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琼田(瓊田)
(1).传说中能生灵草的田。十洲记·祖洲:“ 鬼谷 先生云:‘此草是 东海 祖洲 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其叶似菰,苗丛生,一株可活一人。’” 北周 庾信 《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胡香四两,嗟西域之使稀;灵草一枝,恨琼田之路絶。” 唐 顾况 《朝上清歌》:“琼田瑶草,寿无涯些。” 清 朱瑄 《祖龙引》:“琼田倘致长生草,眼见诸侯尽入 关 。”
(2).传说中种玉之田。 宋 朱熹 《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芹》:“琼田何日种,玉本一时生。”参见“ 玉田 ”。
(3).形容莹洁如玉的江湖、田野。 南朝 陈 张正见 《咏雪应衡阳王教》:“九冬飘远雪,六出表丰年。 睢阳 生玉树, 云梦 起琼田。” 宋 欧阳修 《沧浪亭》诗:“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浄铺琼田。” 元 尹廷高 《次韵兰室玉皇阁观雪》:“大千世界天花坠,百万人家玉色同。极目不知云尽处,琼田遥接海门东。” 清 纳兰性德 《玉泉十二韵》:“蛟龙蟠翠岛,雁鶩起琼田。”
《漢語大詞典》:玉田
(1).传说中产玉之田。 杨伯雍 于 无终山 汲水作义浆,有一人就饮,送石子一斗,云种之可产美玉,后当得佳妇。 伯雍 种其石,果有玉生石上,因取玉聘 徐 氏女为妻。后称种玉处为“玉田”。参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南朝 梁 王筠 《东南射山》诗:“琼浆汎金鼎, 瑶池 溉玉田。” 唐 罗虬 《比红儿》诗:“定知不及 红儿 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明 许潮 《龙山宴》:“这山也堪凿梯仙,洞也堪耕种玉田。”
(2).形容冰雪覆盖的田野。 唐 李绅 《登禹庙降雪》诗:“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3).对田园的美称。 元 张养浩 《朝天曲》:“玉田,翠烟,鸞鹤声相唤。”
《漢語大詞典》:沙棠
(1).木名。木材可造船,果实可食。山海经·西山经:“﹝ 昆仑之丘 ﹞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吕氏春秋·本味:“果之美者,沙棠之实。” 晋 郭璞 《沙棠》诗:“安得沙棠,制为龙舟,汎彼沧海,眇然遐游。” 清 吴兆骞 《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歌》:“沙棠之桨云母舟,美人玉袖搊箜篌。”
(2).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南朝 宋 傅亮 《芙蓉赋》:“岂呈芬於芷蕙,将越味於沙棠。” 谭作民 噩梦诗:“餐沙棠,饮沆瀣。”
(3).传说中的一种玉名。《淮南子·墬形训》:“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 高诱 注:“沙棠、琅玕皆玉名也,在木禾之东也。一説,沙棠,木名也。”
《國語辭典》:介圭  拼音:jiè guī
圭,一种上尖下方的玉。介圭指一尺二寸长的大玉。《诗经。大雅。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服衮而朝,介圭作瑞。」也作「介圭」。
《漢語大詞典》:圭瓒(圭瓚)
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形状如勺,以圭为柄,用于祭祀。书·文侯之命:“ 平王 锡 晋文侯 秬鬯圭瓚。” 孔 传:“以圭为杓柄,谓之圭瓚。”礼记·王制:“﹝诸侯﹞赐圭瓚,然后为鬯,未赐圭瓚,则资鬯於天子。” 郑玄 注:“圭瓚,鬯爵也。”汉书·王莽传上:“於是 莽 稽首再拜……左建朱鉞,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瓚二。”南齐书·乐志:“膋鬯芬,圭瓚瑟。灵之来,帝閽开。” 清 赵翼 《岳祠铜爵》诗:“聊抵鼎铭传世古,何须圭瓚报功多。”
《漢語大詞典》:瑶树(瑶樹)
(1).传说中一种玉白色的树。《淮南子·墬形训》:“掘 崑崙 以下地……絳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六:“ 崑崙 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2).树之美称。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五:“主人偏养怜整顿,玉粟充肠瑶树栖。” 宋 史达祖 《齐天乐》词:“见説西风,为人吹恨上瑶树。”
《漢語大詞典》:瑶碧
(1).两种玉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八十里,曰 章莪之山 ,无草木,多瑶碧。” 郭璞 注:“碧亦玉属。”《淮南子·泰族训》:“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冰壶动瑶碧,野水失蛟螭。”
(2).比喻清澈的江水。 明 杨基 《雪中登黄鹤楼》诗:“江山得此清无敌,顷刻银蟾荡瑶碧。”
(3).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六十里,曰 瑶碧之山 ,其木多梓枏,其阴多青雘,其阳多白金。”
《漢語大詞典》:五玉
(1).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即璜、璧、璋、珪、琮。书·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孔 传:“修吉凶宾军嘉之礼,五等诸侯执其玉。” 孔颖达 疏:“此云五玉即上文五瑞,故知五等诸侯执其玉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徵召,璧以聘问,璋以发兵,珪以信质,琮以起土功之事也。”《南齐书·乐志三》:“五玉既献,三帛是荐。”
(2).代称诸侯。 唐 独孤及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诗:“三微復正统,五玉归 文祖 。”参见“ 五瑞 ”。
(3).五色之玉。 南朝 齐 王融 《奉养僧田篇颂》:“五玉已润谈而信,八桂虽芳风乃扫。”
《漢語大詞典》:五瑞
(1).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书·舜典:“辑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於羣后。” 孔颖达 疏:“周礼·典瑞云:‘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璧,男执蒲璧。’是圭璧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何谓五瑞?谓珪、璧、琮、璜、璋也……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徵召,璧以聘问,璋以发兵,珪以信质,琮以起土功之事。” 宋 苏轼 《洗玉池铭》:“ 秦 汉 以还,龟玉道熄。六器仅存,五瑞莫辑。”
(2).五种祥瑞之物。谓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见隶释·汉李翕黽池五瑞碑。亦谓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见宋史·乐志一
《漢語大詞典》:遗玉(遺玉)
一种玉石。
分類:种玉玉石
《漢語大詞典》:五瑞
(1).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书·舜典:“辑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於羣后。” 孔颖达 疏:“周礼·典瑞云:‘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璧,男执蒲璧。’是圭璧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何谓五瑞?谓珪、璧、琮、璜、璋也……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徵召,璧以聘问,璋以发兵,珪以信质,琮以起土功之事。” 宋 苏轼 《洗玉池铭》:“ 秦 汉 以还,龟玉道熄。六器仅存,五瑞莫辑。”
(2).五种祥瑞之物。谓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见隶释·汉李翕黽池五瑞碑。亦谓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见宋史·乐志一
《漢語大詞典》:宝圭(寶珪)
亦作“ 宝圭 ”。 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所用的一种玉器。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 王子朝 用 成周 之宝珪于 河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引作“宝圭”。 宋 陈襄 《缫藉赋》:“嘉宝珪之致用,资繅藉以成仪。”
《漢語大詞典》:六器
(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种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郑玄 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鋭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 宋 苏轼 《洗玉池铭》:“ 秦 汉 以还,龟玉道熄,六器仅存,五瑞莫辑。”
(2).指六种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昔 庖羲 作琴, 神农 造瑟, 女媧 制簧, 暴辛 为塤, 倕 之和钟, 叔 之离磬……若然,六器者,犹以二皇圣哲黈益。” 李善 注:“六器,琴瑟簧塤钟磬。”
《漢語大詞典》:四器
(1).古代作为聘礼的四种玉器。即圭、璋、璧、琮。仪礼·聘礼:“凡四器者,唯其所宝,以聘可也。” 郑玄 注:“言国独以此为宝也,四器谓圭、璋、璧、琮。”
(2).画方、圆等图形的四种工具。即规、矩、准、绳。
《國語辭典》:六瑞  拼音:liù ruì
古代王、公、侯、伯、子、男诸侯于朝聘时所持的六种玉制信符,以别尊卑。《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漢語大詞典》:六玉
(1).谓祭天地四方神所用的六种玉器。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郑玄 注:“六色象其神,六玉以礼之。”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苍璧黄琮,六玉以昭天地;路鼓阴竹,九变而祠祖考。”参见“ 六器 ”。
(2).六玉饰。宋史·舆服志四:“毳冕:六玉,三采,衣三章,绘虎蜼彝、藻、粉米。”
《漢語大詞典》:六器
(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种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郑玄 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鋭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 宋 苏轼 《洗玉池铭》:“ 秦 汉 以还,龟玉道熄,六器仅存,五瑞莫辑。”
(2).指六种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昔 庖羲 作琴, 神农 造瑟, 女媧 制簧, 暴辛 为塤, 倕 之和钟, 叔 之离磬……若然,六器者,犹以二皇圣哲黈益。” 李善 注:“六器,琴瑟簧塤钟磬。”
《漢語大詞典》:环瑱(環瑱)
(1).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瑱,冠冕上的塞耳之玉。国语·吴语:“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环,金玉之环。瑱,塞耳也。”
(2).泛指首饰。战国策·齐策四:“ 北宫 之女 婴儿子 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汉宫老婢:“后自守寡以来,撤环瑱,去簪珥,屏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