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秋千  拼音:qiū qiān
以两条等长的绳索或铁鍊,分别横拴板块的两端所制成的游戏器材。可前后摆荡。宋。欧阳修〈渔家傲。红粉墙头花几树〉词:「天欲暮,流莺飞到秋千处。」也作「鞦韆」。
《國語辭典》:鞦韆  拼音:qiū qiān
一种游戏器材。在ㄇ形的高架或树干上悬系两条等长的绳索或铁链,底边分别横拴于一块平木板的两端,人可站立或坐于板上,两手握绳或链,利用身体力量前后摇荡。《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在马上抬身一望,正见墙内鞦韆竞就,欢鬨方浓。」《红楼梦》第六三回:「这里众人且出来散一散。佩凤偕鸳两个去打鞦韆顽耍。」也作「秋千」。
《漢語大詞典》:行马(行馬)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於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 清 末 明 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称拒马叉子。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汉 郑玄 注:“梐枑谓行马,行马再重者,以周围,有外内别。”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东晋 时有检校御史专掌行马,外事以 吴混 为之。”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李商隐》:“芙蕖雾夕乐新知, 牛 李 裴回史有辞;未卜郎君行马贵,后贤应笑 义山 痴。”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行马
《國語辭典》:葑田  拼音:fēng tián
1.湖面上茭蒲等水生植物生长日久之后,根离地而浮于水上,农家乃利用其又广又厚密的特性在上施土种植,故称为「葑田」。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七。林和靖》:「蔡宽夫诗话云:『吴中陂湖间,茭蒲所积,岁久根为水所冲荡,不复与土相著,遂浮水面,动辄数十丈,厚亦数尺,遂可施种植耕凿,人据其上,如木筏然,可撑以往来,所谓葑田是也。』」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一九:「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也称为「架田」。
2.湖面为茭蒲等水生植物占满,而湖泊渐趋乾涸,称为「葑田」。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自国初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
《國語辭典》:架田  拼音:jià tián
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和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也称为「葑田」。
《國語辭典》:木马(木馬)  拼音:mù mǎ
1.一种木制马形的体操运动用具。高一公尺三十五公分,长一公尺六十公分。也称为「跳马」。
2.一种小孩玩具。形状像马,可以坐在上面前后摇动。
《國語辭典》:天桥(天橋)  拼音:tiān qiáo
1.古时军队攻城用的桥形木架。《宋史。卷三七七。陈规传》:「李横围城,造天桥,填濠,鼓噪临城。」
2.为便于行人或车辆穿越铁道或马路所架的桥梁。
3.一种体育运动器材。高而窄,形状略似独木桥,两端有梯子。
4.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为天桥,主禦风雨水道。」
5.地名。在北平市永定门内,清末逐渐形成民间艺人汇集演出之地。经常有各种戏曲、杂技、大鼓、木偶戏、武术等,以摆地摊方式或在简陋的棚子内演出。
《漢語大詞典》:崇牙
(1).悬挂编钟编磬之类乐器的木架上端所刻的锯齿。亦代指钟磬架。《诗·周颂·有瞽》:“有瞽有瞽,在 周 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孔颖达 疏:“虡者立於两端,栒则横入於虡。其栒之上加施大板,则著於栒。其上刻为崇牙,似锯齿捷业然,故谓之业。牙即业之上齿也。” 汉 张衡 《东京赋》:“尔乃九宾重,臚人列,崇牙张,鏞鼓设。” 薛综 注:“张,谓树之以悬钟鼓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建簴崇牙盛,衔鐘兽目嗔。”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方务德侍郎寿》词:“建崇牙,开盛府,是生辰。”
(2).旌旗的齿状边饰。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之绥, 夏后氏 之绸练,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孔颖达 疏:“ 殷 之崇牙者,谓刻繒为之形,饰旌旗之侧。”礼记·檀弓上“设崇, 殷 也” 唐 孔颖达 疏:“旌旗之旁,刻繒为崇牙。 殷 必以崇牙为饰者, 殷汤 以武受命,恒以牙为饰。”
《漢語大詞典》:虡业(虡業)
古时悬挂钟鼓的木架。《诗·大雅·灵台》:“虡业维樅,賁鼓维鏞。” 毛 传:“植者曰虡,横者曰栒。业,大版也。” 孔颖达 疏:“栒上加以大版为饰,谓之业。”《宋史·乐志九》:“黍稷维馨,虡业充庭。”
《漢語大詞典》:磴栈(磴棧)
在山岩上用木架成的路。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岁穷寒气骄,冰雪滑磴栈。”
《漢語大詞典》:瑶簴
用玉装饰的悬挂钟磬的木架。《楚辞·九歌·东君》:“縆瑟兮交鼓,簫钟兮瑶簴。” 洪兴祖 补注:“《尔雅》:‘木谓之簴,县钟磬之木也。’瑶簴,以美玉为饰也。” 唐 温庭筠 《元日》诗:“威凤蹌瑶簴,升龙护璧门。”
《國語辭典》:杈子  拼音:chā zǐ
1.分岔的树枝。
2.用以阻挡行人通行的交叉木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御街》:「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
《國語辭典》:杈子  拼音:chà zi
岔出的树枝。如:「树杈子」。也作「杈儿」。
《国语辞典》:落架  拼音:lào jià
1.房屋的木架倒塌倾斜。如:「这屋子年久失修,已有多处落架。」
2.比喻家道衰败。如:「这户人家以前可风光了,如今竟落架成这地步,真令人慨叹!」
《國語辭典》:鹰架(鷹架)  拼音:yīng jià
1.饲养老鹰的架子。供老鹰站立用。唐。贾岛 老将诗:「燕雀来鹰架,尘埃满箭靫。」
2.建筑物及结构物建造进行中,为便于施工人员通行、搬运、立足的架构。常以竹材或钢材筑成。
《國語辭典》:栒虡  拼音:xún jù
悬挂铁磬的架子,横牵者为栒,直立者为虡。《隋书。卷十三。音乐志上》:「云孤清引,栒虡高悬。」也作「簨虡」。
《國語辭典》:断头台(斷頭臺)  拼音:duàn tóu tái
一种欧洲旧时的刑具。临时架木为台,在台上用铡刀切下死囚的头颅。如法国大革命时,法王路易十六即死于此种残酷的刑具。现多用以比喻执行死刑的场所。如:「这几名死囚即将被送上断头台。」
《國語辭典》:簨虡  拼音:sǔn jù
悬挂铁磬的架子。横牵者为簨,直立者为虡。《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南齐书。卷九。礼志上》:「虽金石辍响,而簨虡充庭。」也作「栒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