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五品  拼音:wǔ pǐn
1.五伦。指父、母、兄、弟、子。《书经。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2.勋、劳、功、伐、阅等五种功绩。《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3.九品官阶第五级。《隋书。卷一○。礼仪志五》:「今犊车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
《漢語大詞典》:五仪(五儀)
(1).古代五等爵的礼仪。《周礼·春官·典命》:“掌诸侯之五仪。” 郑玄 注:“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
(2).五等。管子·哀公:“ 孔子 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王先谦 集解:“仪,犹等也。”
《國語辭典》:开国(開國)  拼音:kāi guó
创建国家。如:「开国纪念」、「开国元勋」。
《漢語大詞典》:开国承家(開國承家)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孔颖达 疏:“若其功大,使之开国为诸侯;若其功小,使之承家为卿大夫。”《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或乞子疎属,或买儿市道,殆乖开国承家之义。”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漢語大詞典》:五侯
(1).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参见“ 五侯九伯 ”。
(2).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成帝 封其舅 王谭平 阿侯 、 王商 成都侯 、 王立 红阳侯 、 王根 曲阳侯 、 王逢时 高平侯 。见《汉书·元后传》《文选·鲍照〈数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 新丰 。” 李善 注:“汉书曰: 成帝 悉封舅 王谭 、 王立 、 王根 、 王逢时 、 王商 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3).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东汉 大将军 梁冀 擅权,其子 梁胤 、叔父 梁让 及亲属 梁淑 、 梁忠 、 梁戟 皆封侯。后汉书·陈蕃传:“前 梁氏 五侯,毒徧海内。” 李贤 注:“五侯谓 胤 、 让 、 淑 、 忠 、 戟 五人。”
(4).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桓帝 封宦者 单超 新丰侯 、 徐璜 武原侯 、 左悺 上蔡侯 、 具瑗 东武阳侯 、 唐衡 汝阳侯 。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5).泛指权贵豪门。 唐 韩翃 《寒食》诗:“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 刘绩 《早春寄白虚室》诗:“残雪未消双凤闕,春风先入五侯家。”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五侯门第非儂宅,賸可五湖同去。”
《漢語大詞典》:五侯九伯
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和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 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汉书·诸侯王表序:“ 太公 於 齐 ,亦五侯九伯之地。”旧唐书·哀帝纪论:“五侯九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
《漢語大詞典》:子男
(1).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国语·郑语:“是其子男之国, 虢 鄶 为大。” 宋 梅尧臣 《淮南遇梵才吉上人》诗:“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宋 王安石 《贺知县启》:“是乃拜纶綍之命,殿子男之邦,凛乎清风,耸是羣望。”
(2).儿子。史记·春申君列传:“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后汉书·周荣传:“以老病乞身,卒于家,詔特赐钱二十万,除子男 兴 为郎中。”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有子男二人,长曰 周六 ,始四岁;季曰 周七 , 子厚 卒乃生。”
《漢語大詞典》:五等
(1).五个等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孙奭 疏:“孟子所言 周 制,《王制》所言 夏 商 之制也。”
(2).特指五等之爵。 唐 韩愈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诗:“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书经。益稷》:「弼成五服。」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國語辭典》:五礼(五禮)  拼音:wǔ lǐ
1.古代吉、嘉、宾、军、凶五种礼仪。《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五礼,吉、凶、军、宾、嘉。」《隋书。卷六。礼仪志一》:「周公救乱,弘制斯文,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2.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的礼。《书经。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汉。孔安国。传:「天次秩有礼,当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以接之使有常。」
《國語辭典》:服制  拼音:fú zhì
1.丧服的制度。以情谊的亲疏,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维晋义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渊明以年少之奠,俛而酹之。」
2.衣服器用的制定和式样。《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南史。卷二二。列传。王昙首》:「时朝仪草创,衣服制则,未有定准。」
3.指服丧。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今大人服制已满,况天朝恩典,礼当从吉。」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
《漢語大詞典》:中中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书·禹贡:“﹝ 冀州 ﹞厥田惟中中。” 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书·禹贡:“﹝ 徐州 ﹞厥赋中中。” 孔 传:“赋第五。”
(2).中等;一般。 宋 何薳 墨经·松:“矿而挺直者曰籤松,品惟中中。”《平山冷燕》第五回:“领出一个女子来,年纪只好十五六岁,人物也还中中。”
(3).不偏不倚貌。 宋 苏辙 《书〈楞严经〉后》:“每趺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槃真际。”
《漢語大詞典》:博塞
亦作“ 博簺 ”。 即六博、格五等博戏。管子·四称:“流於博塞,戏其工瞽。”庄子·骈拇:“问 穀 奚事,则博塞以游。” 成玄英 疏:“行五道而投琼(即骰子)曰博,不投琼曰塞。”新唐书·郁林王恪传:“坐与乳媪子博簺,罢都督,削封户三百。”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常梦锡 , 凤翔 人。 岐王 李茂贞 临镇,惟喜狗马博塞,驰逐声伎。”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今之所乐者,其业在博塞以为生。”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徐孚若招同诸子过饮余以怯酒先归赋此言谢》词:“华堂鲸吸,看羣公,轰饮投琼博簺。”
《漢語大詞典》:桓圭
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公执桓圭。” 郑玄 注:“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九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余在 扬州 汪鲁佩 家,见桓圭,长七寸,葵首垂繰,质粹沁红,真三代物也。”参见“ 六瑞 ”。
《國語辭典》:六瑞  拼音:liù ruì
古代王、公、侯、伯、子、男诸侯于朝聘时所持的六种玉制信符,以别尊卑。《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漢語大詞典》:五齐(五齊)
亦作“ 五齏 ”。 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合称“五齐”。后亦泛指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緹齐,五曰沉齐。” 郑玄 注:“自醴以上,尤浊缩酌者,盎以下差清。”《乐府诗集·隋方丘歌·登歌》:“六瑚已馈,五齐流香。”
亦作“ 五齏 ”。五种细切的冷食肉菜。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齐当为齏。五齏: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细切为齏。” 贾公彦 疏:“五齏之内,菜肉相兼。”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五齏、七醢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漢語大詞典》:五甲
宋 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进士出身;五甲同进士出身。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仙卜》:“閲三年有旨降五甲,岂非前定乎?”参阅宋史·选举志二
《國語辭典》:六瑞  拼音:liù ruì
古代王、公、侯、伯、子、男诸侯于朝聘时所持的六种玉制信符,以别尊卑。《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