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耕地  拼音:gēng dì
1.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如:「他家的耕地相当肥沃。」
2.耕种田地。唐。王建〈原上新居〉诗一三首之五:「借牛耕地晚,卖树纳钱迟。」
《国语辞典》:可耕地  拼音:kě gēng dì
适合开辟为农田,可耕作及生产作物的土地。
《高级汉语词典》:休耕地  拼音:xiū gēng dì
闲置起来以备播种的可耕地的一部分
《国语辞典》:耕地放领(耕地放领)  拼音:gēng dì fàng lǐng
政府所实施的农地政策,将公有耕地或由徵收而来的私有耕地出售与农民的措施。
《漢語大詞典》:开地(開地)
(1).开拓疆土。韩非子·十过:“兼国十二,开地千里。”汉书·地理志上:“至 武帝 攘却 胡 越 ,开地斥境,南置 交阯 ,北置 朔方 之州。”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山谷用巴西字:“ 乐羊 为 魏 将,以攻 中山 ……果下之,遂为 魏文侯 开地。”
(2).翻地;耕地。
(3).方言。开垦荒地。
《國語辭典》:一双(一雙)  拼音:yī shuāng
1.成对的器物,一对称为「一双」。如:「一双筷子」、「一双球鞋」。《战国策。燕策》:「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红楼梦》第三回:「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2.云南习俗以耕地一日的工作,称为「一双」。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九。称地为双》:「近读云南杂志曰:『夷有田,皆种稻,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趋之,犁一日,为一双。……』」
《國語辭典》:水田  拼音:shuǐ tián
田里有水,种植水稻的耕地。《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唐。王维 积雨辋川庄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國語辭典》:水田衣  拼音:shuǐ tián yī
袈裟的别名。参见「袈裟」条。
《國語辭典》:庄子(莊子)  拼音:zhuāng zǐ
1.人名。对庄周的尊称。参见「庄周」条。
2.书名。战国时庄周撰。《汉志》著录五十二篇,今传者为晋郭象本,仅三十三篇,唐时改称《南华经》。古注有晋司马彪、向秀、郭象等,又有唐朝成玄英疏、清朝王先谦集解、郭庆藩集释。其书大要与《老子》相近,文辞汪洋恣肆,旨趣深奥。
《國語辭典》:庄子(莊子)  拼音:zhuāng zi
1.农村的大宅。如:「这座庄子的主人是谁?」
2.村庄、聚落。如:「我们是在同一个庄子里长大的。」
《國語辭典》:耒耜  拼音:lěi sì
翻土所用的农具。耒为其柄,耜为其刃。《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幼学琼林。卷四。制作类》:「兴贸易,制耒耜,皆由炎帝。」
《國語辭典》:草荒  拼音:cǎo huāng
指缺乏管理的农田,丛生杂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如:「就这样东忙西忙的,田里闹了草荒,庄稼也没了。」
《國語辭典》:深耕  拼音:shēn gēng
为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作深约二十公分以上的翻耕土壤工作。可增加土壤的保水力及空气含量,并增加植物吸收营养、水分的范围。
《國語辭典》:垦田(墾田)  拼音:kěn tián
耕耘田地。《管子。轻重甲》:「今君躬犁垦田,耕发草土,得其谷矣。」
《國語辭典》:山地  拼音:shān dì
山岳重叠的地带、多山的地方,或指高山上。
《漢語大詞典》:退耕
亦作“ 退畊 ”。
(1).谓辞官务农;归耕。语本史记·吴太伯世家:“ 子胥 退而耕於野。”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季札 退耕以委之, 老莱 灌园以远之。”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师正》诗:“无谓退耕近,伏念已经秋。” 明 刘基 《思悲翁》诗:“干时乏计策,退畊无园田。”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杂感用古诗十九首韵呈今醉先生并诸同人》之十一:“叹息硜硜人,退耕悔不早。”
(2).把已改为耕地的土地重新改作林地、牧场、鱼塘等用。 贾平凹 《浮躁》十六:“退耕还林,搞多种经营。”《人民日报》1985.3.12:“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应调减征购任务,退耕的土地可以作为原耕户的家庭经营山。”
《國語辭典》:地邻(地鄰)  拼音:dì lín
1.地方及邻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知县便叫地邻来问他道:『那王甲与李乙果有雠否?』地邻尽说:『果然有雠!』」
2.耕地邻接的各方,彼此互为地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