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衮 → 滚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卷衣
(1).谓君王赠衣与所爱女子。语出乐府古题《秦王卷衣曲》。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秦王卷衣曲:“右言 咸阳 春景及宫闕之美, 秦王 卷衣以赠所欢也。” 北周 庾信 《灯赋》:“卷衣 秦后 之牀,送枕 荆臺 之上。” 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2).借以泛指宫眷;君王之所欢。 唐 李颀 《郑樱桃歌》:“后庭卷衣三万人,翠眉清镜不得亲。”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三:“卷衣宫女知多少,谁记 邯郸 一曲歌。”
衮衣。帝王及上公的礼服。礼记·杂记上:“公袭,卷衣一。” 陆德明 释文:“卷,音衮。” 唐 罗隐 《秦望山僧院》诗:“霸主卷衣纔二世,老僧传锡已千秋。”
《漢語大詞典》:衮服
(1).即衮衣。 晋 陆机 《答贾谧》诗:“ 鲁公 戾止,衮服委蛇。”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汗衫所起》:“古者朝宴,衮服中有白纱中单,百官郊享服中有明衣。”宋史·舆服志三:“ 宋 初因 五代 之旧,天子之服有衮冕……衮服青色,日、月、星、山、龙、雉、虎蜼七章。”参见“ 衮衣 ”。
(2).借指三公。 唐 白居易 《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衮服相天下,儻来非我通。”
《漢語大詞典》:衮衣
(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 毛 传:“衮衣,卷龙也。” 陆德明 释文:“天子画升龙於衣上,公但画降龙。”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睿真皇后:“上太皇太后諡册,造神主,择日祔於 代宗 庙。其褘衣备法驾奉迎於 元陵 祠,復置於 代宗皇帝 衮衣之右。”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日华浮动衮衣新,愿竭草茆忠悃。”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一:“啊,小鸟是用不着鼎食的,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
(2).借指帝王或上公。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衮衣前迈,列辟云从。”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立傍衮衣,满身香气;回瞻宝座,一朵红云。”《再生缘》第四九回:“ 酈明堂 ,离坐三呼谢衮衣。”
《漢語大詞典》:衮衣
(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 毛 传:“衮衣,卷龙也。” 陆德明 释文:“天子画升龙於衣上,公但画降龙。”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睿真皇后:“上太皇太后諡册,造神主,择日祔於 代宗 庙。其褘衣备法驾奉迎於 元陵 祠,復置於 代宗皇帝 衮衣之右。”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日华浮动衮衣新,愿竭草茆忠悃。”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一:“啊,小鸟是用不着鼎食的,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
(2).借指帝王或上公。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衮衣前迈,列辟云从。”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立傍衮衣,满身香气;回瞻宝座,一朵红云。”《再生缘》第四九回:“ 酈明堂 ,离坐三呼谢衮衣。”
《漢語大詞典》:衮冕
(1).衮衣和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国语·周语中:“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 韦昭 注:“衮,衮龙之衣也;冕,大冠也。公之盛服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梦宰相过岭四人:“ 蔡丞相 持正 为府界提举日,有人梦至一官居,堂宇高邃,上有具衮冕而坐者四人。” 清 戴名世 《曲阜县圣庙塑像议》:“而 唐 开元 中遂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矣。” 钱玄 《三礼名物通释·衣服·服制》:“上古礼服服制,大别为冕服、弁服、冠服三等。依经传所述,则冕服分为六,弁服三,冠服二……冕服六:大裘、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其冕则同,其服皆玄衣、纁裳,赤韍纯朱,但各服绣繢之章不同。”历代皇帝、皇太子、郡王、公卿等均服用衮冕,但其形制相异。参阅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二章。
(2).穿衮服时所用的冕。新唐书·车服志:“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宋史·舆服志四:“衮冕十有二旒,其服十有二章,以享先王。”
(3).谓登朝入仕。后汉书·孔僖传:“﹝ 崔篆 ﹞尝劝 子建 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
《漢語大詞典》:衮钺(衮鉞)
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故云。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衮鉞中严於笔削,丝纶下逮於兜离。” 梁启超 《上鄂督张制军书》:“上畏昊天之视听,下思良史之衮鉞,则亡羊补牢,今犹可及。”
《漢語大詞典》:衮阙(衮闕)
指帝王职事的缺失。语出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汉 蔡邕 《胡公碑》:“弘纲既整,衮闕以补。” 晋 张华 《尚书令箴》:“补我衮闕,阐我王猷。”三国志·魏志·程昱传:“纵令校事有益於国,以礼义言之,尚伤大臣之心,况姦回暴露,而復不罢,是衮闕不补,迷而不返也。”一说为衮衣的缺损,比喻帝王的过失。参阅 清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四》“衮职有闕”。
《漢語大詞典》:六服
(1). 周 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孔颖达 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 王莽 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衞,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宋 曾巩 《李良辅知庐州张竚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制》:“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於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 郑司农 曰:‘大裘,羔裘也。衮,卷龙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晋书·舆服志:“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2).指 周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贾公彦 疏:“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3).指 周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漢語大詞典》:衮章
(1).衮衣上的纹样。借指衮衣。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詔给温明秘器,歛以衮章,备九命之礼。” 吕向 注:“衮章,龙服也。”新唐书·车服志:“季夏迎气,龙见而雩,如之何可服?故歷代唯服衮章。”
(2).借指三公。陈书·孔奂传:“ 奂 曰:‘衮章之职,本以德举,未必皇枝。’”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三公一命。衮,命服,身之章也。” 宋 司马光 《谢校勘启》:“各适其器,不遗众才。顾眄所加,人增大吕之重;议论所与,世剧衮章之荣。”
《漢語大詞典》:圭衮
圭玉和衮衣。比喻朝廷的高位。 宋 沈遘 《上两府二书》:“登序圭衮,运平机衡。遂当顾命之忧,克寧宗庙之绪,功施后世,名盖前人。”
《漢語大詞典》:衮斧
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故云。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本》词:“中朝里,看叔兮衮斧,伯也丝纶。”
《漢語大詞典》:衮黼
衮衣黼裳。古代帝王或上公的礼服。 元 王构 《翰林承旨姚枢赠谥制》:“肆朕纂承之始,於公简旌之深,槐序延登,衣仍衮黼。”
《漢語大詞典》:衣章
衮衣上的花纹。礼记·王制“三公一命卷” 唐 孔颖达 疏:“衣章并画,絺冕之衣独绣者,以粉米地物养人服之以祭社稷,又地祇并是阴类,故衣章亦绣也。”
《漢語大詞典》:衮敛(衮斂)
古代诸侯葬礼加等时,可用衮衣入敛。左传·僖公四年:“ 许穆公 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於是有以衮敛。” 杨伯峻 注:“敛以衮衣也。衮音滚,古代天子之礼服,上公亦著之而微不同,其制可参周礼·春官·司服 孙詒让 正义。”
《漢語大詞典》:衮藻
衮衣上的藻饰。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或云小道不足观,或云广博乱人思。而不识合錙銖可以齐重於山陵,聚百十可以致数於亿兆,羣色会而衮藻丽,众音杂而韶濩和也。”
《漢語大詞典》:槐衮
喻指三公。衮,衮衣,上公所服。南齐书·崔祖思传:“决狱无寃,庆昌枝裔,槐衮相袭,蝉紫传辉。”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序》:“少阳懋善於元真,蕃臣燮和於槐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