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迹象(跡象)  拼音:jī xiàng
可供追寻查探的线索、现象。如:「根据种种迹象显示,他有重大涉案嫌疑。」《孽海花》第三五回:「袁尚秋的〈安舫簃〉,自我作古,戛戛独造,也有求生求新的迹象。」
《國語辭典》:气象(氣象)  拼音:qì xiàng
1.气候,一切大气变化的现象,如风、雨、雷、电等,统称为「气象」。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宋。苏轼〈与章子厚书〉:「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2.人的举止、气度。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我点著灯光,……请同知你觑这二人的气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侣笙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3.景况、气派。《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红楼梦》第二回:「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4.文章的风格气韵。唐。韩愈 荐士诗:「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七首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國語辭典》:形影  拼音:xíng yǐng
形体与影子。汉。傅毅〈舞赋〉:「顾形影自整装,顺微风挥若芳。」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之一:「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國語辭典》:端倪  拼音:duān ní
1.事情的头绪。《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2.推寻事物的本末终始。唐。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國語辭典》:景象  拼音:jǐng xiàng
1.迹象。《汉书。卷六。武帝纪》:「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
2.情形、现象。《文明小史》第一三回:「再说要见制台的教士,晓得制台优待远人,一切俱饬洋务局预备,较之在湖南时官民隔阂,华洋龃龉,竟另是一番景象,心中甚是高兴。」也作「景状」、「景儿」。
3.景色。唐。郑谷 中年诗:「漠漠秦云澹澹天,新年景象入中年。」《红楼梦》第八一回:「一时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漢語大詞典》:言象
指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岂唯言象莫窥,良以心虑事絶。”宣和画谱·陆探微:“人谓画有六法,自古罕能足之, 探微 得法为备,穷理尽性,事絶言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不立佛殿,只立法堂,表示法超言象。”参见“ 言筌 ”。
《國語辭典》:言筌  拼音:yán quán
言语的迹象。唐。许康佐〈宣尼宅闻金石丝竹之声赋〉:「事宁同于想像,理实閟于言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也作「言诠」。
《國語辭典》:投影  拼音:tóu yǐng
利用光照,将物体投射到屏幕上的成像。
《國語辭典》:裂痕  拼音:liè hén
1.裂缝。如:「这次地震后,墙壁上有了一道裂痕。」
2.比喻感情的破裂。如:「他们的婚姻已经有了很深的裂痕,想要破镜重圆恐怕是不太可能。」
《國語辭典》:端兆  拼音:duān zhào
头绪、消息。《聊斋志异。卷一。画皮》:「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后冥搜,殊无端兆,惭恨而归。」
分類:端倪迹象
《漢語大詞典》:徵象
1.验证。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臣闻善谈天者,必徵象於人;工言古者,先考绩於今。” 唐 罗隐 《谗书·解武丁梦》:“ 商 之道削也, 武丁 嗣之,且惧祖宗所传圮坏於我……乃用假梦徵象,以活 商 命。”
2.征候;迹象。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收生婆来到,告诉她还不到时候,并且说了些要临盆时的征象。”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七:“这实在是 中国 目前政治上最重要的征象。”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两个战场》:“直到现在为止,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军队进攻的事件还未停止,并且看不出任何准备停止的征象。”
《國語辭典》:象徵  拼音:xiàng zhēng
以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观念。即对任何一种抽象的观念、情感与看不见的事物等,都不直接予以指明,而根据理性的关联、社会的约定,从而透过某种意象为媒介,间接加以陈述的表达方式。
《漢語大詞典》:豫兆
(1).指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鲁迅 《集外集拾遗·〈静静的顿河〉后记》:“但在战争的持续间却生长了沉郁的憎恨,这就是逼近目前的革命豫兆。”
(2).谓预先显示。 郭沫若 《沸羹集·答〈国际文学〉编者》:“诗歌已偏向于叙事,且多尚长篇。这种趋势无疑也是豫兆着小说的复兴。”
《漢語大詞典》:象徵
1.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
2.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正如 中国 戏上用四个兵卒来象征十万大军一样。”
3.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冰心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十)》:“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
4.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 鲁迅 的小说《药》的结尾,以 夏瑜 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5.迹象;特征。 叶紫 《丰收》:“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也都现出了由于热而枯萎的象征。”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漢語大詞典》:罪征
1.指犯罪的迹象。
分類:犯罪迹象
《漢語大詞典》:征迹(徵迹)
迹象。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而《卜辞》中则确有多父多母之征迹。”
分類: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