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捻 → 撚捻”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捻子  拼音:niǎn zi
1.搓紧成条的绳状物。如:「药捻子」、「纸捻子」。也称为「筒子」、「捻儿」。
2.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活动于北方的捻匪。参见「捻匪」条。
《漢語大詞典》:响捻子(響捻子)
清 代农民军“捻子”首领的称谓。 清 蒋湘南 《读〈汉书·游侠传〉》:“响老者,人有不平事,輙为之平。久之,赴诉者众,赞口洋溢轰远近,如风鼓雷鸣,则成‘响捻子’也。”
《国语辞典》:油纸捻子(油纸捻子)  拼音:yóu zhǐ niǎn zi
一种照明用具。以粗厚的纸(如牛皮纸),蘸桐油或其他油类,待乾之后裁成条状,搓揉成捻子,遇暗时,点燃一头,拿在手上照明。
分类:照明用具
《国语辞典》:火捻子  拼音:huǒ niǎn zi
1.土枪上的火药引线。
2.吸旱烟时所用的点火工具。
《国语辞典》:接捻子  拼音:jiē niǎn zi
捻子,搓揉成条状的纸。「接捻子」是指暗中传送信件。如:「父亲发现女儿背著他和男友接捻子,大为光火。」
《国语辞典》:药捻子(药捻子)  拼音:yào niǎn zi
中医外科治肿溃、外伤常用纸裹药成细管状以塞入疮口内,称为「药捻子」。也称为「药捻儿」。
《漢語大詞典》:都捻子
见“ 都念子 ”。
《漢語大詞典》:都念子
亦作“ 都捻子 ”。 果名。即倒捻子。 隋 杜宝 《大业拾遗录》:“ 南海郡 送都念子树一百株,敕付西苑十六院内种。此树高一丈许……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粽,益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倒捻子……窠丛不大,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中妇女得以染色。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谓之倒捻子。或呼为都捻子,盖语讹也。”亦省称“ 都捻 ”。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木语·诸山果:“﹝都捻子﹞子汁可染若臙脂,花可为酒,叶可麯,皮渍之得胶以代柿……取子研滤为膏,饵之又止肠滑。以其为用甚众,食治皆需,故又名都捻。”
《漢語大詞典》:倒捻子
常绿小乔木,可用以染色。亦写作“倒捻子”。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倒捻子,窠丛不大,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中妇女得以染色。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蔕。食者必捻其蔕,故谓之倒捻子。或呼为都捻子,盖语讹也。其子外紫内赤,无核,食之甜软,甚暖腹藏,兼益肌肉。”
《漢語大詞典》:撚子
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 沈从文 《生》:“老头子把那捐条搓成一根捻子,插在耳朵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