房子,是少爷盖,眼见得学院不日来考,又要寻少爷修理考棚。”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计三十来处,除了庙宇就是会馆和祠堂。” 冰心 《六一姊》:“从我们楼上可以望见 曲 家门口和祠堂前两对很高的旗杆,和海岸上的魁星阁。”
《漢語大詞典》:明烛(明燭)
(1).古时祭祀用的烛。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
(2).明亮的烛。《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鐙错些。”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二:“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3).明亮地照耀。 清 姚鼐 《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引申为明察。 孙中山 《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文》:“我诸同胞如不明烛几先,即时反正,他日者大功既定,効用无门,岂不可惜!”
《漢語大詞典》:社日
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 周 代本用甲日, 汉 至 唐 各代不同。 唐 张籍 《吴楚歌》:“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宋 王安石 《歌元丰》:“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 唐 宋 以前皆以社日停针线,而不知其所从起。余按《吕公忌》云‘社日男女輟业一日,否则令人不聪’,始知俗传社日饮酒治耳聋者为此,而停针线者亦以此也。”参阅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二社日、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社日用甲
《漢語大詞典》:鸡豚社(雞豚社)
古时祭祀土地神后乡人聚餐的交谊活动。 宋 陆游 《思归示儿辈》诗:“兴发鸡豚社,心阑翰墨场。”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会·归隐》曲:“耻随鸳鷺班,笑结鸡豚社。”参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漢語大詞典》:出祖
(1).古人外出时祭路神。《诗·大雅·韩奕》:“ 韩侯 出祖,出宿于 屠 。” 孔颖达 疏:“言 韩侯 出京师之门,为祖道之祭。”晋书·谢安传:“帝出祖於 西池 ,献觴赋诗焉。”
(2).引申为饯行送别。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史入秦》诗:“列将咸出祖,英寮惜分离。”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高秋八月归 南楚 ,东门一壶聊出祖。” 宋 梅尧臣 《乙酉六月二十一日予应辟许昌京师内外之亲各携肴酒送我明日作诗以寄焉》:“今朝谁出祖,亲戚持尊罍。”
《漢語大詞典》:焄蒿
祭祀时祭品所发出的气味。后亦用指祭祀。礼记·祭义:“其气发扬於上,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郑玄 注:“焄谓香臭也,蒿谓气蒸出貌也。” 孔颖达 疏:“焄谓香臭也,言百物之气,或香或臭;蒿谓烝出貌。言此香臭烝而上出,其气蒿然也。” 宋 范成大 《除夜感怀》诗:“焄蒿奉祠事,苦泪落酒巵。” 清 顾炎武 《龙门》诗:“入庙焄蒿接,临流想像存。”
《漢語大詞典》:黻冕
古时祭服。论语·泰伯:“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朱熹 集注:“黻,蔽膝也,以韦为之;冕,冠也;皆祭服也。”宋书·礼志五:“ 夏后 崇约,犹美黻冕。” 宋 叶适 《梁父吟》:“黻冕兮茅蒲,衮衣兮襏襫。”
分類:时祭祭服
《漢語大詞典》:释菜(釋菜)
亦作“ 释采 ”。
(1).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 郑玄 注:“将舞,必释菜於先师以礼之。”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帝幸太学,观释菜;命 颖达 讲经。” 明 归有光 《顾夫人八十寿序》:“公予告家居,率乡人子弟释菜於学宫。”
(2).君临臣丧时入门前向门神致礼的仪式。仪礼·士丧礼:“君释采,入门。” 郑玄 注:“释采者,祝为君礼门神也。必礼门神者,明君无故不来也。”礼记·丧服大记:“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 郑玄 注:“释菜,礼门神也。”一说,进门前脱去华美的外衣。见 胡培翚 仪礼正义引 万斯大 说。
《漢語大詞典》:春祠
春季的祭祀。古代宗庙四时祭之一。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公羊传·桓公八年》“夏,五月,丁丑,烝” 唐 徐彦 疏:“ 周 之三月,乃是 夏 之孟月,自有春祠之礼。”
《漢語大詞典》:神福
(1).谓神灵所祐之福。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剥》:“公尸侑食,神福来处。”
(2).即纸马。旧时祭神所用印有神像的纸。《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管家搬行李安顿舱内,请老爷奶奶下船。烧了神福,船头指挥众人开船。”
《漢語大詞典》:分齐(分齊)
古时祭祀,将斋祭之物分献于各祖宗,谓之分斋。齐,“ 斋 ”的古字。《诗·小雅·楚茨》“或肆或将” 毛 传“将,齐也”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或分齐其肉所当用者。”
分际,分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琅邪王 ﹞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訽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
《漢語大詞典》:香灰
香燃烧后剩下的灰。特指旧时祭祀祖先或神佛烧香剩余的灰。 鲁迅 《彷徨·祝福》:“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
《漢語大詞典》:时祭(時祭)
四时的祭祀。礼记·曾子问:“望墓而为坛,以时祭。”左传·昭公四年:“夏,诸侯如 楚 , 鲁 、 卫 、 曹 、 邾 不会。 曹 邾 辞以难,公辞以时祭, 卫侯 辞以疾。”汉书·韦玄成传:“日祭於寝,月祭於庙,时祭於便殿。”
《漢語大詞典》:少牢
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 杜预 注:“四时祀以一羊,三年盛祭以羊、豕。殷,盛也。”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 渊明 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后领荐归,復謁 吴王庙 ,荐以少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太牢少牢:“国语‘乡举少牢’注:‘少牢,羊、豕也。’则羊与豕俱称少牢矣。其不兼用二牲而专用一羊或一豕者,则曰特羊、特豕。可知太牢不专言牛、少牢不专言羊也。”一说谓以羊为少牢乃举羊以赅豕。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 孔广森 补注:“少牢,举羊以賅豕。”参见“ 太牢 ”。
《漢語大詞典》:太牢
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庄子·至乐:“具太牢以为膳。” 成玄英 疏:“太牢,牛羊豕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养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缘隙而结、荣卫竭而不悟,太牢三牲,曷能济焉。”清史稿·礼志一:“太牢:羊一、牛一、豕一。”亦有专指牛为太牢者。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