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郡邑  拼音:jùn yì
郡与邑。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置邑,相当于现今的省与县。唐。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分類:郡邑府县
《國語辭典》:小试(小試)  拼音:xiǎo shì
1.稍微试一下。《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2.科举时代选拔秀才的考试。也称为「小考」。
《國語辭典》:小考  拼音:xiǎo kǎo
1.旧时科举时代称选拔秀才的考试为「小考」。《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再过几年,连小考都不利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好歹在家里安安分分的读书,用上两年功,等起了服,也好去小考。」也称为「小试」。
2.目前各级学校在学期中随堂举行的临时测验。有别于期中、期末等大考。
《國語辭典》:学宫(學宮)  拼音:xué gōng
学校、学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绝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个好官!」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
《國語辭典》:进学(進學)  拼音:jìn xué
1.学问有所增益。《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此皆进学之道也。」
2.科举时代,童生考取生员,入府县学肄业,称为「进学」。《儒林外史》第二回:「众人将分子送到申祥甫家备酒饭,请了集上新进学的梅三相做陪客。」
《漢語大詞典》:大尹
(1). 春秋 、 战国 时 宋 官名。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 杜预 注:“大尹,近官有宠者。六卿因之以自通达於君。”战国策·宋策:“谓大尹曰:‘君日长矣,自知政,则公无事。公不如令 楚 贺君之孝,则君不夺太后之事矣,则公常用 宋 矣。’”
(2). 新莽 时称郡太守为大尹。汉书·王莽传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后汉书·刘盆子传:“ 赤眉 遂寇 东海 ,与 王莽 沂平 大尹战,败,死者数千人。”
(3).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 董溪 ﹞选参军 京兆府 法曹,日伏阶下,与大尹争是非。大尹屡黜己见,岁中奏为司録参军。”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这般贼人!’”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 苏云 自小攻书,学业淹贯,二十四岁上,一举登科,殿试二甲,除授 浙江 金华府 兰溪县 大尹。”
《國語辭典》:正堂  拼音:zhèng táng
1.正殿、正厅。《红楼梦》第六四回:「至未申时方到,将灵柩停放正堂之内。」
2.清时称府县长官为正堂。
《漢語大詞典》:摆铺(擺舖)
(1). 宋 代各府县所设传递公文信息的驿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时事二·金字牌》:“ 绍兴 末, 邱宗卿 为 蜀 帅,始创摆舖,以健步四十人为之。”宋史·舆服志六:“ 绍熙 末,遂置摆舖焉。”
(2).指传递公文信息的差役。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逻者获 权 ( 王权 )军摆舖数人,中有一曹司, 金 主 亮 见之,问 权 所在,曹司曰:‘在 庐州 。’”
《國語辭典》:大宗师(大宗師)  拼音:dà zōng shī
1.职官名。明清时,由朝廷简派典试府县童生的学政,尊称为「大宗师」。也称为「学政」。
2.庄子篇名。叙述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但所宗而师者,无心也。
《國語辭典》:学额(學額)  拼音:xué é
依估计学校可能的容量,定出招收新生的额数。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东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村聚凋残,学额虽增,而应试之人转减。」
《漢語大詞典》:吏典
元 、 明 、 清 府县的吏员。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小的做个吏典,是衙门里人,岂不知法度!”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众皂隶们一齐上,把这老人拿下,打了十板。众吏典都来讨饶。”清史稿·礼志十一:“ 顺治 十八年, 世祖 崩……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 顺天府 署,朝夕哭临三日。”
分類:府县吏员
《国语辞典》:堂判  拼音:táng pàn
旧时府县官吏的判决诉讼。
《漢語大詞典》:通课司(通課司)
明 代府县一级的税收机构。明史·食货志五:“ 太祖 初,征酒醋之税,收官店钱。即 吴王 位,减收官店钱,改在京官店为宣课司,府县官店为通课司。”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税收机构在京为宣课司,府县为通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