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何妨
无碍;不妨。北史·后妃传上·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后美容仪,少言笑,年数岁,父母异之,指示诸亲曰:‘生女何妨也。若此者,实胜男。’” 元 张翥 《瑞龙吟》词:“何妨共磯头把钓,梅边徐步。”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七》:“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省却你也记古典,我也记古典的工夫呢?”
《漢語大詞典》:自在
(1).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鶯恰恰啼。” 宋 梅尧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诗:“戢戢后池鱼,随波去难留,扬鬐虽自在,江上多网钩。”红楼梦第一○九回:“ 贾母 众人听了,心中好不自在。”
(2).自由;无拘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三:“因共扶 盆子 带以璽綬, 盆子 号泣,不得自在。” 唐 李咸用 《游寺》诗:“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大军渡河:“富与贵悉非所愿,但得自在足矣。” 陈毅 《示儿女》诗:“九洲万国共一球,东方自在西方囚。”
(3).犹自然。 宋 苏轼 《过温泉》诗:“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金 元好问 《三香亭杂咏》:“宫园深闭无人到,自在流鶯哭暮春。” 元 萨都剌 《题三氏小楼》诗:“南来北去年年事,岸草汀花自在春。”
(4).佛教以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为自在。百喻经·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以我见故,流驰生死,烦恼所逐,不得自在。” 唐 王维 《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见闻自在,不住无为。”
《漢語大詞典》:无碍(無礙)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漢語大詞典》:法轮(法輪)
佛教语。比喻佛语。谓佛说法,圆通无碍,运转不息,能摧破众生的烦恼。 释迦牟尼佛 成道之初,三度宣讲“苦、集、灭、道”四谛,称为“三转法轮”。四十二章经:“﹝世尊﹞於 鹿野苑 中,转四諦法轮,度 憍陈如 等五人而证道果。”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於是迓乞归于院,将以弘张法轮,式救迷津。”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佛家所说之教,不出四种法轮,并有次第,即‘善净’、‘方便’、‘真实’、‘无馀’。”
《漢語大詞典》:无滞(無滯)
(1).没有障碍;通行无阻。 南朝 梁 陶弘景 《〈发真隐诀〉序》:“昔在人间,已钞撰《真经》修字两卷……今更反復研精,表里洞洽,预是真学之理,使了然无滞。” 唐 戎昱 《送僧法和》诗:“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宋史·乔维岳传:“ 维岳 始命创二斗门於 西河 第三堰……建横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无滞。”
(2).指言辞流畅无碍。后汉书·党锢传·刘祐:“﹝ 祐 ﹞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南史·谢几卿传:“﹝ 几卿 ﹞年十二,召补国子生…… 俭 承旨发问, 几卿 辩释无滞, 文惠 大称赏焉。”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每临轩,多命宣勑,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3).谓厉行而不拖拉。周书·柳带韦传:“﹝ 带韦 ﹞凡居剧职十有餘年,断处无滞,官曹清肃。”
《漢語大詞典》:意生
佛教语。谓菩萨为普度众生,变化无碍,出生入死,随意化生。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不可以学地知,不可以意生及,其涅盘之藴也。” 李善 注:“意生,谓菩萨,言能变化生死,随意往生。” 宋 叶适 《改东门出》诗之二:“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
《漢語大詞典》:宝所(寶所)
佛教语。本谓藏珍宝之所,喻指涅槃,谓自由无碍的境界。《法华经·化城喻品》:“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摩诃止观卷一:“界内小道,极在化城,故为细;界外大道,极在宝所,故为麤。”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是则毘耶四会,俱发道心;险路众人,咸知宝所。”古尊宿语录卷三二:“譬如造得一隻船,上面一一装载了,要千里至乎宝所。”
《漢語大詞典》:二道
佛教指无碍道与解脱道。即断惑、证真两种智慧。 唐 李邕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寺碑》:“兴二道之教,发一师之因。”
《漢語大詞典》:大自在
佛教语。谓进退无碍,心离烦恼。《法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復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后多用指自由自在、无挂无碍的境界。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符曾 诗:“心死便为大自在,魂归仍返小玲瓏。”
《漢語大詞典》:空晴
谓明澈无碍之境。 元 邱处机 《雪山》诗:“当时 悉达 悟空晴,发軫初来 燕子城 。”
分類:明澈无碍
《漢語大詞典》:智通
明智通达;智慧无碍。吕氏春秋·审分:“夫説以智通,而实以过悗。”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是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漢語大詞典》:妙辩(妙辯)
亦作“ 妙辨 ”。 圆融无碍的论辩。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师碑》:“妙辩无相,深言不生。” 唐 骆宾王 《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彫谈筌奥旨,妙辨漱玄津。”
分類:无碍论辩
《漢語大詞典》:阿伽
(1). 北齐 高长弼 的小名。北齐书·阳州公永乐传:“ 永乐 弟 长弼 ,小名 阿伽 。性粗武,出入城市,好殴击行路,时人皆呼为 阿伽郎君 。”
(2).佛教语。无碍之意。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阿伽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伽。”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四:“阿伽。伽,此云碍;阿有二义,或言无,或云极,犹含两释,故立本名也。”
(3).即阿伽陀药。 清 卓发之 《祴园嫘史·药草畦》诗:“痼疾无烦疗,阿伽秀满畦。《法华》吐新蕚,一任白云迷。” 卓尔堪 注:“西域以阿伽一药总治诸病。”参见“ 阿伽陀药 ”。
《漢語大詞典》:阿伽陀药(阿伽陀藥)
梵语Agada的音译。意为万应灵药。百喻经书末偈语:“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今则已无阿伽陀药,更何得有药裹,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説正义而已矣。”
分類:梵语音译
《漢語大詞典》:游戏三昧(遊戲三昧)
(1).佛教语。意为自在无碍,不失定意。后指达到超脱自在的境界。《坛经·顿渐品》:“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宋 苏轼 《答参寥书》之二:“老师年纪不少,尚留情诗句字画间,为儿戏事耶?然此回示诗超然,真游戏三昧也。”参见“ 三昧 ”。
(2).谓深通某事而以游戏出之。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东坡 謫居 齐安 ,时以文笔游戏三昧。”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昨 欧楨伯 访海上云:某谓 于鳞 近过一国尉园亭赋诗,落句云:‘ 司马相如 字 长卿 ’,鄙不成语乃尔,定虚得名耳!此正是游戏三昧,似稚非稚,似拙非拙,似巧非巧,不损大家,特此法无劳模拟耳。”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吴承恩〈西游记〉:“然 射阳 才士,此或其少年狡獪,游戏三昧,亦未可知。”
(3).指游戏之奥妙、诀要。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诗文·破题:“尝闻或因俚语、或因事物,滑稽者以之为题而作破,虽无惊人之才,亦得游戏三昧。録共閒谈,不犹愈於谩言者乎?”
(4).指深谙游戏之奥妙、诀要。《花月痕》第十回:“ 剑秋 游戏三昧,弄出什么诗扇来,想要赚我,呆不呆呢!”
(1).佛家谓自在无碍,而常不失定意。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普愿 ﹞扣 大寂 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
(2).指得趣于某事或懂得其中奥妙而以游戏出之。 唐 王维 《山水诀》:“手亲笔砚之餘,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五:“ 东坡 表启乐语中间有全句对,皆得於自然,游戏三昧,非用意巧求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佚事:“ 沈公 宪 以串戏擅长,同时推为第一, 王式之 中翰, 王恒之 水部,异曲同工,游戏三昧。”
《漢語大詞典》:三昧
(1).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 慧远 《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宋 叶适 《法明寺教藏序》:“﹝ 妙真 、 普济 ﹞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 昶 之绩而嗣 忠 之业於无穷,志甚远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迴六贼为六神,迴烦恼作菩提,迴无明为大智。”
(2).奥妙;诀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 王荆公 得此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説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 唐 、 宋 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
(3).指三昧真火。《封神演义》第八回:“ 太一真人 动了心中三昧, 毘芦仙 亦显神通。”
《漢語大詞典》:须弥芥子(須彌芥子)
(1).佛教语。谓广狭、大小等相容自在,融通无碍。语本《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休説须弥芥子,看取鵾鹏斥鷃,小大若为同?”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华严》之义,帝网重重, 须弥 芥子,互相容纳。”
(2).指总体中的极小部分。 清 涵秋 《穷丐》上:“ 阿奇 明知积有十圆,不过股分中一须弥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