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意思  拼音:yì si
1.心意、想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师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听得说是韦十一娘,又与惊恐之说相合,心下就有些望他救答意思,略放胆大些了。」
2.意旨、意义。如:「这个字的意思怎么讲。」
3.情趣、趣味。如:「昨晚的舞会好没意思。」《红楼梦》第三一回:「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4.道义、交情。如:「你把难题推给我,太不够意思了。」
5.诚意、送人东西时的客气话。如:「这是一点小意思,请笑纳。」
《國語辭典》:心志  拼音:xīn zhì
心思毅力。如:「心志不坚的人,是很难有大成就的。」《三国演义》第五五回:「盛为筑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
《國語辭典》:志意  拼音:zhì yì
志气愿望。《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文选。谢惠连。秋怀诗》:「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
《漢語大詞典》:石心
(1).石的中心。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玉色剖于石心,珠光出于鱼腹。”
(2).喻指坚定的意志。晋书·隐逸传·夏统:“﹝ 贾充 ﹞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统 危坐如故,若无所闻。 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唐 皮日休 《桃花赋》序:“余尝慕 宋广平 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宋 苏轼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布衣蔬食,或未死於飢寒;石心木肠,誓不忘於忠义。” 清 徐芳 《冬日宿净土岩》诗:“朝来石室开,暮来石室闭。中有石心人,自寒不由岁。”
《國語辭典》:锐志(銳志)  拼音:ruì zhì
意志坚决。宋。欧阳修〈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剳子〉:「陛下专心锐志,必不自怠。」
《漢語大詞典》:意力
意志。 孙中山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且其政府必为独立的不求助於外人,而惟恃全体平民自己之意力。”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故如 勖宾霍尔 所张主,则以内省诸己,豁然贯通,因曰意力为世界之本体也。”
分類:意志
《漢語大詞典》:必至
(1).指事理的必然归向。战国策·齐策四:“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2).必定要做到。表示意志的坚决。汉书·蒯通传:“ 孟賁 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后因以借指童子。 宋 叶适 《始论一》:“故以一取百,帝王之虑也;以一取十,伯强之虑也;以一取一,必至之虑也。”
《國語辭典》:回天  拼音:huí tiān
1.比喻权力极大,可扭转天的运行方向。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2.比喻能够转移难以改变的情势。《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魏徵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也作「回天」。
《國語辭典》:回天(迴天)  拼音:huí tiān
比喻力挽狂澜,扭转情势。《旧唐书。卷七五。张玄素传》:「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也作「回天」。
《國語辭典》:志气(志氣)  拼音:zhì qì
1.上进的决心与勇气。《礼记。孔子閒居》:「志气塞乎天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晓得没甚长筵广席,要做好官也没干,都把那志气灰了。」
2.骨气、节操。如:「他虽穷居陋巷,却很有志气,从不向人摇尾乞怜。」
《漢語大詞典》: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沈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國語辭典》:一意孤行  拼音:yī yì gū xíng
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赵禹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有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后多用作贬义词,指某人不接受劝告,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清。袁枚《隋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國語辭典》:必然  拼音:bì rán
1.必定如此。《庄子。天地》:「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看苗贼虽败,他已逃往别洞,必然求了救兵,今夜来劫我们的营盘。不可不预为防备。」
2.哲学上指事物发展变化依照理法不变的规律。
《國語辭典》:帝命  拼音:dì mìng
国君的命令或指示。《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流,交畴货贿。」
《國語辭典》:立志  拼音:lì zhì
立定志愿。《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文明小史》第四○回:「所以孩儿立志,要娶个天足媳妇,万望母亲这桩事依了儿子罢。」
《國語辭典》:刻意  拼音:kè yì
1.克制意志不放纵。《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序》:「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
2.专一心志、费尽心思。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通变》:「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也作「剋意」。
《國語辭典》:养志(養志)  拼音:yàng zhì
承顺父母的意志。《孟子。离娄上》:「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