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及第  拼音:jí dì
旧称科举中试为「及第」。《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第为及第。」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自到京师,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
《國語辭典》:甲科  拼音:jiǎ kē
1.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汉代课士分甲乙丙三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甲科试题最难。《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唐。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2.明清以后通称进士为「甲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段话文,乃是四川新都县有一乡宦,姓杨,是本朝甲科。」也称为「甲榜」。
《國語辭典》:登第  拼音:dēng dì
科举时考试及格。《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通四经业成,上于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唐。郑谷 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
《國語辭典》:丙舍  拼音:bǐng shè
1.东汉宫中的第三等舍。《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清河孝王庆传》:「遂出贵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黄门蔡伦考实之。」
2.存放灵柩的房屋。元。乃贤 秋夜怀侄元童诗:「墓田丙舍知何所?一夜令人白发长。」
《國語辭典》:科甲  拼音:kē jiǎ
汉唐取士,有甲乙等科,后世因称科举为「科甲」。而明清时亦称进士、举人出身为「科甲」。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几年窗下学班马,吾岂匏瓜,指望待一举登科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不是科甲的人,不得当权。」
《國語辭典》:商调(商調)  拼音:shāng diào
1.五音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唐。顾况 弹琴谷诗:「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因君扣商调,草虫惊暗壁。」
2.经过协商把其他单位的人员调过来。如:「这里人手如有不足,可商调其他单位的人员帮忙。」
《国语辞典》:比高  拼音:bǐ gāo
1.比较身高。如:「来!来!来!我们来比高。」
2.测量名词。测量学上,称甲乙两高度比较的差为「比高」。
《漢語大詞典》:甲乙科
科举考试甲乙二科的合称。泛指科第。 唐 萧颖士 《送张翚下第归江东》诗:“地尽东南美,朝遗甲乙科。”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崔起居 雍 ……兄 明 、 序 、 福 ,兄弟八人皆进士,列甲乙科。” 清 方苞 《陈依宣墓志铭》:“﹝ 依宣 ﹞教授数十年,生徒半庠序,多登甲乙科,而君卒不第。”
《国语辞典》:配合题(配合题)  拼音:pèi hé tí
将试题分成甲乙两部分,将所需配合部分的题次次序颠倒,使答题者从中寻求配合的一种试题。
《漢語大詞典》:甲乙问(甲乙問)
故设甲乙双方,互为答问,以辩明疑难。晋书·礼志中:“ 安丰 太守 程谅 先已有妻,后又娶,遂立二嫡。前妻亡,后妻子 勋 疑所服。中书令 张华 造甲乙之问曰:‘甲娶乙为妻,后又娶丙,匿不説有乙,居家如二嫡,无有贵贱之差。乙亡,丙之子当何服?’”
《國語辭典》:借代  拼音:jiè dài
一种修辞学辞格。在语文中,放弃通常所用的本名或语词不用,另找其他相关的名称或语词来代替的修辞方法,称为「借代」。如汉代曹操的〈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善造酒者「杜康」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