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市头(市頭)
(1).市井;市场。 唐 元稹 《估客乐》诗:“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 唐 施肩吾 《途中逢少女》诗:“市头日卖千般镜,知落谁家新匣中?”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铺席:“自 融和坊 到 市南坊 ,谓之‘珠子市头’,如遇买卖,动以万数。”
(2).指卖艺人等会聚的茶肆。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茶肆:“又有茶肆专是五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谓之‘市头’。”
(3).街头。 郭沫若 《星空·仰望》:“污独的 上海 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
《漢語大詞典》:曲头(曲頭)
巷头;街头。 唐 刘禹锡 《伤秦姝行》:“南宫仙郎下朝晚,曲头驻马闻新声。”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明日午时,但至曲头觅桂子,即得矣。”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谒鲍述娇》:“此女寻常不离闺阁,今岁花灯许放,或当微步天街。 十郎 有意,可到曲头物色也。”
分類:街头
《國語辭典》:市井  拼音:shì jǐng
1.市集或街道。《诗经。陈风。东门之枌。序》:「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2.商人。《史记。卷三○。平准书》:「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3.无赖。《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尤辰虽然市井,从未熬刑,只得实说。」
《國語辭典》:弃市(棄市)  拼音:qì shì
古代于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称为「弃市」。语本《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后用以代称死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卒非挞妻之人,面非受刑之地,合当弃市。」
《國語辭典》:倒卧(倒臥)  拼音:dǎo wò
倒身而卧。唐。李贺 江南弄:「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漢語大詞典》:坐白
旧时 北京 、 天津 等地曲艺演员在集市、街头演出,如说唱了许久仍无人坐下观赏,以至毫无收入,称为“坐白”。
《漢語大詞典》:市口
(1).市镇或市集的出入处,亦泛指人较多的街头。东观汉记·王霸传:“上令 霸 至市口募人,将以击 郎 。”《水浒传》第五四回:“过卖道:‘我店里只卖酒肉,没有素点心,市口人家有枣糕卖。’ 李逵 ……径投市镇上来,买了一包枣糕。”《西游记》第九回:“长老与三人缓步长街,又惹得那市口里人,都惊惊恐恐,猜猜疑疑的,围绕争看他们相貌。”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林之孝 回道:‘如今衙门里把尸首放在市口儿招认去了。’”
(2).市面。指销路。 老圃 《大后方的农民生活》:“春节前,肉的市口特别疲。”
《國語辭典》:坊隅  拼音:fāng yú
街坊、坊巷。《水浒传》第一二回:「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
分類:街头
《國語辭典》:卖艺(賣藝)  拼音:mài yì
靠表演技艺以赚钱过活。如:「这位卖艺的街头艺人,演奏的水准相当高。」
《國語辭典》:卖唱(賣唱)  拼音:mài chàng
在街头或公共场所中以歌唱挣钱为生的人。如:「她从小就随家人卖唱维生。」《水浒传》第三九回:「你著甚人跟我到营里,我与你二十两银子,将息女儿,日后嫁个良人,免在这里卖唱。」
《漢語大詞典》:打野
(1).亦称“ 打野呵 ”。谓艺人在街头卖艺。 宋 章渊 《槁简赘笔》:“如今之艺人,於市肆作场谓之打野,皆谓不著所,今人谓之打野呵。”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瓦子勾栏:“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此又艺之次者。”
(2).方言。犹言东张西望。《人民文学》1982年第12期:“ 吴勇 窜上阳台,‘呃,在这里做作业吧,还可以看看下面走路的人。’他喜欢打野,在学校,老师都不敢把他放在窗户边坐。”
(3).方言。犹言捞外快。《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运动初期, 钟 家写了揭批铁匠‘打野’挣双工资的大字报。”
《漢語大詞典》:肆头(肆頭)
犹街头,市上。《四游记·铁拐屡试长房》:“ 铁拐 乃化身一老寿翁,因悬一壶於肆头。及罢市,即跳入壶中,市人皆莫之见。”
分類:街头市上
《国语辞典》:街舞  拼音:jiē wǔ
一种在街头各处可随兴而跳的舞。起源于美国黑人聚集的社区,早已风靡全球。由许多各种不同的舞法所构成,不似正统舞蹈般有华丽的动作和舞步,但需要更高超的技巧。如:「街舞、饶舌歌已并列为美国重要的街头文化。」
《國語辭典》:房帖  拼音:fáng tiě
房子招租的广告,贴在出租房的门上或街巷的布告牌上。
《国语辞典》:大字报(大字报)  拼音:dà zì bào
1.大陆地区张贴于学校、工厂、街头等地的文字或图画,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内容大抵以政治宣传和权力斗争为重心。
2.电视现场节目用来提词的看板。
3.早期电视新闻主播使用大字报,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读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