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得所
(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2).适当;适宜。 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其刚柔适中,缓急得所,勤故不废事,简故不扰民,明无不察,毫髮莫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漢語大詞典》:时当(時當)
适当。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雍 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
分類:适当时当
《漢語大詞典》:得宜
得其所宜;适当。史记·秦始皇本纪:“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禰衡 代书,亲疎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 唐 赵璘 因话录·宫部:“令公勋德不同常人,且又为国姻戚,自令公始,亦谓得宜。”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巡抚久任:“抚臺一官最称雄紧,久任极为得宜,盖地方利病既熟,吏习而民安之。”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或隔岁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採入供。”
《漢語大詞典》:实宜(實宜)
适当;切合实际。汉书·高帝纪下:“大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大王以幸天下。”
分類:适当切合
《漢語大詞典》:允惬(允愜)
(1).妥贴;适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文义允愜,实是高才。” 宋 司马光 《辞左仆射第三札子》:“酌宽猛之政,处小大之事,必和平允愜,曲尽其宜。” 罗惇曧 《文学源流》:“按《汉志》著目,管子列於道家,籀其论议,殊不相侔……《隋》《唐》两志,并厠法家,较称允愜。”
(2).适合。旧五代史·唐书·苏楷传:“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时,将期允愜列圣之心。”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端居抚流化,允愜静者情。”
《漢語大詞典》:匀调(匀調)
(1).均匀;适当。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诸路监司,多是於三四月间,先奏雨水匀调,苗稼丰茂。” 吴晨笳 《姐妹》:“ 琴荷 从灶下还象以往一样稳重地走来,接过父亲手里的摇柄,不快不慢,很匀调地摇转,茶叶在锅里有规则地一跳又一跳。”
(2).犹匀称。谓各部分搭配得很合适。 叶圣陶 《倪焕之》第十一章:“同时那个婉美匀调的影子叫他简直忘不了;在冥想中时常描摹她的躯体,描摹她的脸盘,还描摹她的风姿神态。”
《漢語大詞典》:合量
适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又 陆 氏之法,以未就茶鑊,故以第二沸为合量而下,未若以今汤就茶甌瀹之,则当用背二涉三之际为合量。” 沙汀 《淘金记》十三:“我只希望我们大家都合量一点,我是不会做挖苦事情的,你也不要太过份了。”
分類:适当
《漢語大詞典》:确当(確當)
正确恰当;适当。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袁石公 典试 秦 中后,颇自悔其少作,诗文皆粹然一出於正…… 防风 茅止生 为刻其遗稿於 秣陵 ,此稿实胜於公旧刻。 止生 一序,亦极确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朝廷之腹心,官守之师帅,统属之贤否,全在督抚公正廉明,平日留心察视,不为人所蒙蔽,然后能甄别确当。”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序》:“你对于我的诗所下的批评,一定比别人分外确当些。”
《漢語大詞典》:非偶
(1).左传·桓公六年:“ 齐侯 欲以 文姜 妻 郑 大子 忽 ,大子 忽 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 齐 大,非吾耦也。’”耦,同“ 偶 ”。后因用“非偶”谓不适当的婚配或不相称的配偶。宋书·武帝纪中:“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与 德文 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 唐 白敏中 《息夫人不言赋》:“势异丝萝,徒新婚而非偶;华如桃李,虽结子而无言。”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奴家 何氏 ,不幸遇了奸谋,失身非偶。”
(2).无可匹敌,不能比拟。 唐 薛能 《牡丹》诗之二:“自高轻月桂,非偶贱池莲。”
《漢語大詞典》:尺寸
(1).尺和寸,指量具。管子·形势解:“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商君书·修权》:“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尺》:“尺寸之长短,一代长於一代,若以今之裁衣尺较工部尺,则又盈一寸许矣。”
(2).形容事物些许、细小或低微。孟子·告子上:“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汉书·孔光传:“臣以朽材,前比歷位典大职,卒无尺寸之效,幸免罪诛,全保首领。” 宋 欧阳修 《答枢密吴给事见寄》诗:“报国愧无功尺寸,归田仍值岁丰穰。” 明 李东阳 《与刘方伯书》:“虽官阶不过尺寸,而事权之重轻,藩地之邇远,有大不同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乌鲁木齐关帝祠 有马……每至塑望祭神,必昧爽先立祠门外,屹如泥朔,所立之地,不失尺寸。”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虽然通译的才能或者不足,然而始终有尺寸的功效。”
(3).指些少或微小的事物。如土地、才能、功劳、距离等。史记·项羽本纪论:“然 羽 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魏书·彭城王勰传:“今遭圣化,正应力兹愚老,申展尺寸,但在南百口,生死分张,乞还 江 外,以申德泽。” 宋 岳飞 《辞少保第五札子》:“臣方将策駑礪钝,冀效尺寸以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水浒传》第九五回:“﹝ 郁保四 ﹞紧紧跟随 宋先锋 ,不离尺寸。”
(4).法规;标准。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善建:“我身者,彼身之尺寸也;我家者,彼家之权衡也。”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窃以求士之道,古难其全……欲求规矩尺寸之士,则病其齷齪,而不能有所为。” 明 何景明 《与何粹夫书》:“畧於章句之末,而超於尺寸之外。”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其实这根尺最公平,最合理。起码的尺寸是看你肯不肯为人民做点事。”
(5).分寸,指适当的限度或程度。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乡下人急了,不会拿着尺寸说话,她抖着底儿把最粗野的骂出来。”
(6).指高低、长短、大小等。 唐 高墉 《龙华寺窣堵波塔铭》:“天虽高兮,尺寸可知。” 宋 曾巩 《山水屏》诗:“秋刀剪新屏,尺寸随折曲。” 冰心 《南归》:“所以这次我对于母亲寿衣的材料、颜色、式样、尺寸,都不厌其详的叮咛嘱咐了。”
(7).指尺脉和寸脉。灵枢经·终始:“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
《漢語大詞典》:轻重(輕重)
(1).物体重量的大小。左传·宣公三年:“ 定王 使 王孙满 劳 楚子 。 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孟子·滕文公上:“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 赵岐 注:“轻重,谓斤两。”隋书·律历志上:“量有轻重,平之以权衡,则不失黍丝。” 茅盾 《色盲》六:“ 林白霜 慢慢地将这信笺折迭成为小方块,拈在手指上轻轻地颠着,似乎估量它的轻重。”
(2).谓尊卑贵贱。亦指尊卑贵贱的人。荀子·富国:“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上》:“君父并立于天下,国自国,家自家,两不相涉,本无窒碍,尊号之有无,初不足为轻重也。”
(3).指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庄子·让王:“ 僖侯 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矣。 子华子 可谓知轻重矣。’”《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老舍 《四世同堂》四十:“我知道他是小孩子,说话不懂得轻重。”
(4).谓增减。管子·国蓄:“千乘之国,封天财之所殖,械器之所出,财物之所生,视岁之满虚而轻重其禄,然后千乘可足也。”新唐书·常衮传:“先是,百官俸寡狭,议增给之。时 韩滉 使度支,与 衮 皆任情轻重。 滉 恶国子习业 张参 , 衮 恶太子少詹事 赵惎 ,皆少给之。”
(5).喻贤愚,好坏。《楚辞·庄忌〈哀时命〉》:“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王逸 注:“言己如得执持权衡能无私阿,称量贤愚必不过差,各得其理也。” 宋 王安石 《众人》诗:“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6).谓左右、影响事物。韩非子·人主:“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 陈奇猷 集释:“轻重者,谓能左右其事,彼以为轻则轻,彼以为重则重也。”北史·周室诸王传论:“处 周公 之地,居上将之重,智勇冠俗,攻战如神,敌国繫以存亡,鼎命由其轻重。”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五年:“方 蜀 汉 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胡三省 注:“言左投则 蜀 重,右投则 汉 重也。” 清 戴名世 《穷鬼传》:“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
(7).权衡;褒贬。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利害之贤,或不好士,不能为轻重,则众不归而士不附也。” 宋 王安石 《众人》诗:“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銖两为千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各国领事时有交涉事件,而其译员恒多任意轻重,致有彼此误会之事。”
(8).真伪虚实。史记·大宛列传:“外国亦厌 汉 使人人有言轻重,度 汉 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 汉 使。”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汉 使言於外国,人人轻重不实。”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太史慈:“但使 慈 侦视轻重,独与一骑卒过 策 ,便前鬭,正与 策 对,得其兜鍪。”
(9).主次。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去兵去食:“此又权於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10).指声音的高低强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皎然 诗式·明四声:“近自 周顒 、 刘绘 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 叶圣陶 《夜》:“门首时时有轻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
(11).我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管子《轻重篇》论述最详。 清 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轻重学”。史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 既得 管仲 ,与 鲍叔 、 隰朋 、 高傒 修 齐国 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 齐 人皆説。” 唐 白居易 《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盖 管氏 之轻重, 李悝 之平糴, 耿寿昌 之常平者,可谓不涸之食,不竭之府也。”
《漢語大詞典》:不当(不當)
(1).不合。荀子·正论:“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夫不勤勤则前人不当,不恳恳则觉德不愷。” 李善 注:“言不勤勤则不能当先王之意。”
(2).抵不上。汉书·晁错传:“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3).不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厉王 乃驰走闕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 赵 事,其时 辟阳侯 力能得之 吕后 ,弗争,罪之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计吾兄弟不当仕进。”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箇信口开合。”《三侠五义》第二十回:“客官不当给这妇人许多银子。”
(4).不是。《金瓶梅词话》第七回:“官人在上,不当老身意小,自古先説断,后不乱。”
分類:不该不当
《漢語大詞典》:官人
(1).选取人才给以适当官职。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孙星衍 疏:“知人则能器使。”左传·襄公十五年:“君子谓:‘ 楚 于是乎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能官人,则民无覦心。’”晋书·郤詵传:“古之官人,君责之於上,臣举之於下,得其人有赏,失其人有罚,安得不求贤乎!今之官者,父兄营之,亲戚助之,有人事则通,无人事则塞,安得不求爵乎!” 宋 曾巩 《徐禧给事中制》:“至於决狱、官人、条陈、法式之事,莫不当考察焉,其任可谓重矣。”
(2).做官的人;官吏。左传·哀公三年:“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荀子·强国:“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 杨倞 注:“官人,群吏也。”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 蜀 中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之在任,四考即迁。官人知将秩满,必怀去就;百姓见有迁代,能无苟且?”
(3).指官府差役。《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幸亏 许大 身边还有几两银子,拿出来打点了官人,到也未曾吃苦。”
(4).对男子的敬称。据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三七载, 唐 以前唯有官者方称官人,至 宋 已为时俗通称, 明 代以后遍及士庶,奴仆称主及尊长呼幼,皆可称某官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祝不疑奕胜刘仲甫:“ 仲甫 曰:‘吾观官人之碁,若初分布, 仲甫 不能加也,但未尽著耳。’”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净店房。”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鬼戏》:“主人出,谓 振玉 曰:‘今日係周岁,不可大闹,以官人幼,不任惊吓也。’”参阅 清 翟灏 通俗编·称谓
(5).妻子称呼丈夫(多见于早期白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孩儿,沿路里耐辛苦,若见薄情郎传示与,但道自从别来,官人万福,一件件对他分付,教他受领,看是阻那不阻,临了教读这一封儿堕泪书。”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闻氏 覷个空,向丈夫丢个眼色,又道:‘官人早回,休教奴久待则个。’” 清 李渔 《奈何天·掳俊》:“[小旦]孤家年过二八,未有东床,要选个俊俏男子做压寨官人。” 茅盾 《一个女性》:“ 琼儿 ,但愿明年此时我们家里多一个人--你有一个心投意合的官人。”
(6).指太监。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内书堂读书,自 宣德 年间创建,始命大学士 陈山 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官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收入官人,先选身子伟壮有力者百餘人,分派大轿小轿并伞扇等,演习步骤,凡遇謁庙朝讲,以至圣驾外出,抬弓矢赏赐等箱。”
《漢語大詞典》:非时(非時)
(1).不是时候。不在正常、适当或规定的时间内。晏子春秋·杂上十二:“﹝ 晏子 ﹞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羣臣可用者皆前繫,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农事餘暇,委头目常切提举閲习武艺,务令精熟齐整,如无盗贼,非时不得勾集。”
(2).不是时候。不合时令。北齐书·幼主纪:“﹝ 高纬 ﹞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 唐 王建 《薛二十池亭》诗:“异花多是非时有,好竹皆当要处生。”
(3).犹乱世。礼记·儒行:“﹝儒﹞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 孔颖达 疏:“非时,谓非明时。”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之二:“麒麟出非时,未免西狩获。”
(4).不时,时常。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羣臣。” 仇兆鳌 注:“非时,即常常而见之意。”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诗:“人言盘涡耳,夷险顾有间,仍於非时作,未可一理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阁部形迹:“二人(指 刘华容 、 戴浮梁 )俱为上所重,而眷 刘 尤深,因得非时召见。”
《漢語大詞典》:不中
(1).不符合。礼记·檀弓下:“三臣者废輴而设拨,窃礼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学焉。” 孙希旦 集解:“不中谓不合法式。”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又劣弱,不中於款。”
(2).不适合,不适当。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后汉书·崔骃传:“嗟呼!刑罚不中,乃陷人於穽。”
(3).不行;不成。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宋 杨万里 《白菊》诗:“霜后黄花顿不中,独餘白菊鬦霜浓。”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冯金堂 《挖圹》:“你光想着美的事,不考虑里边的困难总不中。”
(4).犹不堪。 唐 王建 《春去曲》:“老夫不比少年儿,不中数与春别离。”
(5).没有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乐 ( 欒乐 )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汉 贾谊 《君道》:“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鵠,而反修之於己。”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李孝女》:“诱女誓神前,口啮其面,抽佩刀刺之不中。”
(6).指科举落第。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有个浑家 王氏 ,见丈夫试不中归来,把复姓为题,做个词儿。”
卦六爻,分为上下卦,第二爻居下卦之中,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不在二、五两爻之位的谓之不中。易·乾:“九三,重刚而不中。” 孔颖达 疏:“不中者,不在二五之位,故不中也。” 高亨 注:“九三不居上下卦的中位,是为‘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