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提撕  拼音:tí xī
1.提引、拉扯。《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汉。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
2.警惕、提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宋。朱熹 答方宾王书:「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积累将去,久之自然接续,打成一片。」
3.振作。唐。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君恩太山重,不见酬稗稊,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旧五代史。卷一一三。周书。太祖本纪四》:「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如所职疏遣,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徵军将下县。」
4.互相扶持。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四。芙蓉屏记》:「游魄愿提撕,茕嫠赖将引。」
《國語辭典》:提耳  拼音:tí ěr
附在耳旁提醒、指引。比喻当面叮咛教诲。《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矩传》:「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
分類:恳切教导
《國語辭典》:提省  拼音:tí xǐng
从旁促使别人注意。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则这句话,可将我提省了也。」
分類:提醒
《國語辭典》:点醒(點醒)  拼音:diǎn xǐng
指点明白,使人醒悟。《三国演义》第三○回:「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國語辭典》:提拨(提撥)  拼音:tí bō
1.调度分派。《六部成语注解。兵部》:「提拨:从大队兵中提出几分,拨往他处。」
2.处理、干办。《水浒传》第七五回:「下官手下有个虞候,能言快言,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拨事情。」
3.提醒或指点。《水浒传》第七五回:「我叫这个干人跟随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见不到处,就与你提拨。」也作「提补」。
《漢語大詞典》:题醒(題醒)
提醒。题,通“ 提 ”。《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数语拨问君子路,片言题醒梦中人。”
分類:提醒
《國語辭典》:提补(提補)  拼音:tí bǔ
提醒。《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不过当日别人不肯多句话儿罢了,怎的张金凤他也不提补我一声儿?」也作「提拨」。
分類:提醒指点
《漢語大詞典》:提点(提點)
(1).官名。 宋 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金 近侍局置提点。 明 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 清 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既而 许公 自 滨 罢,擢提点两 浙 刑狱。”金史·章宗纪四:“甲寅,以提点尚衣局 完颜燮 为 夏国 生日使。”《水浒传》第一回:“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参阅宋史·职官志七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2).提醒指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教导呢,我是不敢説;不过处处都想提点你,好等你知道些世情。”
《國語辭典》:警报(警報)  拼音:jǐng bào
对可能或即将来临的危急事件所作的警戒报讯。如:「台风警报」、「空袭警报」。也称为「警信」。
《漢語大詞典》:提警
提醒,警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殿上常列禁卫两重,时刻提警,出入甚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斯时也,儻有名师能举二先生之説,开发提警,安知不於道有进邪?”
分類:提醒警戒
《漢語大詞典》:推筑(推築)
谓以轻推提醒。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京兆 太守 济北 颜斐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司马宣王 在 长安 立军市……时 长安 典农与 斐 共坐,以为 斐 宜谢,乃私推筑 斐 。 斐 不肯谢。”
分類:提醒
《国语辞典》:鸣枪(鸣枪)  拼音:míng qiāng
使枪枝发出声响,用以警告或提醒。如:「鸣枪示警」。
《漢語大詞典》:促醒
催促提醒。 郭沫若 《羽书集·武装民众之必要》:“ 冯焕章 先生对我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相信那里面的道理,他自己已经是明白了的,是他故意提出来促醒我们注意,同时更有意思要叫我促醒大众的注意。”
分類:催促提醒
《漢語大詞典》:标志牌(標誌牌)
用文字或符号标明特征,提醒注意的牌子。多置于路侧。
《國語辭典》:捏手捏脚(捏手捏腳)  拼音:niē shǒu niē jiǎo
1.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贼略推一推,豁地开了。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轻轻的挨将进去,捏手捏脚逐步步走入。」也作「蹑手蹑脚」。
2.动手动脚,举止轻浮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二爷趁空把细姑娘拉在一条板凳上坐著,同他捏手捏脚,亲热了一回。」《野叟曝言》第六五回:「遇著捏手捏脚的,把手一格,便俱负痛,缩手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