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凭吊(凭弔)
亦作“ 凭吊 ”。 谓对着遗迹遗物感慨往古的人或事。 清 徐夜 《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疑向 西臺 犹慟哭,思当 南宋 合酸辛。我来凭弔荒山曲,朱鸟魂归若有神。”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手泽犹存,音容何在?好教我空对遗簪凭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五:“我凭吊过 黄兴 墓、 蔡锷 墓,也凭吊过 屈子 庙、 贾太傅 祠。”
见“ 凭弔 ”。
亦作“ 凭弔 ”。 对着遗迹等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清 佟国器 《酷相思·石头城怀古》词:“百尺高臺临鹤渚,凭弔悲今古。” 清 陈梦雷 《易水怀古》诗:“河流呜咽增凴弔,策蹇城西日欲昏。”
《漢語大詞典》:白花
(1).白色的花或白色纸花。常用以表示悼念。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先是, 三吴 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 曾克 《心中的碑》:“我跟千万群众一样,把一小朵亲手剪做的白花,献给敬爱的 周总理 。”
(2).浪花;水花。水相激而色白,故称。 唐 顾况 《望简寂观》诗:“仙人住在最高处,向晚春泉流白花。” 黄炳钧 《东欧游踪·明珠更灿烂》:“南城墙建立在岩石上,面向大海,海浪拍岸,白花四溅。”
(3).即白翳。一种眼病。 清 李渔 《奈何天·虚婚》:“道我眼不叫做全瞎,微有白花。”
(4).指皮辊花。
《漢語大詞典》:黄垆(黄壚)
亦作“黄卢”。亦作“黄庐”。亦作“黄炉”。
(1).犹黄泉。《淮南子·览冥训》:“上际九天,下契黄壚。” 高诱 注:“上与九天交接,下契至黄壚,黄泉下壚土也。”《淮南子·兵略训》:“放乎九天之上,蟠乎黄卢之下。”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永弃高厦,黄庐是馆。” 明 杨珽《龙膏记·巧遘》:“幸今日相逢故人,便九地黄壚含笑。”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旌命下九閶,恩纶賁黄壚。”
(2).坟墓。 宋 范成大 《伊尹墓》诗:“三尺黄壚直棘边,此心终古享皇天。”原题注:“在 空桑 北一里,有砖堠刻云‘ 汤 相 伊公 之墓’。相传墓左右生棘,皆直如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黄壚处处提簞食,緑柳村村挂纸钱。”
(3).大地;地球。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悠悠苍天,荡荡黄壚,抱愚忱以埋幽壤,吾兄弟之志存焉。”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黄壚此摶摶,神州眇一粟。”
(4).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载:“﹝ 王濬冲 ﹞乘軺车,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世因用“黄壚”作悼念亡友之辞。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乌送往,素车永诀,黄炉谁赏?” 明 夏完淳 《闻大鸿仲熊讣》诗:“叩閽应有路,兄弟竟齐游。盱眕同时尽, 褒 融 一日收。黄壚人已变,清泪梦中流。” 郭沫若 《东风集·谒延安烈士陵园》:“拜罢黄壚闻笑语,英雄人物看今朝。”
《漢語大詞典》:青禽
(1).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 鉤弋夫人 卒,上为起 通灵臺 ,常有一青鸟集臺上。”后遂以“青禽”为悼念死者之典。 宋 谢翱 《鄞女墓》诗:“网草新垂月中露,青禽夜宿菱塘渚。” 明 夏完淳 《招魂》:“层楼积栋,刻云烟些。青禽纷语,依木成妍些。”
(2).即青鸟。喻信使。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七:“青禽承逸轨,文驪镜重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二:“遥裔双綵凤,婉孌三青禽。” 王琦 注引山海经:“三青鸟,皆 西王母 使也。” 明 王玉阳 《纪情》套曲:“冷萧萧风狂雨骤,恨悠悠经年拖逗。远迢迢青禽信来,急匆匆特地相撋就。”
(3).即 青琴 。古神女名。 唐 温庭筠 《马嵬佛寺》诗:“ 曼倩 死来无絶艺,后人谁肯惜 青禽 ?”
《漢語大詞典》:悼亡
悼念亡者。 晋 潘岳 因妻死,作《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抚存悼亡,感今怀昔。” 唐 孙逖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 清 方文 《述哀》诗:“思亲兼悼亡,悲歌泪盈睫。”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另有一件关于 纪昀 的逸事是: 纪昀 死去老伴,有悼亡之戚。”
《漢語大詞典》:静默
亦作“静嘿”。
(1).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文子·微明:“圣人深居以避患,静默以待时。”《楚辞·九章·惜诵》:“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宋 苏轼 《和黄龙清老》之二:“静嘿堂中有相忆,清江或遣化人来。” 明 唐顺之 《茅处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铭》:“处士魁岸意气,而妇人佐以和柔静默。” 殷夫 《静默的烟囱》诗:“看,烟囱静默了,死气笼住工场的全身。”
(2).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 鲁迅 《集外集拾遗·南京民谣》:“大家去謁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鐘,各自想拳经。”
《漢語大詞典》:孺慕
(1).礼记·檀弓下:“ 有子 与 子游 立,见孺子慕者, 有子 谓 子游 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 郑玄 注:“丧之踊,犹孺子之号慕。”后谓对父母的哀悼、悼念为“孺慕”。陈书·孝行传·司马暠:“年十二,丁内艰,孺慕过礼,水浆不入口,殆经一旬。” 宋 王安石 《祭张安国检正文》:“君孝至矣,孺慕以至死。”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相公,我在家不敢常提起,也只怕你孺慕终朝泪不乾。”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 子桓 之作则宛转哀鸣,孺慕正深,极力的写着‘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的悲感。”
(2).对父母的孝敬。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 毅 皇帝 孝事太后,能先意承志,太后抚之亦慈爱备至,故帝终身孺慕不少衰。”
(3).爱戴;怀念。后汉书·伏湛侯霸等传赞:“ 湛 霸 奋庸,维寧两邦。 淮 人孺慕, 徐 寇要降。”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册文》:“充穷靡寄,孺慕奚凴。”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葵庵 亦以考察去,百姓皆孺慕,送者拥路,至不得行。” 郭沫若 《青年时代·初出夔门》:“但一出 四川 ,外面的情形却不见得比 四川 进步得怎样。而在种种的观感上,反在不识不知之间引起了对故乡的孺慕。”
《漢語大詞典》:心丧(心喪)
(1).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礼记·檀弓上:“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郑玄 注:“心丧,戚容如父而无服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门人 上党 冯胄 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晋 挚虞 《师服议》:“自古弟子无师服之制,故 仲尼 之丧,门人疑於所服, 子贡 曰:‘昔夫子丧 颜回 ,若丧子而无服,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遂心丧三年。此则怀三年之哀,而无齐衰之制也。” 清 黄景仁 《寒夜检邵叔宀师遗笔》诗:“三年谁与共心丧,旧物摩挲泪几行!”
(2).泛指无服或释服后的深切悼念,有如守丧。晋书·傅玄传:“ 世祖武皇帝 虽大孝烝烝,亦从时释服,制心丧三年。至於万机之事,则有不遑。”新唐书·于志宁传:“公主身服斩衰,服可以例除,情不可以例改。心丧成婚,非人情所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尚书 夫妇痛哭倍常,认作亲生父母,心丧六年。”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虽不服其服而有其实者谓之心丧。”
《漢語大詞典》:挽歌(輓歌)
挽柩者所唱哀悼死者的歌。后泛指对死者悼念的诗歌或哀叹旧事物灭亡的文辞。后汉书·五行志一“ 灵帝 数游戏於 西园 中” 刘昭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后汉书·五行志一:“挽歌,执紼相偶和之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时 袁山松 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左传《虞殯》庄子《紼謳》,挽歌非始於 田横 之客。” 清 孙枝蔚 《挽范眉生客死燕中》诗:“挽歌但使皆名士,行哭何须是妇人。”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另有一种文学是吊旧社会的灭亡--挽歌--也是革命后会有的文学。”
(1).哀悼死者的丧歌。晋书·礼志中:“新礼以为輓歌出於 汉武帝 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
(2).以唱丧歌为业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有輓歌 孙巖 ,娶妻三年,妻不脱衣而卧。”
《漢語大詞典》:罢市(罷市)
(1).市上停止买卖以表示悼念。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罢市。”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其后公薨,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弔。”明史·忠义传四·张允登:“ 鄜 人素服迎其丧,哭声震十里,罢市三日。”
(2).商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联合起来停止营业。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 绍熙 初,铁钱法弊,商贾顿亏折,所至皆皇惑罢市。” 清 李煦 《张伯行意有不平折》:“前日百姓为 噶礼 解任,纷纷罢市,不放印信出城,哀求题请保留。”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有许多小孩子在忙乱地跑着,叫喊着‘ 上海 大罢市’的号外。”
(3).结束当天营业。犹收摊。《四游记·铁拐屡试长房》:“﹝ 铁拐 ﹞因悬一壶於肆头,及罢市,即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4).谓国与国之间停止贸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使四夷覯之,如 安南 、 日本 守御之可畏,则必以闭关罢市为虞,而不敢生心矣。”
《漢語大詞典》:脱剑(脱劍)
(1).解下佩剑。比喻弃武修文。语出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剑也。”説,通“ 脱 ”。《孔子家语·辩乐》作“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脱剑”。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忆昔皇运初,众宾俱龙驤;解巾佐幕府,脱剑升明堂。”
(2).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寳剑以过 徐君 。 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 晋 ,故反,则 徐君 死于 楚 ……于是 季子 以剑带 徐君 墓树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脱剑”用为悼念亡友之典。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二:“悲来欲脱剑,掛向何枝好?”
《漢語大詞典》:小海唱
古代 吴 人悼念 伍子胥 的歌曲。晋书·隐逸传·夏统:“ 伍子胥 諫 吴王 ,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亦省称“ 小海 ”。 宋 苏轼 《复次放鱼前韵答赵承议陈教授》:“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清 王士禛 《与董苍水彭骏孙小饮叶子吉学士斋同限箇字寄诸乾一进士》诗:“未须木石笑 吴 儿,《小海》歌成我当和。”
分類:悼念歌曲
《漢語大詞典》:诔文(誄文)
悼念死者的文章。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詔下之日,﹝ 陆龟蒙 ﹞疾终。 光化 三年,赠右补闕, 吴侍郎 融 传貽史,右补闕 韦庄 撰誄文。”红楼梦第七八回:“然非自作一篇誄文,这一段凄惨酸楚,竟无处可以发泄了。” 章炳麟 《辨诗》:“誄文有韵者,古亦似附诗类。”
《漢語大詞典》:出次
(1).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左传·文公四年:“ 楚 人灭 江 , 秦伯 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 杜预 注:“出次,避正寝。”晋书·元帝纪:“三月,帝素服出次,举哀三日。”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仁恻:“ 襄州 都督 张公谨 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 清 方苞 《兄子道希墓志铭》:“余虽在外,遇期、功, 道希 必率诸弟出次。”
(2).出军驻扎。宋书·索虏传:“﹝ 江夏王 义恭 ﹞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 徐 方,为众军节度。”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皇武》:“ 度 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清 方苞 《圣王亲征漠北颂》:“三月初吉,皇帝总六师,由中道出次 古北口 。”
《漢語大詞典》:伤悼(傷悼)
(1).忧伤,哀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 既以适居 长沙 , 长沙 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唯 庄周 、 司马迁 、 柳宗元 三人者,伤悼不遇,怨诽形於简册,其於圣贤自得之乐,稍违异矣。” 沙汀 《困兽记》七:“这是那种柔弱的自己伤悼的悯笑,在他一向很少有过。”
(2).对死者的悲伤悼念。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周书·令狐整传:“ 太祖 伤悼之,遣使者监护丧事。” 宋 宋濂 《送安南使臣杜舜卿序》:“皇情衋然伤悼,退而叹曰:‘ 日煃 ( 陈日煃 )率先内附朕意,西南之民将有攸赖,不知贤王何去朕之急也。’”《三国演义》第五三回:“ 孙权 闻 慈 死,伤悼不已,命厚葬於 南徐 北固山 下,养其子 太史亨 於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