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倾倒(傾倒)
(1).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诗:“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辛巳之役,只劳师一项,倾倒经费,遗患至今。” 郭沫若 《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因为他倾倒了毕生的心血所造成的乐器,为当时的权贵者所忌。”
(2).倾吐。犹畅谈。 宋 朱熹 《答王才臣书》:“若得会面,彼此倾倒,以判所疑,幸何如之!”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陈丞相启:“蒙公倾倒细论,相期千载,竟日话心,娓娓不能休。” 清 吕履恒 《长歌行送友人游大梁》:“以兹倾倒忘飢渴,欢娱过景参商阔。” 苏曼殊 《与刘三书》:“过江时,或可再图倾倒也。”
《漢語大詞典》:倾覆(傾覆)
(1).颠覆;覆灭。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旧唐书·李密传:“ 阿房 崛起, 二世 是以倾覆。”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曩者 东南亚 诸国,其来朝会盟聘者,皆为其所併兼、翦灭、倾覆,不能自保。”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用是羣谋众策,仰视俯划,思所以倾覆虐政,恢復人权。”
(2).倒塌;翻倒。 唐 杜甫 《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云阴罩野,水响翻空,那船将次倾覆。” 清 唐孙华 《题李元野骑牛图》诗:“ 长安 日日驱华轂,挟輈争隘多倾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樑椽柱,错折有声。”
(3).倾轧陷害。荀子·不苟:“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妬嫉怨诽以倾覆人。”汉书·刑法志:“雄桀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
(4).谓邪僻不正,反覆无常。《韩诗外传》卷一:“君人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而亡。”汉书·息夫躬传:“ 嘉 固言 董贤 泰盛, 宠躬 皆倾覆有佞邪材,恐必挠乱国家,不可任用。”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 张公 好虚谈而无实用,倾覆之士也。” 宋 司马光 《同范景仁寄修书诸同舍》诗:“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5).竭尽,全部拿出。北齐书·安德王高延宗传:“倾覆府藏及后宫美女,以赐将士。”
《漢語大詞典》:倾侧(傾側)
亦作“ 倾仄 ”。
(1).偏斜,倾斜。 汉 严忌 《哀时命》:“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唐 杜甫 《虎牙行》:“ 洞庭 扬波 江 、 汉 迴, 虎牙 、 铜柱 皆倾侧。”朱子语类卷六:“人坐久,必倾侧。” 胡鄂公 《北方实录》:“车厢受弹倾仄,伤戈什哈一人, 怀芝 受震昏仆於地。” 沙汀 《淘金记》二:“﹝他﹞把上身倾侧出去,为酒涨红的眼睛泛着热情。”
(2).指偏离。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3).指行为邪僻不正。《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汉书·萧望之传:“ 恭 、 显 又时倾仄见詘。” 颜师古 注:“言其不能持正,故议论大事见詘於天子也。仄,古侧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晋书·王湛传:“ 国寳 少无士操,不修廉隅。妇父 谢安 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
(4).摇摆不定。荀子·议兵:“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
(5).崎岖不平。汉书·晁错传:“上下山陂,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险道倾仄,且驰且射,胡兵所以无敌也。”
(6).随顺;依附。《淮南子·要略》:“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潘岳 诡譸于 愍 、 怀 , 陆机 倾仄于 贾 、 郭 。”魏书·郑羲传:“子 严祖 ……轻躁薄行,不修士业,倾侧势家,乾没荣利,闺门秽乱,声满天下。”
(7).困顿,颠沛。史记·陈丞相世家赞:“ 陈 丞相 平 ……倾侧扰攘 楚 、 魏 之閒,卒归 高帝 。”后汉书·班彪传论:“ 班彪 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倾侧颠沛,仅以自全。”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振策睠东路,倾侧不及羣。”
(8).指社会动荡不安。 元 高士谈 《秋兴》诗:“乾坤尚倾仄,吾敢叹淹留!”
(9).覆灭;败亡。宋书·傅亮传:“祸福之具,内外充斥,陵九折於 邛僰 ,泛衝波於 吕梁 ,倾侧成於俄顷,性命哀而莫救。”魏书·任城王传:“面背不同,事涉欺佞,非所谓论道之德,更失国士之体,或有倾侧,当由公辈佞臣。”
(10).倒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漢語大詞典》:倾颓(傾頽)
亦作“ 倾穨 ”。
1.倒塌。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削基憎峻而不觉,下堕则上崩,故倾穨莫之扶也。”宋书·后废帝纪:“尚书省舍,日就倾頽;第宅府署,类多穿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内中唯有御製诗碑亭二,余为守时已将倾頽。”
2.指身体倾侧、跌倒。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看君岸幘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宾从倾頽尚未厌,直恐溃烂肠与脬。”
3.衰亡;衰败。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汉 室倾穨,姦臣窃命。”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百年家国恨, 禹 域日倾頽。”
《漢語大詞典》:倾圮(傾圮)
倒塌。《水浒传》第一○八回:“军士争先上桥,登时把桥挤踏得倾圮下来。” 明 张居正 《处士方田李公行状》:“道路桥梁倾圮,輒捐貲为修葺。”清史稿·灾异志三:“﹝ 乾隆 ﹞十三年四月初五日, 清河 大风雨,民舍倾圮无数。” 巴金 《还魂草》:“另外的两三家被揭去了屋瓦,剩着半倾圮的木架子。”
分類:倒塌
《漢語大詞典》:崩剥
(1).纷乱,衰乱。后汉书·董卓传论:“ 董卓 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 李贤 注:“剥犹乱也。”
(2).倒塌;剥落。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纤列之状如一古,崩剥之势似千年。” 唐 韦应物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诗:“墻宇或崩剥,不见旧题名。” 清 陈维嵩 《倾杯乐·善权寺火》词:“雨淋浪,蘚崩剥,坏梁雷篆。”
《漢語大詞典》:崩倒
倒塌。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分類:倒塌
《漢語大詞典》:颓塌(頽塌)
(1).颓废疲塌。朱子语类卷一二一:“先生因言:‘学者平居议论多頽塌,临事难望它做得事。’”
(2).倒塌。 李大钊 《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有时炭坑颓塌,他们不幸就活活压死,也是常有的事。” 潘漠华 《冷泉岩》:“在峡的最深处,一座直耸而平顶的高岩下,立着一间二丈见方的茅舍,屋顶已颓塌一半了。”
《漢語大詞典》:摧塌
(1).倒塌。 宋 苏轼 《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近岁先臣祠庙,例皆摧塌,私家无力修葺。”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武侯前知》:“俄报中殿摧塌,有石碑出。”
(2).衰颓不振。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咨予栖栖者,气象已摧塌。”
《漢語大詞典》:倾堕(傾墮)
跌落;倒塌。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绳桥拄过免倾堕,性命造次蒙扶持。” 元 陈樵 《石溪歌》:“小龙挟向云间过,水滑瓢欹误倾堕。”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
分類:跌落倒塌
《漢語大詞典》:倾坠(傾墜)
陷落;倒塌。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夫筴奔而不止者,尠不倾坠;凌波而无休者,希不沉溺。” 唐 白居易 《大水》诗:“閭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明 王廷相 慎言·乾运:“山石之欹侧,古地之曾倾坠也;山有壑谷,水道之荡而日下也。”
分類:陷落倒塌
《漢語大詞典》:摧圮
(1).谓伤痛之极。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哀哀劬劳,亦又何报!摧圮殞裂,酸伤五情。”
(2).倒塌;倒塌的建筑物。旧唐书·韩滉传:“所有摧圮,葺之则已,岂敢改作,以伤俭德。” 前蜀 杜光庭 《威仪道众玉华殿谢土地醮词》:“讲堂摧圮,道侣沦亡。”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涇水 乃絶深不能復入渠口,渠岸又多摧圮填淤。”
《漢語大詞典》:隳圮
倾坍;倒塌。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封建:“ 秦氏 背师古之训……故一夫号呼而七庙隳圮。” 宋 陆九渊 《荆公祠堂记》:“ 绍兴 初常加葺焉,逮今餘四十年,隳圮已甚。”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屡年大水,城垣隳圮。”
分類:倒塌
《漢語大詞典》:倾塌(傾塌)
倒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 康熙 七年地震,压死在籍人丁八千餘名,而他不与。城垣官舍百姓屋宇倾塌殆尽。” 何为 《第二次考试》:“那弄堂里有些墙垣都已倾塌。”
分類:倒塌
《漢語大詞典》:掩败(掩敗)
(1).倒塌。 汉 贾谊 新书·耳痺:“君臣乖而不调,置社稷而分裂,容臺榭而掩败。”
(2).掩盖败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掩败为功似 鲜于仲通 。”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当事诸公,往往掩败为功,交相欺蔽。”
分類:倒塌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