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忧(無憂)
(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范献子 谓 魏献子 曰:‘……从王命以紓诸侯, 晋国 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 秦 。事 秦 则 楚 韩 必不敢动;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唐 罗邺 《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 三蜀 尽无忧。” 宋 朱熹 《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
(2).佛教语。参见“ 无忧王 ”、“ 无忧树 ”。
《漢語大詞典》:无忧树(無憂樹)
佛教传说的一种异树。相传 悉达太子 即生此树下。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十月满足,於二月八日日初出时,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华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脇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无忧树,女人触之花方开。”
分類:佛教太子
《漢語大詞典》:无忧城(無憂城)
唐 代 吐蕃 对 维州 的称号。以其地险要,易守难攻,无虞侵犯,故称。后改名 威州 ,故址在今 四川省 阿坝藏族自治州 东南部。新唐书·吐蕃传下:“州南抵 江 阳 岷山 ,西北望 陇山 ,一面崖,三面 江 ,虏号 无忧城 。”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李卫公 云:‘ 维州 , 土蕃 得之,号曰 无忧城 。’ 景祐 中,或以其与 潍州 名相乱…… 仁宗 曰:‘此足以威西戎。’乃改曰 威州 也。”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二·成都府》:“州凭恃险阻,控扼要衝。《唐史》:‘ 神龙 中州没於 吐蕃 , 吐蕃 号曰 无忧城 。’”
《漢語大詞典》:无忧扇(無憂扇)
中药枇杷叶的别称。见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
分類:中药枇杷
《漢語大詞典》:无忧王(無憂王)
古 印度 摩揭陀国 孔雀王朝 国王 阿育王 的意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昔 中天 无忧王 剪伐之(菩提树),令事大婆罗门积薪焚焉。炽焰中忽生两树, 无忧王 因懺悔,号灰菩提树。”
《國語辭典》:无虑无忧(無慮無憂)  拼音:wú lǜ wú yōu
毫无忧虑。形容心情怡然自得。《西游记》第九○回:「正是:无虑无忧来佛界,诚心诚意上雷音。」也作「无忧无虑」。
《漢語大詞典》:无忧洞(無憂洞)
宋 代对京师沟渠的谑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
《漢語大詞典》:无忧履(無憂履)
古时帝王所穿的鞋子。《三国志平话》卷二:“﹝ 司马仲相 ﹞见一人托定金凤盘,内放着六般物件,是平天冠、袞龙服、无忧履、白玉圭、玉束带、誓剑。”《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却説 阮小七 杀入内苑深宫裡面,搜出一箱,却是 方腊 伪造的平天冠、袞龙袍……无忧履。”
《國語辭典》:无忧无虑(無憂無慮)  拼音:wú yōu wú lǜ
毫无忧虑。形容心情怡然自得。《孤本元明杂剧。群仙朝圣。第三折》:「俺出家儿无忧无虑乐醄醄,到处随缘任逍遥。」也作「无虑无忧」。
《国语辞典》:安枕无忧(安枕无忧)  拼音:ān zhěn wú yōu
安心的靠在枕上睡觉无须忧虑。常用于比喻诸事处置妥当,无须忧虑烦心。如:「下星期的园游会,准备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我终于可以安枕无忧了。」
《國語辭典》:高枕无忧(高枕無憂)  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
安卧閒适而无忧虑。《旧五代史。卷一三三。周书。世袭传二。高季兴传》:「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三国演义》第五回:「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无忧矣!』」也作「高枕不虞」、「高枕无事」、「高枕无虞」、「高枕勿忧」。
《國語辭典》:高枕而卧(高枕而臥)  拼音:gāo zhěn ér wò
垫高枕头安心睡觉。比喻太平无事,无所顾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也作「高枕安寝」、「高枕安卧」、「高枕而眠」。
《國語辭典》:乐天(樂天)  拼音:lè tiān
1.顺应自然之理,安于处境,乐观而不忧伤。《孟子。梁惠王下》:「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2.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字。参见「白居易」条。
《漢語大詞典》:祺然
安详貌,安泰无忧貌。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其冠进,其衣逢,其容良;儼然,壮然,祺然,蕼然。” 杨倞 注:“谓安泰不忧惧之貌。”
《漢語大詞典》:知命不忧(知命不憂)
识天命者无忧虑。语本易·繫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明 刘基 《愁鬼言》:“达人大观,知命不忧。”参见“ 知命 ”。
《國語辭典》:知命  拼音:zhī mìng
1.深知自然生灭演变之理,而能随遇而安。《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文选。曹植。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亦何忧。」
2.语本《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命指五十岁。晋。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国语辞典》:太平之治  拼音:tài píng zhī zhì
指安宁和平,百姓无忧的治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魏徵事太子建成,一日,秦王杀建成,立为天子,魏徵事秦王,致贞观太平之治。」《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阳明用事的时节,中国奠安,君子在位,在天便有甘露庆云之端,在地便有醴泉芝草之祥,天下百姓,享太平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