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虚
(1).指胸腔。荀子·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 杨倞 注:“心居於中空虚之地。” 梁启雄 释:“指人体上的胸腔。”
(2).指心。子华子·北宫子仕:“夫人之中虚也,不得其所欲则疑,得其所不欲则惑;疑惑载於中虚,则荆棘生矣。” 宋 苏轼 《读道藏》诗:“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虚。”
(3).里面空虚。鹖冠子·学问:“中虚外博,虽博必虚。” 晋 傅咸 《琵琶赋序》:“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之象也。”
(4).犹虚心。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是故 曾点 终於狂而不实,而 曾参 信道之后,遂能以中虚而不易终身之定守者,则夫子来归而后得斯人也。”
(5).中气虚弱。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
《國語辭典》:胸膛  拼音:xiōng táng
胸部。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满鼻凹清风,拍胸膛爽气。」
《漢語大詞典》:心系(心繫)
旧称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弓不虚发,中必决眦,洞胸达掖,絶於心繫。”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心中吃那一吓,心繫儿一定是往上一提。”
《國語辭典》:锁骨(鎖骨)  拼音:suǒ gǔ
位于胸腔上部,颈根部两侧与肩胛骨相接的骨骼。
《漢語大詞典》:锁子骨(鎖子骨)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漢語大詞典》:底气
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
基本的信心和力量。例如:以我的能力和水平来干这件事,感到有点底气不足。
《國語辭典》:胸骨  拼音:xiōng gǔ
脊椎动物胸腔前面,正中央的一块剑状扁平骨,连接和支持肩带上的锁骨与肋骨,并与胸椎和肋骨构成胸腔。
《國語辭典》:膻中  拼音:dàn zhōng
中医上指:(1)位于前胸正中,即左右两乳正中间的部位。(2)位于膻中中央的穴道。多用以治疗咳嗽、哮喘等。
《漢語大詞典》:胸廓
胸部的骨质支架。指胸腔。 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他那瘦削的胸廓从凹陷下的肚皮上挺出,一片片的肋骨是可以数得清楚的。”《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水涌进胸腔,砰砰地撞击胸廓,疼痛、气闷,要裂,要炸。”
《国语辞典》:肋膜炎  拼音:lè mò yán
病名。肋膜因胸腔内脏急慢性炎症,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发炎状况。有发烧、畏寒、侧胸部疼痛等现象,常并生胸腔积水。也称为「胸膜炎」。
《國語辭典》:膈膜  拼音:gé mó
动物体腔中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膜状肌肉。其收缩和松弛参与形成呼吸现象,并与哭泣、呕吐、打嗝、咳嗽等动作的进行有关。如:「膈膜和肋间肌帮助肺来完成呼吸动作。」
《國語辭典》:内脏(內臟)  拼音:nèi zàng
人或动物的胸腔和腹腔内所包藏的各种器官。如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國語辭典》:胸膜  拼音:xiōng mò
覆盖于肺脏表面及胸壁内面的结缔组织膜,构成肋膜腔,其间充满肋膜液,以减少呼吸时,肺脏与胸壁的摩擦。也称为「肋膜」。
《国语辞典》:胸管  拼音:xiōng guǎn
1.位于身体腹部以下,及左胸部、左肩部与头部左边的各淋巴管,将淋巴液汇集至一条最大的淋巴总管,再送入锁骨下静脉内。此总淋巴管称为「胸管」。
2.一种特殊设计的管子,可以引流出胸腔内的液体或气体。于治疗气胸、血胸或胸腔积水时,可发挥很大的作用。
《国语辞典》:腋窝(腋窝)  拼音:yè wō
人体胸腔上部外侧与臂膀内侧之间的部位,外形呈小三角锥状。
《国语辞典》:横膈膜(横膈膜)  拼音:héng gé mò
动物体内分隔胸腔、腹腔的肌肉质膜,由肌肉与肌腱所组成,藉其收缩、松弛而帮助达成呼吸作用。简称为「膈膜」。也称为「横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