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和买(和買)  拼音:hé mǎi
1.宋代的贷款制度。春季青黄不接时,官府借钱于民,夏秋间输绢偿还。
2.元代时指官府向民间购买物品。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承宣驰驿奉官差,来这里和买花栽。」
《國語辭典》:息钱(息錢)  拼音:xí qián
放债所得到的利息钱。《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陈重传》:「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责主日至,跪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
《國語辭典》:官本  拼音:guān běn
1.公家刻印的书籍版本。如:「古代官本书相当于现今政府所出版的书籍。」也作「官板」。
2.公营事业的资金。今亦称商家营业中所附的官股。如:「中钢、中油等公营事业,官本占了大部分。」
《國語辭典》:称贷(稱貸)  拼音:chēng dài
举债、借钱。《孟子。滕文公上》:「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宋。陆游 过邻家诗:「年丰称贷少,酒贱往来频。」
分類:举债贷款
《漢語大詞典》:预买(預買)
宋 代,政府于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绸绢偿还,谓之预买。 宋 范镇 东斋记事·补遗:“ 太宗 时, 马元方 为三司判官,建言:‘方春民乏絶时,豫给緡钱贷之,至夏秋,输绢於官。’预买紬绢,盖始於此。”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 祥符 初, 王旭 知 潁州 ,因岁飢,出库钱贷民,约蚕熟一千输一縑。其后, 李士衡 行之 陕西 ,民以为便。今行於天下,於岁首给之,谓之和买绢,或曰预买,始於 旭 也。”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取於民者,常赋之外,其目繁多。絮帛则有和买,有预买,有泛买,有常平司和买。”参见“ 和买 ”。
《國語辭典》:和买(和買)  拼音:hé mǎi
1.宋代的贷款制度。春季青黄不接时,官府借钱于民,夏秋间输绢偿还。
2.元代时指官府向民间购买物品。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承宣驰驿奉官差,来这里和买花栽。」
《漢語大詞典》:青苗钱(青苗錢)
(1). 唐 代赋税名。 大历 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一:“至 大历 元年,詔流民还者,给復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市轻货给百官手力课。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号‘青苗钱’。又有‘地头钱’,每亩二十,通名为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五:“ 大历 元年,歛天下青苗钱,得钱四百九十万緡。”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豫借:“ 代宗 广德 二年七月庚子税天下地亩青苗钱以给百官俸。所谓青苗钱者,以国用急不及待秋,方苗青而徵之,故号青苗钱。”原注:“此与 宋 王安石 所行青苗钱之法不同。”亦省作“ 青苗 ”。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 至德 元年,勑天下州县量定酤酒,随月纳税。 建中 二年,更加青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辨讹下:“《新(唐)书》 大历 元年,詔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急用,不及秋收,苗青则征之,号曰‘青苗钱’,此青苗之始也。”
(2). 宋 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1) 宋仁宗 时, 陕西 转运使 李参 在辖区内贷出的钱。宋史·李参传:“﹝ 李参 ﹞部多戍兵,苦食少。 参 审订其闕,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穀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廩有羡粮。 熙寧 青苗法,盖萌於此矣。”(2) 宋 熙宁 二年, 王安石 创青苗之法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敛,纳息二分。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宋史·食货志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参见“ 青苗法 ”。
《國語辭典》:青苗法  拼音:qīng miáo fǎ
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所采行的财政措施。在每年春夏间农家经济拮据时,政府可贷款给农民。秋收后,农民再将本息一并归还政府,以免农民受高利贷剥削。
《漢語大詞典》:请会(請會)
一种邀请他人参加的小型贷款形式。《解放日报》1945.12.3:“‘请会’是农村流行的一种贷款形式。分‘借会’、‘随会’两种,前者又分有利借会和无利借会。” 沙汀 《淘金记》三:“他正在考虑开发 筲箕背 的各种步骤。由他一个人创办,自然是顶理想,但他没有本钱,而一涉及借贷,他的信用又早就破产了。请会虽是一法,但数目是有限的,他将不能应付那种庞大的开支。”
《國語辭典》:短期  拼音:duǎn qí
短时间。如:「短期投资」、「短期劳工」。
《漢語大詞典》:放钱(放錢)
(1).贷款予人以取息。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青苗放钱,自昔有禁。”《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管军官放钱,违例多要利息。”
(2).施舍钱财。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但是粥厂停了锅,放赈的停了米,行善的停止了放钱。”
《國語辭典》:金融  拼音:jīn róng
金钱在市面流通的状态。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款项的提存,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漢語大詞典》:还款(還款)
亦作“ 还欵 ”。 归还所欠的债款或偿付所欠的贷款。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 同治 元年﹞被烧之家暂向未烧者借,俟后还款。”清史稿·食货志三:“二十六年,以 江苏 ……不产米粟,命嗣后先动司库银两,按照时价採办,令民输银还欵,是谓民折官办。”《孽海花》第二二回:“在先该庄原想等 余观察 还款接济,不想 余 出事故。”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十:“现在我携女潜逃,如先生慨允所请,当携女登门叩谢,并商订还款办法。”
《漢語大詞典》:悬钱(懸錢)
谓以物抵押的贷款。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 宏 都下有数十邸出悬钱立券,每以田宅邸店悬上文券,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参见“ 悬券 ”。
分類:抵押贷款
《漢語大詞典》:悬券(懸券)
以物抵押贷款的文券。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帝后知,制悬券不得復驱夺,自此后贫庶不復失居业。”参见“ 悬钱 ”。
分類:抵押贷款
《國語辭典》:优惠(優惠)  拼音:yōu huì
1.优待施惠。唐。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临御五年,三布赦令。殷勤晓谕,优惠困穷。」
2.比一般丰厚、优渥的。如:「优惠价格」。
《國語辭典》:还帐(還帳)  拼音:huán zhàng
归还所欠的债务。《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昨日三百银子是子谨垫出来的,今日我进署替你还帐去。」也作「还账」。
《國語辭典》:印子钱(印子錢)  拼音:yìn zi qián
旧时放高利贷的俗称。以所借的钱,加算利息,分期偿还,每还一部,则于摺上盖以印记,故称为「印子钱」。《清史稿。卷二四四。朱克简传》:「百姓十室九空,无藉乘急取利,逐月合券,俗谓『印子钱』,利至十之七八,折没妻孥,为放债之害。」简称为「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