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闻黜陟
 
昌黎赋
 
盘谷
 
盘谷居
 
盘谷序
 
神呵鬼守
 
秣马膏车
 
膏秣归盘
 
鲜可食

相关人物
李愿
 
韩愈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五〈韩愈九·送李愿归盘谷序〉~565~2~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间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典故
少陵残兰膏
 
残膏乘馥
  
相关人物
杜甫


《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列传上·赞曰〉~5738~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燄万丈长。」诚可信云。
典故
卓脐
 
然脐郿坞
  
脐中膏
 
脐脂自照
 
董卓脐
 
郿坞人膏
 
郿坞然脐
 
郿坞燃脐

相关人物
董卓


《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233~
时王允与吕布及仆射士孙瑞谋诛卓。有人书「吕」字于布上,负而行于市,歌曰:「布乎!」有告卓者,卓不悟。三年四月,帝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卓朝服升车,既而马惊墯泥,还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从,遂行。乃陈兵夹道,自垒及宫,左步右骑,屯卫周匝,令吕布等捍卫前后。王允乃与士孙瑞密表其事,使瑞自书诏以授布,令骑都尉李肃与布同心勇士十馀人,伪著卫士服于北掖门内以待卓。卓将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劝令进,遂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墯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主簿田仪及卓仓头前赴其尸,布又杀之。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使皇甫嵩攻卓弟旻于郿坞,杀其母妻男女,尽灭其族。乃尸卓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诸袁门生又聚董氏之尸,焚灰扬之于路。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縠纨素奇玩,积如丘山。

简释

董卓脐:指恶人遭报应。唐刘禹锡《城西行》:“守吏能燃董卓脐,饥乌来觇桓玄目。”

典故

《春秋左传·成公十年》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晋·杜预注:「肓,鬲也。心下为膏。」

例句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杜甫 壮游

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罗隐 投所思

典故

《孟子注疏》卷十一下〈告子章句上〉~204~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国语》卷十三〈晋语七·悼公即位〉~434~
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三国吴·韦昭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言食肥美者,率多骄放,其性难正。」
典故
漆有用而割
 
膏明易煎
 
膏明自煎


《庄子》内篇·卷二中《人间世》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例句

血誓竟讹谬,膏明易煎蒸。 孟郊 吊元鲁山

非梗胡为泛,无膏亦自煎。 张九龄 自始兴溪夜上赴岭

膏已明煎信矣哉,二年人世不归来。 李涉 赠廖道士

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杜甫 述古三首之二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杜甫 遣兴五首之三

典故
膏沐为谁容
 
谁适为容
 
首如蓬


《毛诗正义》卷三之三〈国风·卫风·伯兮〉~39~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汉·毛亨传:「妇人夫不在无容饰。」
典故
膏泽随车


《艺文类聚》卷五十〈职官部六·刺史〉~893~
《谢承后汉书》曰:百里嵩为徐州刺史,州境遭旱。嵩行部,传车所经,甘雨辄注。东海金乡祝其两县,僻在山间,嵩传驷不往,二县独不雨。老父干请,嵩曲路到二县,入界即雨。
《孟子注疏》卷八上〈离娄章句下〉~42~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舍。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舍。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宋·孙奭注:「膏润之恩泽施之又下浃于民,此得行其道也。」
典故
天年竟夭
 
膏明自绡
 
膏自炙
 
兰膏叹
 
龚胜不屈
 
龚胜亡
 
龚胜耻事新

相关人物
王莽
 
龚胜


《汉书》卷七十二《龚胜亡》
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故世谓之楚两龚。少皆好学明经,胜为郡吏,舍不仕。久之,楚王入朝,闻舍高名,聘舍为常侍,不得已随王,归国固辞,愿卒学,复至长安。而胜为郡吏,三举孝廉,以王国人不得宿卫补吏。再为尉,壹为丞,胜辄至官乃去。州举茂材,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徵为谏大夫。引见,胜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有诏皆徵。胜曰:「窃见国家徵医巫,常为驾,徵贤者宜驾。」上曰:「大夫乘私车来邪?」胜曰:「唯唯。」有诏为驾。龚舍、侯嘉至,皆为谏大夫。宁寿称疾不至。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下。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为大夫二岁馀,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徵。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安车驷马迎胜,即拜,秩上卿,先赐六月禄直以办装,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入胜里致诏。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使者、太守临敛,赐复衾祭祠如法。门人衰绖治丧者百数。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胜居彭城廉里,后世刻石表其里门。

简释

龚胜耻事新:喻忠贞不事二主。唐颜真卿《咏陶渊明》:“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例句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李瀚 蒙求

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之一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颜真卿 咏陶渊明

典故
木直自寇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内篇·卷二中《人间世》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经典释文》~
司马(彪)云:「木为斧柄,还自伐;膏起火,还自消。」崔(撰)云:「山有木,故火焚也。」

例句

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 张九龄 杂诗五首

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 张九龄 杂诗五首

典故

《能改斋漫录》卷六〈事实·龙凤膏为灯〉~26~
王子年《拾遗记》:「海人乘霞舟。以赤囊盛数升龙膏献燕昭王。王坐通云之堂。然龙膏为灯。火色曜百里。烟色如丹。」
典故  
烟霞膏肓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隐逸列传·田游岩〉~57~
田游岩,京兆三原人也。初补太学生,后罢归,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其母及妻子并有方外之志,与游岩同游山水二十馀年。后入箕山,就许由庙东筑室而居,自称「许由东邻」。调露中,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郎薛元超就问其母,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帝曰:「朕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乎?」薛元超曰:「汉高祖欲废嫡立庶,黄、绮方来,岂如陛下崇重隐沦,亲问岩穴。」帝甚欢,因将游岩就行宫,并家口给传乘赴都,授崇文馆学士,令与太子少傅刘仁轨谈论。帝后将营奉天宫于嵩山,游岩旧宅先居宫侧,特令不毁,仍亲书题额悬其门,曰「隐士田游岩宅」。文明中,进授朝散大夫,拜太子洗马。垂拱初,坐与裴炎交结,特放还山。
典故
土膏欲动


《国语》卷一〈周语上·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6~
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其满眚,谷乃不殖。」稷以告王曰:「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曰:『距今九日,土其俱动,王其祗祓,监农不易。』」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三国吴·韦昭注:「(阳气俱蒸,土膏其动。)蒸,升也。膏,润也。其动,润泽欲行也。(弗震弗渝,其满眚,谷乃不殖。)震,动也。渝,变也。眚,灾也。言阳气俱升,土膏欲动,当即发动变写其气。不然,则脉满气结,更为灾疫,谷乃不殖也。」
《漢語大詞典》:膏泽(膏澤)
滋润。国语·晋语四:“ 重耳 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廕膏泽之,使能成嘉穀,荐在宗庙,君之力也。”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田穀将死,而神膏泽之;百姓无所告,而神恤之。”
分類:滋润
《國語辭典》:膏泽(膏澤)  拼音:gāo zé
1.恩惠。《孟子。离娄下》:「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
2.用脂膏润泽。常比喻及时雨。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漢語大詞典》:膏馥
本为脂膏的香味,借喻对诗文的美好的回味。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词:“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餘膏馥。”
《漢語大詞典》:剩馥(賸馥)
馀香;遗泽。 宋 楼钥 《回赵昌甫监岳启》:“不图加念于陈人,使得远沾于賸馥。” 明 王光承 《与吴六益》:“学 宏 嘉 诸子,而袭其餘论,盗其賸馥,是扫舍人之门之类也。”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语夫文词,则五千言深微奥古,冲远静专,求之弥幽,挹焉无竭, 晋 人溉其賸馥,攄为至文,亦復渊微玄杳,博哉众妙之门,刺以讚文,寧不可耶!”参见“ 残膏賸馥 ”。
分類:馀香遗泽
《國語辭典》:残膏剩馥(殘膏賸馥)  拼音:cán gāo shèng fù
残馀、剩下的油脂和香气。比喻祖先遗留下来的遗荫。《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杜审言传。赞曰》:「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也作「馀膏剩馥」。
《國語辭典》:燃脐(燃臍)  拼音:rán qí
东汉董卓残暴专横而身体肥胖,士卒、百姓在他被杀后,为了泄恨,在他肚脐点上火,像点灯一样。见《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后世遂用以表示诛杀恶贼,大快人心。「燃」文献异文作「然」。唐。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五方思寄刃,万姓喜然脐。」也作「燃腹」。
分類:元凶伏法
《國語辭典》:膏肓  拼音:gāo huāng
1.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难治的阶段。《西游记》第一○回:「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
2.比喻百姓的痛苦。唐。杜甫〈壮游〉诗:「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3.位于肩背部的穴道,约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三寸处的穴道。指压按摩膏肓,可具治拧筋、喘息、心窝痛、疲劳等疗效。
《國語辭典》:膏粱  拼音:gāo liáng
1.肥肉与美谷。指精美的食物。《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离疏释蹻而享膏粱,剖符锡壤而光祖考。」
2.比喻富贵人家或生活奢糜的人。《新唐书。卷九五。高俭传》:「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
《漢語大詞典》:火膏
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膏起火,还自消。”后以“火膏”喻自相攻伐者。 唐 张九龄 《杂诗》之五:“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
分類:自相攻伐
《漢語大詞典》:龙膏(龍膏)
(1).传说中龙的脂膏。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 燕昭王 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壶盛数斗膏,以献 昭王 。王坐 通云之臺 ,亦曰 通霞臺 ,以龙膏为灯,光耀百里,烟色丹紫。国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遥拜之。”
(2).指蜡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凤蜡炼成愁脉脉,龙膏惹起口嘵嘵。” 清 张鉴 《冬青馆古宫词》之二二:“点尽龙膏玉漏催,衰蝉落叶总酸辛。”
(3).指灵妙的仙药。 明杨珽《龙膏记·叙传》:“暖金盒内,藏着巧姻缘,就里龙膏起死,闺中秀再整芳颜。” 明 杨珽《龙膏记·投膏》:“我偶遇异人,授我龙膏,可以起死回生。”
(4).美酒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龙膏酒,黑如纯漆,饮之令人神爽。此本 乌弋山离国 所献。” 宋 李觏 《麻姑山赋》:“御龙膏之酒,倚云和之瑟。” 清 陈维嵩 《采桑子·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词之三:“百幅霞綃,十斛龙膏,何必 蓬山 访碧桃。”
《國語辭典》:泉石膏肓  拼音:quán shí gāo huāng
语出《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意指喜爱山水风景成癖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五。王摩诘》:「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王摩诘诗,固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漢語大詞典》:烟霞痼(煙霞痼)
见“ 烟霞痼疾 ”。
《國語辭典》:烟霞痼疾(煙霞痼疾)  拼音:yān xiá gù jí
热爱山水成癖。《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田游岩传》:「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