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蕙兰(蕙蘭)  拼音:huì lán
植物名。兰科蕙兰属,叶长线形,长二十五至八十公分。尖锐细齿缘,刚硬。春暮夏初开花,穗状花序具花七、八至十朵以上。花形与春兰同,香气浓烈。蒴果狭椭圆形。也称为「九华兰」、「一茎九华」。
《國語辭典》:探春  拼音:tàn chūn
1.初春时到郊外游玩。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探春》:「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2.探望春光。唐。郑谷 巴江诗:「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
3.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贾政之女,庶出,依大排行,行三。为人事理分明,说话又条理,颇受人敬爱。
《國語辭典》:八角  拼音:bā jiǎo
1.八角形的简称。《宋史。卷一○四。礼志七》:「社首坛,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阔十六步。」
2.八角茴香科「八角茴香」的果实。也称为「八角茴香」、「大八角」。参见「八角茴香」条。
《國語辭典》:苍耳(蒼耳)  拼音:cāng ěr
卷耳的别名。参见「卷耳」条。
《國語辭典》:云实(雲實)  拼音:yún shí
植物名。豆科苏木属,蔓性落叶灌木。茎叶有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三至十对,小叶八至十二对。总状花序顶生,花瓣黄色。荚果长舌形,无刺,长二寸许,含毒性。
《國語辭典》:五加  拼音:wǔ jiā
植物名。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高约二至三公尺。枝干生刺。掌状复叶,小叶五枚,倒卵形,锯齿缘,殆无小叶柄。伞形花序,初夏开黄绿小花。果实色黑,为球形浆果。根皮可浸酒、入药,有袪风湿、壮筋骨的药效。也称为「五叶木」。
《國語辭典》:厚朴  拼音:hòu pò
植物名。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特产中国湖南、湖北西部和四川、河南一带。高六至二十公尺。树皮为紫褐色,叶呈倒卵形,花白色,顶生,径十至十五公分,花被片倒卵形,九至十七枚,长八至十公分,有香气。树皮可利尿及治霍乱、咳嗽、伤寒等,花果亦可入药。
《國語辭典》:虞美人  拼音:yú měi rén
1.项羽的宠姬,名虞。项羽困于垓下,曾作诗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2.丽春花的别名。参见「丽春花」条。
3.词牌名。本唐教坊曲,调见赵崇祚《花间集》。王行词取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也称为「忆柳曲」、「虞美人令」、「玉壶冰」。
4.曲牌名。南曲入南吕宫引子。
《漢語大詞典》:藁本
(1).香草名。多年生草本。叶呈羽状,夏开白花,果实有锐棱,根紫色,可入药。管子·地员:“五臭畴生,莲与蘼芜、藁本、白芷。”《淮南子·氾论训》:“夫乱人者,若芎藭之与藁本也,蛇牀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也。”
(2).著作的底本。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王右军 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藁本,不具年月日朔。” 明 宋濂 《题桂隐遗文后》:“ 濂 尝受业公门,见公追念先德,日蒐坠逸,手録成编,此盖其藁本也。”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 王应麟 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攷索殆遍。今之玉海,其藁本也。”
《國語辭典》:龙须草(龍鬚草)  拼音:lóng xū cǎo
龙须的别名。参见「龙须」条。
《国语辞典》:赵元昊(赵元昊)  拼音:zhào yuán hào
人名。(西元1103~1148)西夏开国君主。李继迁孙,又名曩霄,因先世宋赐赵姓,故称为「赵元昊」。雄毅大略,不甘臣服于宋,遂称帝,建国号夏。宋伐之不能克,乃封为夏国主。曾订定官制、军制、法律及创制西夏文字。卒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漢語大詞典》:槁本
(1).香草。茎叶有细毛,叶呈羽状,夏开白花。根可入药。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揭车衡兰,槀本射干。”一本作“ 稾本 ”。
(2).著作的底稿。 清 恽敬 《答俪笙尚书书》:“正月中, 秋潭 来书,述先生之命,徵 秋潭 诗并及鄙文……槀本并近作数首奉呈。”
《漢語大詞典》:马蓼(馬蓼)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初夏开花成穗,略带红色。又称大蓼。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马蓼:“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高四五尺,有大小二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菽:“凡蓄藏緑豆种子,或用地灰、石灰,或用马蓼,或用黄土拌收,则四、五月间不愁空蛀。”
《漢語大詞典》:麦门冬(麥門冬)
亦作“ 麦虋冬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丛生,初夏开紫色小花,总状花序,果实裂开露出种子。块根略呈纺锤形,可入药,为滋养强壮剂,又有镇咳、祛痰、利尿等作用。也叫麦门、麦冬。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
《漢語大詞典》:王不留行
植物名。石竹科,一年生草本。叶对生,初夏开淡红小花。中医以其种子入药。《神农本草经》卷一:“王不留行,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生山谷。”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王不留行:“此物(王不留行)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吝啬者常借以示拒客之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俭啬:“ 卫江州 在 寻阳 ,有知旧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餉,便命驾。 李弘范 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復驱使草木。’” 明 袁宏道 《送医者黄生谒东诸侯》诗:“橘老柑黄不奈何,飘然艇子出烟波。而今海上单方几,王不留行一味多。”