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覆舟如芥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7~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唐·成玄英疏:「芥,草也。胶,黏也。此起譬也。夫翻覆一杯之水于坳污堂地之间,将草叶为舟,则浮汎靡滞;若还用杯为舟,理必不可。何者?水浅舟大,则黏地不行故也。」
典故  
芥拾紫衣
 
青紫如拾芥
 
青紫拾芥


《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夏侯胜〉~359~
始,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简释

拾青:指以学问求富贵。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典故
芥子纳三千
  
须弥入芥子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
典故 
金鸡芥羽

相关人物
季氏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540~
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芥鸡羽,郈氏金距。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服虔曰:「捣芥子播其鸡羽,可以坌郈氏鸡目。」又杜预曰:「或云以胶沙播之为介鸡。」服虔曰:「以金錔距。」
典故
相关人物
苏轼


《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夏侯胜〉~359~
始,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唐·颜师古注曰:「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俛而拾之,言其易而必得也。青紫,卿大夫之服也。俛即俯字也。」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二〈老苏二苏〉
轼、辙登科,明允曰:「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史阙》)

简释

拾芥:喻极其容易。清魏源《村居杂兴十四首呈筠谷从兄》:“誓将拾芥效,偿此三馀忙。”

《國語辭典》:芥子  拼音:jiè zǐ
1.芥菜的种子。
2.佛教用语。佛典中常用罂粟之实来比喻极微小。《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以须弥山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西游记》第二二回:「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
《國語辭典》:草芥  拼音:cǎo jiè
小草。比喻轻贱不值得重视的东西。《孟子。离娄上》:「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宋。苏洵 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國語辭典》:拾芥  拼音:shí jiè
芥,地芥,地上小草。拾芥语本《汉书。卷七五。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比喻容易取得。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生托夫人馀荫,凭著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分類:吸引
《漢語大詞典》:拾地芥
汉书·夏侯胜传:“ 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后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 刘良 注:“取之易如拾地草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凭藉国威,取 王世充 如拾地芥耳!”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易而必得也。”亦作“ 拾青 ”、“ 拾芥 ”。 唐 薛逢 《邻相反行》:“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以汝材力,三百万亦如拾芥,三钱何至于是。”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满 人中有建立功名者,取王公如拾芥。”
《漢語大詞典》:纤芥(纖芥)
亦作“纎芥”。 见“ 纤介 ”。
《國語辭典》:纤介(纖介)  拼音:xiān jiè
小草。比喻非常微小。《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天下知臣被恩见哀,重巍巍也。进退于国为厚,万无纤介之议。」也作「孅介」、「纤芥」。
《國語辭典》:芥蒂  拼音:jiè dì
微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使人不快的嫌隙。宋。苏轼〈送路都曹〉诗:「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古来有多少王公大人天子宰相,在尘埃中屠沽下贱起的,大丈夫正不可以此芥蒂。」也作「蒂芥」。
《漢語大詞典》:一芥
一粒芥籽。形容量小。《淮南子·说山训》:“君子之於善也,犹采薪者,见一芥掇之,见青葱则拔之。”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寄鲁望》诗:“廉不受一芥,其餘安可黷。”辽史·耶律俨传:“ 儼 素廉洁,一芥不取於人。”参见“ 一介 ”。
《國語辭典》:一介  拼音:yī jiè
1.介为芥之假借,指小草。一介比喻微小的东西。《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引申为一人,一个。有卑微、谦虚之意。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叹鲰生孤身一介,骑瘦马空囊四海,可又早十谒朱门九不开。」《儒林外史》第一回:「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
2.耿介。《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咨臣以方略。」
《漢語大詞典》:针芥(針芥)
亦作“鍼芥”。
(1).喻极细微之处或极细小的事物。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虎丘中秋夜:“听者寻入鍼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遂於蒿莱之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2).被磁石吸引的针和被琥珀吸引的芥。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参见“ 针芥相投 ”。
《國語辭典》:针芥相投(針芥相投)  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磁石吸铁针,琥珀能黏芥子。比喻双方言语、性情、意见等相投合。元。马臻〈送僧山云上人〉诗:「钱塘烟草无心遇,针芥相投杜德机。」也作「针锋相投」。
《國語辭典》:针芥相投(鍼芥相投)  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磁石吸引铁针,琥珀黏取芥子。比喻人的性情相契合。
分類:磁石琥珀
《國語辭典》:蒂芥  拼音:dì jiè
比喻存在心中使人不愉快的嫌隙。《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细故蒂芥,何足以疑!」也作「芥蒂」。
分類:故而
《漢語大詞典》:地芥
地上的杂草。比喻易得之物。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 颜师古 注:“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俛而拾之,言其易而必得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军赏罚》:“故 世宗 取 淮南 关南 之地, 太祖 平五强国,如拾地芥。” 宋 陆游 《新年七十有九》诗:“天门邈难窥,地芥亦嬾拾。”
《漢語大詞典》:芥舟
庄子·逍遥游:“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陆德明 释文:“芥,小草也。”后因以“芥舟”比喻小舟。 唐太宗 《小池赋》:“牵狭镜兮数寻,泛芥舟而已沉。”
《漢語大詞典》:拾紫
见“ 拾青紫 ”。
《漢語大詞典》:拾青紫
谓获取高官显位。周书·儒林传论:“前世通六艺之士,莫不兼达政术,故云拾青紫如地芥。” 清 赵翼 《放歌》:“少年鼻息冲云汉,唾手便思拾青紫。”亦省作“ 拾青 ”、“ 拾紫 ”。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唐 顾云 《投刑部赵郎中启》:“偶学杀青,因思拾紫。”参见“ 拾地芥 ”。
《漢語大詞典》:拾青
(1).见“ 拾青紫 ”。
(2).见“ 拾地芥 ”。
《漢語大詞典》:拾青紫
谓获取高官显位。周书·儒林传论:“前世通六艺之士,莫不兼达政术,故云拾青紫如地芥。” 清 赵翼 《放歌》:“少年鼻息冲云汉,唾手便思拾青紫。”亦省作“ 拾青 ”、“ 拾紫 ”。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唐 顾云 《投刑部赵郎中启》:“偶学杀青,因思拾紫。”参见“ 拾地芥 ”。
《漢語大詞典》:拾地芥
汉书·夏侯胜传:“ 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后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 刘良 注:“取之易如拾地草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凭藉国威,取 王世充 如拾地芥耳!”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易而必得也。”亦作“ 拾青 ”、“ 拾芥 ”。 唐 薛逢 《邻相反行》:“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以汝材力,三百万亦如拾芥,三钱何至于是。”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满 人中有建立功名者,取王公如拾芥。”
《漢語大詞典》:芥子须弥(芥子須彌)
《维摩经·不可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须弥山 王本相如故。”后因以“芥子须弥”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宋 刘过 《投诚斋》诗之六:“达人胸次原无翳,芥子 须弥 我独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末七字余极喜之,其妙处难以言説,但觉芥子 须弥 ,犹涉执象。”
分類:巨细相容
《漢語大詞典》:须弥芥子(須彌芥子)
(1).佛教语。谓广狭、大小等相容自在,融通无碍。语本《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休説须弥芥子,看取鵾鹏斥鷃,小大若为同?”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华严》之义,帝网重重, 须弥 芥子,互相容纳。”
(2).指总体中的极小部分。 清 涵秋 《穷丐》上:“ 阿奇 明知积有十圆,不过股分中一须弥芥子。”
《漢語大詞典》:金距
装在斗鸡距上的金属假距。左传·昭公二五年:“ 季 郈 之鸡。 季氏 介其鸡, 郈氏 为之金距。” 杨伯峻 注:“《説文》:‘距,鸡距也。’……即鸡跗蹠骨后方所生之尖突起部,中有硬骨质之髓,外被角质鞘,故可为战鬭之用。 郈氏 盖于鸡脚爪又加以薄金属所为假距。”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君不能狸膏金距学鬭鸡。” 王琦 注引 高诱 曰:“金距,施金芒於距也。”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斗鸡:“其金距也,薄刃如爪,凿枘於鸡距,奋击之,始一挥距,或至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