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烈火
(1).引火;纵火。 汉 扬雄 《羽猎赋》:“举熢烈火,轡者施技。”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秉鉞鹰扬,顺风烈火。” 吕延济 注:“如顺风纵其盛火。”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猛烈的火。《韩诗外传》卷三:“抱羽毛而赴烈火,入则燋也。” 唐 杜甫 《入衡州》诗:“烈火发中夜,高烟焦上苍。”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一》:“海风猛卷着烈火,村庄在燃烧。”
(3).比喻鲜红色。 唐 唐彦谦 《绯桃》诗:“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緋桃照地春。”
(4).比喻声势大而情绪激烈的群众性行动或运动。《新华月报》1965年第6期:“人民革命的烈火是扑灭不了的。”《人民日报》1967.11.6:“十月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经在整个地球上燃烧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飞火(飛火)
(1).犹天火。指来于自然的火。 汉 王充 论衡·乱龙:“今伎道之家,铸阳燧取飞火於日,作方诸取水於月,非自然也,而天然之也。”
(2).引火。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方其飞火焚旗,坏云压垒。”
分類:引火自然
《漢語大詞典》:点火(點火)
(1).燃火;引火。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我如今不免点火去,在这房后边,放起火来。” 清 蒲松龄 《翻魇殃》第十二回:“以后又是家人媳妇子来磕头,丫环在旁点火斟茶。”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他摸出了一支雪茄, 叶珊 生气地把火柴递过来,也不主动点火了。”
(2).形容色红。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3).比喻挑起事端。 鲁迅 《坟·杂忆》:“可是我根据上述的理由,更进一步而希望于点火的青年的,是对于群众,在引起他们的公愤之馀,还须设法注入深沉的勇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不断增加的积极分子们,像 明子 一样,到处去点火。”
《漢語大詞典》:发火(發火)
(1).起火;燃火。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土炕:“北人以土为牀,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
(2).指引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烛:“ 杭 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鎔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3).指喷火。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多幻人,能发火于颜,手为江湖,口幡毦,举足堕珠玉。”
(4).发脾气。《孽海花》第二七回:“臣从没见过老佛爷这样的发火,知道説也无益,只好跪着忍受。”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二:“前面的一辆车子不肯很快让路,他又发火了。” 沙汀 《过渡》:“这个人一向脾气很好,最后一次可发火了!”
(5).燃烧。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这是一个凉夜,但他的心却热得快要发火了。”闽剧《炼印》第十场:“同样地用筷子夹着 陈魁 面前的印,但觉很轻,印到炉中,发火。”
(6).子弹经撞击后火药爆发。如:打了一枪,没有发火。
(7).谓炉灶吸气性能好,火容易生得旺。
《漢語大詞典》:对火(對火)
(1).向着火。谓烤火。 宋 赵长卿 《霜天晓角·霜夜小酌》词:“对火怯夜冷,猛饮消漏长。” 宋 陆游 《雪夜小酌》诗:“地炉对火得奇温,兔醢鱼鱐穷旨蓄。”
(2).引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她走到中农的家里,装做对火、借碗。” 路遥 《惊心动魄的一幕》二:“他拿他的短烟锅和他们的旱烟锅对火。”
《漢語大詞典》:烟火(煙火)
亦作“烟火”。
(1).火和烟。庄子·徐无鬼:“﹝豕蝨﹞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后汉书·吴汉传:“饗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絶。”北史·魏陇西公崙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竝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祖国的亲人们天天站在无名山上看你们的阵地,烟火腾腾地什么也看不见。”
(2).指炊烟。亦泛指人烟。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钱,鸣鷄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宋 陆游 《詹仲信以山水二轴为寿固辞不可乃各作一绝句谢之·雪山》:“雪崦梅村一径斜,茆檐烟火两三家。”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衡山 之大堡,烟火一百八处,行盐之市井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像这乱月日,我们穷人家就要断烟火了呵!”
(3).指熟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此诗出尘絶俗,信非食烟火人语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啖石:“予家佣人 王嘉禄 者,少居 劳山 中,独坐数年,遂絶烟火,惟啖石为饭。”
(4).指引火的材料。孙子·火攻:“行人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曹操 注:“烟火,烧具也。” 杜牧 注:“艾蒿、荻苇、薪蒭、膏油之属,先须修事以备用。”
(5).烽火;战火。汉书·匈奴传下:“北边自 宣帝 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羊布野。”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八:“昨日 东周 今日 秦 , 咸阳 烟火 洛阳 尘。”
(6).火灾;火警。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禁城九厢坊巷:“在城九厢界,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宋史·职官志七:“有逐路兵马都监、兵马监,押掌烟火公事,捉捕盗贼。”
(7).指供佛、敬神、祭祖的香火。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鐘磬餘。” 王统照 《银龙集·银龙的翻身》:“只有那快要变成殉道者的道士与聋子伙夫,死守着轻易连烟火不见的偶象。”
(8).指后嗣。金石萃编·汉严道君曾孙孟广宗残碑:“四时祭祀,烟火连延。” 艾芜 《手》:“若不是作母亲的哭着拖着,哀求不要断了 杨 家后代的烟火,他真会把儿子打死。”
(9).焰火;烟花。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逐疫礼也。”《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前面是我那旧主人 张员外 宅里,每年到元宵夜,歇浪綫舖,添许多烟火。”《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 东洋 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巴金 《家》十七:“烟火的确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像彩虹一样,点缀了这年长的一代人的生活。”
(10).指烟草制品。 萧红 《生死场》十七:“他感到满意,离开 青山 家,在小道不断的抽他的烟火。” 李广田 《银狐集·老渡船》:“他不一定是睡,他只是躺着,反正有人为他满茶、点烟火。”
《漢語大詞典》:地雷
一种爆炸性武器,一般多埋入地下,装有特种引火装置。《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舖,内外皆伏地雷。”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火器:“地雷:埋伏土中,竹管通引,衝土起击,其身从其炸裂。”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我已曾在总路头上,掘了深坑,埋下地雷飞焰,使他踏动机关,地雷自响。”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同志们抬着笨重的机器和材料,踏着烂泥,隐藏好机器,在工厂的四周埋满了地雷。”
《漢語大詞典》:火种(火種)
(1).属于火范畴的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脂非火种,水非鱼属。”
(2).供引火用的火。《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操 令军士往村落中刼掠粮食,寻觅火种。”《水浒传》第四一回:“ 侯健 就讨了火种,递与 薛永 ,将来点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山洞里发现的大量灰烬,不仅说明了他们能初步使用火,也说明他们已能保持火种了。”
(3).喻潜藏的强大力量或强烈感情。 郭小川 《秋歌》:“不止一次了,节日的礼花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杨国元》:“我想,如果不只从静止的方面看他,而想到他的本质和他身体里包藏的无限火种的力量,再能激发这种力量,他就进步得快了。”
火耕。 唐 刘长卿 《送州人孙沅却归句章新营所居》诗:“火种山田薄,星居海岛寒。” 宋 王禹偁 《畬田调》:“莫言火种无多利,林树明年似乱麻。”
《漢語大詞典》:放火
(1).引火焚烧。周礼·夏官·罗氏“蜡则作罗襦” 汉 郑玄 注:“《王制》曰:‘昆虫已蛰,可以火田。’今俗放火张罗,其遗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将至 吴 ,密勑左右,令入 閶门 放火以示威。”《西游记》第十六回:“只见那众僧们搬柴运草,已围住禪堂放火哩。”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章:“那晚火烧山,有人看见他从山上跑下来,不知是不是他放火的。”
(2).放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参见“ 放灯 ”。
(3).比喻煽动或发动骚乱事件。 毛泽东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反共是 日 汪 的主要目的……这样,他们就利用国民党内部的顽固派,到处放火。”
《漢語大詞典》:放灯(放燈)
(1).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京师上元,放灯三夕,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礼部上疏,援引前例请旨,许来年新正民间放灯凡十昼夜,盖比之 宋 初 钱俶 买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2).指放河灯。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漢語大詞典》:烧纸(燒紙)
(1).亦作“ 烧纸钱 ”。焚化纸钱等以敬鬼神。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唐 王璵 传:‘ 汉 以来,丧葬皆瘞钱。后世俚俗稍以纸代钱为鬼事。’……此烧纸、抛珓、焚尸、挽歌之始也。” 宋 杨万里 《雨作抵暮复晴》诗之二:“南商北贾俱星散,古庙无人烧纸钱。”《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瑜 令捉至 江 边皂纛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 蔡和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今日是大太爷头七,小的送这三牲纸马到坟上烧纸去。” 巴金 《家》二九:“你给 鸣凤 烧纸的时候,请你也给我烧一点。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人。” 巴金 《家》二九:“他默默地看着她烧纸钱,并不眨眼睛。”
(2).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纸钱。《水浒传》第十五回:“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六人都説誓了,烧化纸钱。” 老舍 《四世同堂》四九:“老人教 孙七 点上香烛,焚化烧纸,他自己给 小崔 穿上衣裤。”
(3).引火用的纸卷。 王统照 《生与死的一行列》:“﹝ 刚二 ﹞便从腰里掏出一卷粗装烧纸,借了老祖父烟斗的馀火燃起来。”
《漢語大詞典》:开火(開火)
(1).点火,引火。 唐 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2).犹开战。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三:“ 碧庄 地方两军开火了! 让里 的人家很少有开门的,店铺自然更不用说。” 巴金 《家》十九:“督军下令讨伐 张军长 了,前线已经开火。”
(3).引申为开展斗争。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一:“一九五○年,我在三中全会上说过,不要四面出击。那时,全国大片地方还没有实行土地改革,农民还没有完全到我们这边来,如果就向资产阶级开火,这是不行的。”
(4).争吵,发脾气。 老舍 《女店员》第二幕:“在店里呀我受了教育,对人要有耐心,不要见谁也开火。” 沙汀 《还乡记》五:“于是,意外的骂了句粗话,他就从正面开火了。”
(5).开伙。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我想大哥总不在乎那点饭食!而且,我会告诉明白他,多咱我有了好事,就马上自己开火;这不过是暂时之计!” 沙汀 《代理县长》:“衙门里不大便于开火,每天吃饭时候,他得出去临时借用老百姓家的锅灶。”
《漢語大詞典》:引火
(1).导火使之延烧。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二:“晞日引火,不必增辉。”
(2).指火种。《中国民间故事选·大雁》:“这是打雁人带着引火来打咱们来了!”
《漢語大詞典》:斗火(鬥火)
方言。对火,引火。 张天翼 《菩萨的威力》:“他拿烟来要到 刁紫东 的手边去斗火。”
分類:对火引火
《漢語大詞典》:火镜(火鏡)
亦作“ 火鑑 ”。
(1).指太阳。南齐书·天文志赞:“阳精火镜,阴灵永存。”《西游记》第二十回:“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镜,月升东海现冰轮。” 清 陈维嵩 《风入松·苦暑戏与客语》词:“炎炎火镜正烧空,避暑苦无从。”
(2).指能利用日光引火的凸透镜。新唐书·李靖传:“ 靖 破 萧铣 时,所赐 于闐 玉带十三胯……又有火鑑、大觿、算囊等物。” 清 胡思敬 《政变月纪》:“相传 萧开泰 火镜,热力大至二万吨,可代煤。”
《漢語大詞典》:火燧
(1).引火之物。左传·定公四年“王使执燧象以奔 吴 师” 晋 杜预 注:“烧火燧繫象尾,使赴 吴 师惊却之。”南史·王琳传:“ 琳 兵放火燧以掷 瑱 船者,皆反烧其船。”
(2).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唐 朱湾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诗:“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参见“ 改火 ”。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