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盲瞽
(1).看不见。比喻无知或不明事理。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如不见怪,小弟也有一句盲瞽之言。” 章炳麟 《文学说例》:“而訐诞自壮者,反以破碎讥往儒,六百年中,人尽盲瞽,哀哉!”
(2).盲人。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以一物不知者为谨慤,以全无心肝者为善良,此等见地,深入人心,遂使举国皆盲瞽之态,尽人皆妾之容。”
《国语辞典》:瞅不见(瞅不见)  拼音:chǒu bù jiàn
看不见。如:「哪有人影儿?我怎么瞅不见?」
分类:看不见
《国语辞典》:看不上  拼音:kàn bù shàng
1.不合意、不喜欢。《金瓶梅》第一一回:「月娘看不上,使小玉把雪娥拉往后边去。」《红楼梦》第六八回:「这会子这个腔儿,我又看不上。」也作「看不上眼」。
2.厌恶。如:「他举动轻佻,让人看不上。」也作「看不惯」。
3.看不见。《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我黑了眼看不上他。」
《國語辭典》:无地(無地)  拼音:wú dì
1.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
2.临近水边的土地。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不尽。如:「欢喜无地」。
《國語辭典》:目断(目斷)  拼音:mù duàn
望断,竭尽目力远望。五代十国。冯延巳 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词:「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栏杆,目断行云。」
分類:看不见
《國語辭典》:望断(望斷)  拼音:wàng duàn
极目眺望,直到看不见为止。《南齐书。卷二八。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宋。秦观 踏莎行。雾失楼台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國語辭典》:暗室  拼音:àn shì
1.隐蔽无他人的房间或地方。如:「不欺暗室」。《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也作「闇室」。
2.幽暗的居室。唐。孟郊〈上达奚舍人〉诗:「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3.备有遮光设备,可用来冲洗底片的空间,内部仅用红色安全灯,也称为「暗房」。
《國語辭典》:暗室不欺  拼音:àn shì bù qī
雖獨處隱僻處無人可見,然亦居心端正。形容坦誠磊落。如:「他一生暗室不欺,沒有什麼不可告人事。」
《國語辭典》:没入(沒入)  拼音:mò rù
将人口或财产没收为官署所有。《史记。卷三○。平准书》:「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太祖皇帝定天下,把那元朝功臣之后都没入乐籍,有一个教坊司管著他们。」
《漢語大詞典》:匿光
(1).隐藏其光华。比喻才德不外露。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彭越 观时,弢跡匿光。民具尔瞻,翼尔鹰扬。”
(2).谓有隐身术,在光天化日之下能使人看不见。 唐 韩愈 《毛颖传》:“世传当 殷 时,居 中山 ,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
《高级汉语词典》:瞆瞆  拼音:guì guì
看不清的样子。亦喻糊涂不明事理
《漢語大詞典》:昏盲
眼昏如瞎;看不见东西。 宋 沈与求 《钱塘赋水母》:“藏纳众污无满盈,浮埃沈滓溷九清。结成此物宜昏盲,使鰕导迷作双睛。”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一章:“背脊由直到弯,眼睛由明亮到昏盲。”
《漢語大詞典》:遗视(遺視)
(1).流盼;含情而视。《楚辞·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蒋骥 注:“遗视,流盼也。”一说,偷看。见 王逸 注。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七:“倾城思一顾,遗视来相夸。” 南朝 梁 沈约 《日出东南隅行》:“中有倾城艳,顾景织罗紈。延躯似纤约,遗视若回澜。”
(2).目力未及;看不见。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老年拗拗:“自少入试,执题目牌下,便能远瞩,及今蝇头细字,灯下犹能辨之,颇为远近无遗视。”
《国语辞典》:矇聩(矇聩)  拼音:méng kuì
矇,有眼球却看不见;聩,天生就耳聋。「矇聩」引申为无知。如:「任何事情都必须求真求实,才不会被谣言、假象混骗,成为矇聩的人。」
《国语辞典》:雀瞀  拼音:què mào
雀鸟在日暮后就看不见东西的徵状称为「雀瞀」。后亦用来指人在薄暮或光线不足时看不见东西。也称为「雀盲眼」、「夜盲症」。
《國語辭典》:躲藏  拼音:duǒ cáng
躲避隐藏。《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后来陈后主也宠张丽华、孔贵嫔之色,沉湎淫逸,不理国事;被隋兵所追,无处躲藏,遂同二妃投入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