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华虫(華蟲)
(1).雉的别称。古代常用作冕服上的画饰。《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 孔 传:“华,象草华;虫,雉也。” 孔颖达 疏:“草木虽皆有华,而草华为美……雉五色,象草华也。《月令》五时皆云其虫,虫是鸟兽之摠名也。”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华虫者,雉也,雉身被五彩,象圣王体兼文明也。”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庙器刻科斗,寳樽蟠华虫。” 章炳麟 《訄书·订礼俗》:“夫鷩者,质言则曰鵔鸃,文言则曰华虫,盖古无鷩名也。”按,鷩即雉。
(2).带钩。 三国 魏 缪袭《尤射·华虫》:“我賚以华虫,报我 趾泽 之履。”注:“华虫,带钩也。”
《漢語大詞典》:钩带(鉤帶)
亦作“钩带”。
(1).即带钩。荀子·礼论:“説褻衣,袭三称,縉绅而无鉤带矣。” 杨倞 注:“搢绅,谓扱於带。鉤之所用弛张也,今不復解脱,故不设鉤也。”
(2).连缀;互相牵连。《文选·阮籍〈咏怀〉之九》:“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鉤带。” 刘良 注:“子母,瓜之子母也。鉤带,犹连缀也。” 唐 王勃 《慈竹赋》:“如母子之钩带,似闺门之悌友。”
《漢語大詞典》:犀毗
(1).带钩。汉书·匈奴传上:“黄金飭具带一,黄金犀毗一。” 颜师古 注:“犀毗, 胡 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谓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 元 杨维桢 《春侠杂词》之四:“上楼更衣玉山倒,腰间带脱金犀毗。”
(2).亦作“ 犀皮 ”。漆器的别称。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漆器有所谓犀皮者,出 西毘国 ,讹而为犀皮。” 明 马愈 《马氏日抄·犀毗》:“髹器称犀毗者,人不解其义,譌为犀皮……盖毗者,脐也。犀牛皮坚有文,其脐旁四面文如饕餮相对,中一圜眼,坐卧起伏,磨礪光滑。西域人 剸西 ,剜取之以为腰带之饰……后世髹器倣而为之,曰白犀毗焉。有以细石水磨,混然成凹者,曰滑地犀毗。黑剔为是,红剔则失本义矣。”
分類:带钩漆器
《漢語大詞典》:师比(師比)
带钩。战国策·赵策二:“﹝ 赵 武灵王 ﹞遂赐 周绍 胡服衣冠,具带黄金师比,以傅王子也。”参见“ 带钩 ”。
分類:带钩
《國語辭典》:带钩(帶鉤)  拼音:dài gōu
古代用于扣拢腰带的钩,多用金属制作。《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
《國語辭典》:鲜卑(鮮卑)  拼音:xiān bēi
1.山名。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之西,当地人称为「蒙格」。鲜卑族名即因此山而得名。
2.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族。分布在西喇木伦河、洮儿河间,因鲜卑山而得名。汉代时被匈奴打败,分鲜卑、匈奴二支,匈奴亡后,渐移居匈奴故地。晋时为五胡之一,燕国慕容氏、凉国秃发氏、秦国乞伏氏及魏国拓跋氏,皆鲜卑族。今为通古斯系。
3.复姓。如元有滦州节度使鲜卑仲吉。
《國語辭典》:荆杞(荊杞)  拼音:jīng qǐ
1.荆木和枸杞。《山海经。南山经》:「又东四百里,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杞。」
2.形容杂草丛生的荒芜景象。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3.比喻奸臣、小人。《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三》:「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漢語大詞典》:中钩(中鉤)
(1).犹中规。钩,圆规。庄子·马蹄:“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应绳。’”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藳木;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贯珠。”
(2).指 春秋 时 管仲 射 齐 公子 小白 中其带钩事。管子·小匡:“ 管夷吾 亲射寡人,中鉤,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尝谓曰:‘卿罪重於中鉤,我任卿逾於 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於卿者乎?’”
(3).犹上钩。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鉤。”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中:“钓丝之半,繫以荻梗,谓之浮子。视其没,则知鱼之中鉤。”
《漢語大詞典》:窃钩(竊鈎)
偷腰带钩。谓小偷小摸。 明 储国桢 《杂咏》:“羣盗窃钩终问鼎,元戎筹国并齎粮。” 续范亭 《感言》:“古人有窃国窃钩之喻,今日竟有窃党而兼窃国者,当得何罪?”参见“ 窃鉤者诛,窃国者侯 ”。
《漢語大詞典》:金犀
(1).神话传说中的金人。神异经·西荒经:“西方日宫之外有山焉,其长十餘里,广二三里,高百餘丈。皆大黄之金,其石殊美,不杂土石,不生草木。上有金人,高五丈餘,皆纯金,名曰金犀。”
(2).金印和犀角的剑饰。 汉 扬雄 《法言·孝至》:“被我纯繢,带我金犀。” 李轨 注:“金,金印;犀,剑饰。”一说为黄金带钩。 汪荣宝 义疏:“《匈奴传》:‘赐黄金璽、玉具剑。’金即谓璽,则犀当是以犀角为剑饰也。然玉具剑摽、首、鐔、卫尽用玉为之,(彼《传》 孟康 注。)不得以角为饰…… 荣 谓犀者,犀毗之略。 孝文 前六年,遗单于服物有黄金犀毗一,见《匈奴传》。彼 颜 注云:‘犀毗, 胡 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曰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史记·匈奴列传作‘胥紕’,《索隐》云‘胥、犀声相近’,引 班固 与 竇宪 笺云‘赐犀比金头带’是也。然则金犀即黄金犀毗,谓带鉤,故云‘带我金犀’也。”
(3).黄金和犀角。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御赐金犀一簏,与他压惊。”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阿凤》:“卧榻徧饰金犀,光彩耀目,挂流苏帐。”
《漢語大詞典》:钩金(鉤金)
带钩上的黄金。谓数量虽少,但仍值得珍贵。 清 唐甄 潜书·非文:“ 秦 以上之言虽少也,重於鉤金。”
《漢語大詞典》:白玉钩(白玉鉤)
(1).白玉制的帘钩。 宋 苏轼 《答西掖诸公见和》诗:“小殿垂帘白玉鉤, 大宛 立仗朱丝鞚。”
(2).白玉制的带钩。 明 徐霖 《绣襦记·襦护郎寒》:“俺也曾……结騌帽儿带着,白玉鉤儿束着,琥珀珠儿垂着,紵丝袄儿穿着,斜皮靴儿登着。”
(3).喻指弯月。 清 曹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惟此白玉鉤,能探 崑崙 源。”
《漢語大詞典》:捶钩(捶鉤,捶鈎)
亦作“ 捶钩 ”。
(1).锻打带钩。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 郭象 注:“拈(玷)捶鉤之轻重,而无豪芒之差也。” 成玄英 疏:“捶,打锻也;鉤,腰带也。”
(2).喻功夫纯熟。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鏑。” 唐 刘禹锡 《绝编生墓表》:“夫权衡所以揣轻重,不为捶钩者设也。”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國語辭典》:狮蛮(獅蠻)  拼音:shī mán
1.宋朝重阳节时,于蒸糕上放置由粉制成的饰物。宋。孟元老《东京孟华录。卷八。重阳》:「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五。九月》:「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䌽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色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
2.古代武官用的腰带,常饰有狮子、蛮王等图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按狮蛮拽札起锦征袍,把龙泉扯离出沙鱼鞘。」《三国演义》第三回:「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3.节庆时人扮作狮子、蛮王的模样尽情跳舞。后泛指各种歌舞。《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国语辞典》:钩手(钩手)  拼音:gōu shǒu
钩,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钩手指配带钩的士兵。《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操急引军退五里,密使人掘下陷坑,暗伏钩手。」
《漢語大詞典》:一钩金(一鉤金)
谓一带钩之金。比喻轻少。孟子·告子下:“金重於羽者,岂谓一鉤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朱熹 集注:“鉤,带鉤也。金本重,而带鉤小,故轻。” 汉 徐干 中论·夭寿:“其夭者惟 颜回 ,据一 颜回 而多疑其餘,无异以一鉤之金,权於一车之羽,云金轻於羽也。”
分類:带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