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废(不废)  拼音:bù fèi
不停止、不撤除、不摒弃。《楚辞。宋玉。招魂》:「娱酒不废,沉日夜些。」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
《漢語大詞典》:彻乐(徹樂)
(1).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或卿大夫撤除乐器,以示忧戚。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杞孝公 卒, 晋悼夫人 丧之, 平公 不彻乐,非礼也。”新唐书·高宗纪:“﹝ 总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彻乐。”
(2).借指逝世。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虽享禄不薄,屡膺蕃庶之赏,彻乐之日,门中索然。”参见“ 彻县 ”。
《漢語大詞典》:彻县(徹縣)
亦作“ 彻悬 ”。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 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 彻乐 ”。
《漢語大詞典》:毁庙(毁廟)
古代宗庙制度之一。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庙。《公羊传·文公二年》:“毁庙之主,陈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后汉书·祭祀志下》:“毁庙之主,陈於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
《漢語大詞典》:毁撤
撤除,毁掉。 晋 潘岳 《悼亡》诗:“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復引。”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时禁私菴寮,有壮屋号 弥陀菴 ,主僧倚郡将请嘱为姦利,公捕,立毁撤。”
分類:撤除毁掉
《國語辭典》:起灵(起靈)  拼音:qǐ líng
1.将灵柩或骨灰运往墓地。《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唤几个僧人做个起灵功德,抬了黄老实的灵柩下船。」
2.将神主牌自室中移到祠堂供奉。《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暑往寒来,早已孝服完满,起灵除孝,不在话下。」
《國語辭典》:降席  拼音:jiàng xí
离开席位。《文选。扬雄。长杨赋》:「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
《漢語大詞典》:彻备(徹備)
撤除防卫。南史·袁昂传:“ 元履 至宣旨, 昂 亦不请降,开门彻备而已。”
分類:撤除防卫
《國語辭典》:撤防  拼音:chè fáng
撤除驻防的军队及防禦工事。《花月痕》第四七回:「此时各道援师,早撤防了。」
《漢語大詞典》:彻棘(徹棘)
撤除试院门前棘枝。谓科举考试发榜后解禁。后多借指考试事务完毕。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榜之日,设棘於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 凝 令彻棘啟门,是日寂无喧者,所收多才名之士。”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明镜无尘,朱丝恒直,南宫里已看彻棘,英雄济济蹌蹌,多少青霄门客。”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试士抵 滁州 ,彻棘后,约游 醉翁亭 。”
《漢語大詞典》:毁落
(1).毁坏脱落;破损失落。汉书·翼奉传:“地大震于 陇西郡 ,毁落太上庙殿壁木饰。” 晋 荀勗 《上〈穆天子传〉序》:“ 汲郡 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
(2).撤除神主。宋书·臧焘传:“今 征西 、 京兆 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饗,此其徵乎!”
《漢語大詞典》:顿罔(頓罔)
撤除围猎之网。文选·张协〈七命〉:“於是撤围顿罔,卷斾收鳶。” 李善 注:“顿犹捨也。” 刘良 注:“撤,去;顿,下也。言兽已尽开去其围,顿下其网。”
分類:撤除围猎
《漢語大詞典》:毁瘗(毁瘞)
取出已撤除的宗庙神主埋葬。 唐 韩愈 《禘祫议》:“曰 献 懿 庙主宜毁之、瘞之,臣又以为不可。谨按礼记,天子立七庙,一坛一墠,其毁庙之主皆藏於祧庙,虽百代不毁,祫则陈於太庙而饗焉。自 魏 晋 以降,始有毁瘞之议。”
《漢語大詞典》:发撤(發撤)
亦作“ 发彻 ”。 撤除;毁坏。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
分類:撤除毁坏
《漢語大詞典》:辍防(輟防)
撤除防务;不设防。 明 陈子龙 《中都》诗:“痛恨谁当国,阴谋竟輟防。”
《国语辞典》:撤任  拼音:chè rèn
撤除职务。《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却说上回书讲到傅知府撤任,省宪又委了新官,前来管理这永顺一府之事。」也作「撤职」。
分类:撤除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