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挽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也作「挽歌」。
《國語辭典》:挽歌(輓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晋书。卷二○。礼志中》:「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也作「挽歌」。
《國語辭典》:挽歌郎  拼音:wǎn gē láng
葬礼中引绋而唱挽歌的人。《水浒传》第二一回:「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问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分類:挽郎
《漢語大詞典》:挽郎
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晋书·礼志中:“ 成帝 咸康 七年,皇后 杜氏 崩……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武帝 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 育长 亦在其中。”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挽郎乃死者之导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李娃传》,言 滎阳 巨族之子溺於 长安 倡女 李娃 ,贫病困顿,至流落为挽郎。”
《国语辞典》: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拼音:guān cai chū liǎo tǎo wǎn gē láng qián
(歇后语)太迟了。挽歌郎,专替出殡人家沿路唱挽歌的人。「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指棺木都已经出殡下葬了,才去索讨唱挽歌的钱。比喻事后才提出要求,已经来不及了。《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道:『眼望旌节至,专等好消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國語辭典》:三绝(三絕)  拼音:sān jué
1.三次断绝。比喻勤于诵读。《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宋。苏轼〈夜梦〉诗:「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2.三种卓越超绝的才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书绝、痴绝。」《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國語辭典》:哀挽(哀輓)  拼音:āi wǎn
伤悼死者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楚挽
(1).悲痛的挽歌。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鏘楚挽於槐风,喝边簫於松雾。” 李善 注:“楚,辛楚也。”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作诗相楚挽,感动泪再滴。”
(2).指 楚 声的挽歌。 唐 上官仪 《谢都督挽歌》:“ 楚 挽绕 卢山 ,胡笳临武库。”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秦 簫吹断续, 楚 挽哭沧浪。” 靳荣藩 注:“楚辞《招魂》《大招》二篇,‘楚挽’言为 楚 声以挽也。”
分類:悲痛挽歌
《漢語大詞典》:绋讴(紼謳)
挽歌。紼,通“ 綍 ”。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张驎 酒后挽歌甚悽苦”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庄子曰:‘紼謳所生,必於斥苦。’ 司马彪 注曰:‘紼,引柩索也。斥,疏缓也。苦,用力也。引紼所以有謳歌者,为人有用力不齐,故促急之也。’”旧五代史·唐书·丁会:“ 会 幼放荡纵横,不治农产,恆随哀挽者学紼謳,尤嗜其声。”
分類:挽歌
《國語辭典》:薤露  拼音:xiè lù
1.古乐曲名。昔指较通俗的歌曲。
2.古时送葬的歌曲。田横的门徒为田横自杀所作的悲歌,感叹生命短暂如薤上的露水。
《國語辭典》:蒿里  拼音:hāo lǐ
1.地名。位于泰山南面,相传为死者葬身之所。后为墓地的通称。《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见蒿里。」
2.诗名。古时挽歌。《乐府诗集。卷二七。相和歌辞二。古辞。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漢語大詞典》:挽郎
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晋书·礼志中:“ 成帝 咸康 七年,皇后 杜氏 崩……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武帝 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 育长 亦在其中。”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挽郎乃死者之导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李娃传》,言 滎阳 巨族之子溺於 长安 倡女 李娃 ,贫病困顿,至流落为挽郎。”
《漢語大詞典》:八采
亦作“ 八彩 ”。亦作“ 八綵 ”。
(1).八种彩色。 梁 沈约 《内典序》:“莫不龙章八采,琼花九色。”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裙襦画鸟兽草木,文以八綵杂华。”
(2).孔丛子·居卫:“昔 尧 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指 尧 眉或形容帝王容颜。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清 邹容 《革命歌》:“但要救民登衽席,不须八彩与重瞳。”
(3).谓 隋 卢思道 作 北齐 文宣帝 挽歌十首,被采用八首。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百篇书判从饶 白 ,八采诗章未伏 卢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卢思道 ﹞时人称为‘八米卢郎’,‘米’字盖‘采’字之误也。十首中采八首耳。”参见“ 八米卢郎 ”。
《漢語大詞典》:八米卢郎(八米盧郎)
(1).谓 隋 卢思道 。北史·卢思道传:“ 文宣帝 崩,当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唯 思道 独得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亦省称“ 八米 ”。
(2).比喻才高。 五代 王锴 《赠禅月大师》:“神通力遍 恆 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或谓“八米卢郎”系“八采卢郎”之误。
分類:或谓
《國語辭典》:歌郎  拼音:gē láng
唱挽歌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这里到出月初八日,做了铭旌,吹手、彩亭、和尚、道士、歌郎,替鲍老爹出殡。」
《漢語大詞典》:蒿薤
《蒿里》《薤露》,古挽歌名。亦借指墓地。 明 徐渭 《问军中之系于国用》诗:“甚者乏继承,馁鬼满蒿薤。”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五出:“是箇西隣粉黛,来乳哺媳妇到初学拜,不想俺椿萱都归蒿薤。”参见“ 蒿里 ”。
分類:挽歌墓地
《國語辭典》:蒿里  拼音:hāo lǐ
1.地名。位于泰山南面,相传为死者葬身之所。后为墓地的通称。《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见蒿里。」
2.诗名。古时挽歌。《乐府诗集。卷二七。相和歌辞二。古辞。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漢語大詞典》:流唱
(1).谓唱挽歌。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李善 注:“流唱,挽歌也。”
(2).传唱流行的歌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创传由此始也。”
《漢語大詞典》:蒿露
《蒿里》《薤露》,古挽歌名。亦借指死亡。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戊子余入 闽 时,客以其诗来,予悲其蒿露,谓客曰:‘余任其葬,子任其诗。’”
分類: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